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土地:渴望特别关爱——我省代表建议将东川区列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09:23 云南日报

  ●穿流于东川的小江已成为长江上游环境最恶劣、侵蚀最强烈、灾害最严重、输沙率最大的河流

  ●几千年采矿加上泥石流等灾害导致东川山岳千疮百孔,矿竭城衰导致大量人员回流农村,生态压力加剧

  ●长期治理但效果不明显,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云南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将云南省昆明东川区列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议》

  东川,一度令云南人自豪的“天南铜都”,现在却成为最令人揪心的地区之一。

  对于东川,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是她“矿竭”带来的高失业率。其实,她的生态脆弱问题同样令人不安。中学课文《一次大型的泥石流》对东川蒋家沟泥石流爆发情况的描写,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实施“东川再就业特区”战略,下岗失业问题正在得到改善。

  生态问题呢?

  赴北京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前,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跑遍了东川,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给记者的一组组统计数字触目惊心。

  一到北京,他就联名部分云南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将云南省昆明东川区列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议》,希望这块千疮百孔的红土地,尽早迎来恢复生态的春天。

  红土地之痛

  东川的“痛”, 缘于她的“富”,更源于她的脆弱。

  东川,因矿而建,因矿而名。两千多年来,优质的滇铜源源不断地从红土地里挖出来,冶炼加工,运往世界各地,“天南铜都”美誉闻名遐迩。这座资源型矿业城市,以她特有的“富”足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世界第一。

  即使在资源衰竭的今天,东川“富”的优势依然明显:铜储量还有200多万吨,预计可开采30年;铁矿和金矿储量非常丰富。除矿产资源,东川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也非常出色。

  “富”带来了2000多年的“淘宝热”,铜矿开采经久不衰,生态环境压力巨大。代表们指出,长期以来,丰富的矿产资源受到缺乏保护的开采,强烈的人类活动使区域内生态环境破坏极其严重,泥石流、水土流失,与“天南铜都”一起,远近闻名。

  代表们同时指出,以东川区为主体的小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南岸,小江深断裂带贯穿全区,地貌起伏大,雨季洪流恣意冲刷,旱季烈日疯狂炙烤,生态环境本来就非常脆弱。

  泥石流灾害、水土流失、人为破坏,在红土地上形成了恶性循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更为严重的是,强烈的泥石流活动和水土流失在给区域内生态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的同时,将大量泥沙输入了金沙江,严重威胁了金沙江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天灾人祸,红土地承受着长期的、巨大的痛。

  红土地之虑

  东川有一条“四最”河流,是东川的痛,也是长江的焦虑。

  小江,穿流于东川,直接汇入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环境最恶劣、侵蚀最强烈、灾害最严重、输沙率最大的“四最”河流。这条河流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生态功能退化和水土流失极端形式的泥石流“天然博物馆”。

  云南代表介绍,由于几千年的矿产开采,地表植被破坏殆尽,露天开采地段生态环境破坏更为严重。东川矿务局破产后,长期在矿山务工的大量村民重回农业生产,人地矛盾加剧,必将开垦更多的陡坡耕地,生态环境压力剧增。

  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区内泥石流异常活跃,水土流失极端强烈,大量泥沙被输入小江,造成小江大部分河段河床迅速抬升,东川支线铁路多段被淤埋,迫使铁路改线重建。

  强烈的泥石流活动直接危害东川区内的城镇、村庄、工矿、农田、公路、铁路、水利工程等,给区内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危害和巨大威胁,公路和铁路时常断道,投资环境差,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艰巨。

  代表们心痛地说,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他们进一步介绍说,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的观测数据表明,小江泥石流输沙量日趋增加。例如小江流域最典型的蒋家沟,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增加了近一倍。最大时,曾一度堵断小江达6个月之久。大量的泥沙挤占金沙江河道,并在上下游形成险滩,严重影响金沙江航道。

  东川生态功能保护区是全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大部分天然林地和草地资源已被破坏殆尽。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实施了“长治”工程、“长防”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但这些工程以点或局部治理为主,并且大都是单要素治理,综合生态功能较差,生态环境局部虽有好转,总体仍在继续恶化。

  红土地之盼

  红土地,一道独具魅力的景观。

  但这种大规模的景致,却“美”得让人“心神不宁”。

  红土地也盼望春天,盼望重披绿装。

  这满眼的红色及其隐藏的威胁,早就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998年,第五届全国泥石流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院士和科学家联名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建议将东川地区作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的“特区”,由国家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重要的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这些区域的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应严加保护,通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保护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

  《纲要》的发布,让这片裸露的红土地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2002年,东川区政府向云南省环保局提出了立项建设《云南东川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要求,得到云南省环保局的大力支持,并组织编写了《东川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申报书》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

  2005年9月,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制《云南东川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

  杨崇勇认为,将昆明东川区列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有利于加快东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利于改善和恢复东川小江流域的生态功能,再造东川秀美山川;有利于长江上游营建起一道绿色屏障,为全国的生态建设树立开创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典范作用。

  “红土地的‘忧’亟待缓解,红土地的‘虑’亟待排除,长江上游的‘威胁’急需根除……”谈起东川,每一位云南代表都有一份特别的牵挂。

  沈向兴 李绍明 (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