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首席评论:公车轮下,多少民众辛苦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6:30 金羊网-羊城晚报

  韩江子

  之所以说出这句悲愤的话,是因为两会间传来一则消息让人惊诧:全国政协委员刘光复说,每年我国的公车消费2000多亿元,几欲与国防开支持平,而这个用于公务时间仅占三分之一(《中国青年报》3月13日)。那么,三分之二去了哪里呢?这就是作为纳税人忍不住要发问的。

  有人推算,公车的其余时间被分别用于领导和司机的私事。平心而论,想严格区分车辆的公用与私用是很有些困难的,但困难不等于就不能作一个基本的界定。任何一个平民都会通情达理地同意存在一个公用与私用的相对界限,过了这个界限就是违规。

  从政协委员透露的信息看,公车消费显然缺乏有效的约束。在形形色色的假公济私中,公车消费成为个人职务收入之外的隐性补贴,成为有权有势的象征。尽管今日许多市民买轿车并非难事,出门代步的是不是公车依然是一些人炫耀的资本。这与我们已经听出耳油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治承诺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如果政府对支出缺乏有效的约束,任由官员肆意挥霍的话,那么,税收的合法性又何在?

  事实上,我国自1978年进行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就越来越依靠来自居民家庭和企业的税收。在这一背景下,居民家庭和企业自然有权利知道自己交纳的税到底流向哪里,这就要求政府支出公开透明,要求财政预算必须合理。从近年来财政预算收支项目日渐细化,从按“养人预算”转向“办事预算”,以及政务公开的推行,人们的满意度都在提高。但是,就公车消费这一项而言,人们显然失望了!近几年一直鼓噪不已的公车改革似乎也没见下文。

  我们的公务员是很愿意到欧美国家去考察的,但为什么没有考察到他们公车使用制度的成功之处,或者考察过了却因“南桔北橘”之故而无法在我们国度上“长出好果”;而诸如前德国总理施罗德及其家人为避免因私人使用官方的专车而付费,每逢周末总是驾驶自己的汽车外出的故事,为何就难以出现在我们地方政府的公务员中?相反,倒是我们一些官员出手阔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久前有政协委员指出的“自1978-2003年25年间行政管理费用增加87倍”,其产生的机制是否与公车浪费一样呢?国内外的许多实践表明,大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的公车外包,可以省下大笔费用,何不尝试进行?莫非公仆们个人的利益甚至官僚利益可以置于人民利益之上?

  对于公车浪费现象,我们认为,首先要在预算上加强行政控制,例如公车使用必须要有严格的程序;其次,要强化官员的公共责任意识,提升其从政道德。而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公开和透明,由人大从外部进行更加彻底的监督,让公民明白钱花到哪里去。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