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老人在他怀里流着热泪辞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03:04 重庆晨报

  

一老人在他怀里流着热泪辞世

  12日,常乐幸福院里,任国贤老人正在洗碗,背后七八个老人正围在一起烤火。本报记者张锦旗摄

  

一老人在他怀里流着热泪辞世

  老人们一年要吃掉近两万斤大米。

  

一老人在他怀里流着热泪辞世

  让老人们感受家的温暖是吴 显才最大的愿望。

  

一老人在他怀里流着热泪辞世

  腊肉是老人们自己养的猪腌制的。

  老人们都把吴显才当成自己的儿子,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离别人世前对他恋恋不舍

  核心提示

  几年前,有人到吴显才办的敬老院慰问,送给老人们几箱橘子。吴显才收养的一名聋哑老人舍不得吃分得的橘子,偷偷藏了起来。吴显才到敬老院去时,这个老人把在口袋里捂得热热的两个橘子拿出来,执意要给吴显才吃。吴显才抚摩着这带着老人体温的橘子,热泪长流。“我看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他说。

  吴显才家条件在当地算好的。早在1978年,吴显才就开始在村子所在地的场镇上经营服装生意。到1989年,省吃俭用的他已经积累了一些钱,在当地率先过上了小康生活。

  老人命运让人牵挂

  吴显才与老人们结缘纯属偶然。

  1988年冬天,34岁的吴显才协助电力部门到村上搞电力普查,遇到一个名叫张世秀的智残孤寡老人,当时,张坐在家里的地上,冻得缩成一团,断断续续地嘶喊着:“我好饿啊,我好饿啊!”

  吴显才回忆,张世秀家饭锅由于长期没有做饭,已经锈迹斑斑。床上的白布被子,已经变得油腻泛黑。

  尤其让吴显才深深震憾的是,张世秀睡觉用的枕头,是一块砖,砖的中段,因为长期与张的头部摩擦,已经变得乌黑发亮!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不会相信还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吴显才说,这件事情对他刺激太大了,他开始琢磨要给这个可怜的老人做点事情。

  掏钱建常乐敬老院

  随后,吴显才悄悄在相邻的几个村子里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至少有几十名孤寡老人过着张世秀一样的生活。吴显才决心把这些老人养起来。妻子开始不理解,但还是作了让步。随后,吴显才把附近的一个废弃酒厂买下来,并花费10万元把房子做了整体改造(当地民政部门也资助了1万元),建成了一座有16间住房的敬老院,并给敬老院取名“常乐”,意思是要让这些老人天天快乐。

  1990年12月18日,在乌龙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来自乡里的16名无依无靠的孤寡、残疾老人住进了常乐敬老院。

  第一顿饭让人难忘

  吴显才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6位老人在常乐敬老院吃的第一顿饭。10多斤猪肉、25斤大米做成的米饭,很快被吃得精光。一位名叫王文贵的聋哑老人竟一口气吃下8碗白米干饭。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晚上王文贵坚决不睡在床上。多年来,他在自己破烂的房屋里用玉米杆垒了一个洞,每天晚上就钻到这个刚好能容纳一个人的洞里睡觉!

  吴显才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让王文贵习惯了在床上睡觉。

  两个橘子表深情

  春节后,有人前来看望老人们,并送给老人们几箱橘子。王文贵把自己分得的橘子偷偷藏了起来,第二天,吴显才再次到敬老院去时,王文贵伸出一直揣在口袋里的双手,他的手掌里紧紧地握着两只橘子!

  吴显才接过带着老人热热体温的橘子,热泪盈眶。

  老人离世恋恋不舍

  最初,吴显才与妻子一道照顾这16位老人,后来老人越来越多,他就在当地聘请了一位村民,为老人们做饭、洗衣等。只要有空,吴显才都要到敬老院帮忙。

  1991年,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好时光的肖明伦老人突然去世。弥留之际,老人对守候在床前的吴显才说,我没有这个福分啊,我要先走了,“谢谢你啊,谢谢你啊。”

  老人在他怀里辞世

  70岁的田代翠老人被吴显才收养时,正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病一发作就整夜吵闹不休,任何人都制止不了。吴显才赶到敬老院,田代翠竟质问他:“你是哪个?”

  吴显才愣了一下,然后条件反射地回答:“我是你儿子啊!”

  田代翠说:“我又没结过婚,哪来的儿子?”

  吴显才只好瞎编了:“我是你悄悄生的,生下来你就把我扔了。”田代翠将信将疑地说,有这个事吗?

  后来,田代翠一直相信吴是她的儿子了。5年后,田代翠去世。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里,躺在吴显才怀里的田代翠老人热泪长流,最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15年来,有22位老人带着对吴显才的感激之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人世。

  12日采访的时候,窗外正飘着大雪。而这时,17位仍然在接受吴显才赡养的老人,正围坐在敬老院暖洋洋的火塘边,享受这从天而降的幸福生活。

  有一种情胜亲情

  乡亲就是一家人,不是亲

  人胜亲人,他用真心演绎真情

  赡养的45位老人要么孤寡要么残疾

  吴显才15年间赡养的45名老人中,要么是孤苦无依,要么就是残疾人。

  宋光富是一名老船工,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这个在大宁河的风浪里搏击了几十年的川东汉子,终于有一天再也不能吆喝激越的川江号子,随之而来的是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这时,吴显才收留了这位当时已经74岁的老人,一养就是15年。

  68岁的马昌炳已经被吴显才赡养13年了。马是一个哑巴,并严重智残。

  侯毅科,70岁,孤人,连住房都没有;夏天秀,60岁,双目失明,无配偶子女;周谷西,60岁,双目失明,无配偶子女;刘文芝,55岁,双目失明,丧夫,无生活来源;黄宜科,55岁,半身瘫痪,无生活来源……本版文/首席记者夏显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