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台山,大体育时代的南京坐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02:26 现代快报

  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五台山记载了太多的欢笑与泪水,她是南京大都市的一个历史见证。当她真的要“走”的时候,人们是依依不舍,不愿让她离去!

  亲自参与到五台山体育场建设中的人,如今都已经年过七旬。昨天上午,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五台山体育场的建设者张绳彬和助理技术员钱鸿志老人。

  义务劳动自带白开水

  张绳彬老人今年已经70岁的高龄了,当得知他曾经参与过五台山的施工,记者就想接老人去五台山现场再故地重游一番。记者的这个想法刚刚提出,老人就爽快地答应了:“行,没问题。我看了你们的报道后,也想去看看呢!”

  下午两点,坐上前往五台山的汽车后,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一早我就看到了你们有关五台山口改建的报道了,这篇报道让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五十多年前。那个年代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说这话时,张绳彬老人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在颤抖。

  打开话匣子,张老就开始回忆起了当年的那些日子,“建国初期,我们国家很穷啊!那个时候南京市共青团号召全市的青年去五台山义务劳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二话没说就报名了。那个时候我才十八九岁!”

  老人告诉记者,那个年代的青年人都想着能为祖国的建设多做贡献。虽然自己在这次施工当中只是一个志愿者,但是自己依旧感到无上光荣。“我那个时候在金陵中学上学,由于距离体育场比较近,我每天下午上完课准时背着书包去那劳动,到了周末我就整天泡在那里!”

  建国初期,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开挖五台山根本没有条件借助现代化的推土机,如今的体育场都是当年的南京市共青团员一锹一锹这么铲出来、刨出来的。“那个时候年轻也不知道累,一天干到晚,劲头特别足。没干几天,我的手上就磨出了血泡,自己也顾不上这么多,又没几天肩膀上也磨出了水泡。后来扛石头,我的手都不敢完全放开,因为那个担子压在肩膀上的伤处,钻心的疼啊!后来这些水泡都成了老茧!那个时候我们干活可都是义务的,讲的就是奉献,能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心里比什么都高兴。我们去工地帮忙,连白开水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天热了,大家就赤膊,穿着个小短裤就这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挖土,搬砖头!”

  我绘制了首张蓝图

  73岁的钱工程师,由于家就住在五台山体育场附近,所以每天他都会抽空来五台山锻炼身体。一见到记者,他就给记者挑刺,“你们今天的报道有点出入吧,这个体育场当初就是我们设计院负责设计的,我记得是1954年底才接到这个任务,施工大概是1955年(五台山体育场实际创建于1952年),竣工应该在1956年前后,并不是你们所说的1952年。”老人告诉记者,之所以印象这么深,是因为五台山的设计工作,是钱老工作后接的第一个任务,所以他的印象特别深刻。

  谈到设计的经历,钱鸿志印象仍然很深,“那个时候我们有十几个人一组专门负责设计,带头组织工作的那个老前辈已经不在了,现在的五台山和我们当初设计的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整个体育场的第一张蓝图就是出自我手。”

  当时的设计绝对超前

  钱老手指向南边的网球场,边走边说:“那个时候五台山有两个洼地,一个是现在的主体育场一个就是如今的网球场。”

  前天体育场时场长介绍,五台山在硬件方面已经落后了20年,体育场的淋浴房、新闻中心都远远无法达到要求。钱鸿志老人说:“其实当初我们的设计方案是非常超前的,这些因素都考虑到了,包括运动员热身的预备场,附属房我们都考虑到了。但是这份设计所需要的资金是非常庞大的,那个时候全社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我们也就这个设计开了多次会议,很多原先的设计都被迫取消了。

  谈到看台,一旁的张绳彬老人接过话茬说:“那个时候我们做看台,铲那个土是最费力的,因为土里面搀杂了很多硬邦邦的石头,一不小心就会擦到手或是被落下来的石头砸到,我的右腿就被石头砸到过。”

  那个时候五台山就是一个小山坡,周围的山头上都是树,为了建造体育场,设计院还请求了南京市的领导,要求适当地砍掉一些。钱老说:“后来我们考虑到球迷夏天看球需要树来遮荫,所以我们留了几棵树。但是没想到这些树在长的过程中,把我们铺好的水泥看台都弄裂了。现在大家看到的那些法国梧桐,都是1959年的时候我们补种的。”

  翻建体育场纪念碑不能拆

  虽然在五台山采访比赛多年,但是记者还不知道这里同时也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钱老带着记者走到体育场外西南角的地方,这里有一块纪念碑,是纪念南京大屠杀期间,在这里遇害的同胞的。由于这里比较隐蔽,平时这里很少有人注意这里。钱老指着这块纪念碑说:“体育场扩建是个好事情,但是这个纪念碑一定不能挪走啊。毕竟可以让后人多来这里看看,让他们不要忘记历史!”

  记者在已经有些模糊的纪念碑上看见上面写着: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侵华日军在五台山先后四批杀害了我同胞254人。此碑立于1988年。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体育场的时宏陵场长,他说:“扩建体育场主要是往冬和往北方向扩建,这个西南角应该不会涉及到。即便要碰到这块纪念碑,我们也肯定是要把它保护下来的,毕竟这是一段历史,不能因为体育场建设而被磨灭!”

  扩建球场老人感受迥异

  坐在五台山的看台上,看着远方的法桐树,和冷清的看台,两位老人话都不是很多。

  “扩建体育场,你们赞同吗?”记者抛出了这个问题后,两位老人给出的答案可谓迥异。钱鸿志说:“这是一个好事情啊,说明我们国力增强了,这也算得上是老城改造的一部分了。五台山现在的确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而奥体又离主城区太远,每次去看个比赛还要专门坐地铁去,而且地铁还得加班。在主城区能有一个健身的地方多好啊!

  体育场方面也表示,扩建后的体育场的面积将比现在更大,而且室外的公共健身设施依旧免费向市民开放。

  但是和钱老的态度不同,张绳彬则对老体育场有点依依不舍。“这个场地毕竟流过我们的汗水啊,真的拆了,在个人感情上我还真的有点不舍的呢!我们不是有一个奥体了吗,五台山这里本来就挺拥挤了,再扩建可能也不太合适吧!这也是南京的一个标志性的场所!”老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了一些遗憾和失望!看着远方,摇了摇头!

  【相关地理】

  中央体育场旧址

  (1929年,今孝陵卫南京体育学院)

  中央体育场系为举办全国运动会兴建,曾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现代体育运动场。

  中央体育场包括田径场、国术场、篮球场、游泳池、棒球场及网球场、足球场、跑马场等,建筑结构系用钢骨水泥浇注而成。中央体育场一次可接纳观众6万人,从设计到竣工不到6个月,在建筑史上堪称奇迹。

  中央体育场竣工后,在1933年10月10日举行了空前规模的运动会。尤为感人的是在东北沦陷区内,曾代表我国参加过奥运会的短跑名将刘长春等人,历经无数艰辛,从日寇铁蹄下的家乡赶来参加。在开幕式上,运动员和观众群情激昂,“收复东北,还我河山”等口号声震撼了全场,也振奋了全国人民。

  五台山体育场

  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

  容纳观众数:18600人

  主席台人数:1659人

  比赛场地(长、宽):标准田径场,足球场长110米、宽66米

  灯光照度:1500勒克斯

  ■快报记者付智勇实习生刘鑫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