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看新农村•特别报道:湛江建设新农村先行整八年A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14:55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一种模式多种做法,规划前导一纸蓝图;建文明村已两千个,成为广东创建大户

  本报记者谢孝国袁增伟

  编者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新词,而这个新词的内涵在湛江市探索了八年,只不过是另一个叫法:生态文明村。这并不是说湛江有先见之明,而是对欠发达地区而言,最落后的农村往往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题,也是最难解之题。湛江没有因为欠发达而回避这一重题,而是一坚持就是八年。

  八年来,湛江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湛江模式”;当地各县、市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了“廉江做法”、“吴川做法”、“徐闻做法”、“遂溪做法”等。近来,珠三角或粤北粤西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市县接踵而来湛江取经。但湛江为何有这么多“做法”?“湛江模式”的内涵是什么?湛江诸多做法可不可学?要学“湛江模式”的什么?本报尝试在此向读者解读一二……

  A、八年大建饮头啖汤

  刚到湛江,就听说湛江的“新农村”建设始于遂溪县的坡仔村。11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坡仔村。

  新两招叩动村民心弦坡仔村修出第一村道

  其实坡仔村并不大,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村头整理甘蔗种,不远处,上百条圈养的黄牛正嚼着蔗叶,较显眼的是:村里的民房比较整齐划一地排成两排,一条水泥路延伸到村外……然而,正是这条陈旧的水泥路,走出了湛江“生态文明村”的开端。

  文明村建设,湛江和全国一样,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提出,然而1999年却在遂溪县遇上了难题:当时,湛江市文明办要在遂溪找几个村试点“六进村”(见注1)的文明新规,最后选中了基础条件较好的坡仔村,但市县乡三级政府大张旗鼓宣传了一阵,村民的反应并不强。最后大家感觉“六进村”虽条条在理,但对讲究实际的村民来说,总有点高了、虚了。

  “六进村”的落点在哪?破点在哪?

  当时,走进坡仔村,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脸灰,而围在村边的竹林里,藏着几十个草棚搭就的茅厕,散发出阵阵恶臭。这让常常进村做工作的干部恍然大悟:让厕所进家入地,再筹资修条通往村外的硬底路,如何?没想到这两招真还触动了村民的神经:城里人独享的水泥路也能进村了?祖祖辈辈入厕的方式要变了?……于是,过不了多久,湛江乡村第一条硬底化路从坡仔村延伸出去,“通路”、“改厕”等种种新做法也从这里传往他乡。

  众老板捐钱百万千万一回归点化故里新村

  与遂溪“文明村”建设相同的是,吴川市也是从修村道开始的;不同的是,修路的主体是村里外出打工成为老板的一族。

  2001年春节,芝蔼村一位林姓老板开着自家的小车从深圳赶往老家过年,然而他的车只能停在离村几十里外的县城里,因为没有一条大路能让他把车开回家。市里的领导知道这段隐情后,就“点拨”他:你能不能捐些钱修条村道?林老板一想,也是!于是他马上联系同村在深圳等地发家的同乡一起捐款,两三百万元的捐款很快到手了,他们又请来深圳的专家帮忙设计,不久,一个崭新的芝蔼村出现了。这首先刺激了邻居蛤岭村,这个村在外的老板们一下捐了2000多万元,硬是把个蛤岭村装扮得“映日荷花别样红”!于是,吴川市委市政府借势推出“回归工程”———干部走出去请吴川籍的老板们回乡看看,共同建设美好家园。随后,吴川老板回乡捐钱捐物修路建村蔚然成风。

  每个村哪能都有老板落点对没钱也能有钱

  2001年,湛江市曾在吴川召开一场建设生态文明村现场会,与会的其他县市领导就公开称:吴川的做法别人学不来,哪能每个村都有老板?湛江市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建业当时也在想,难道生态文明村建设只能在有老板的地方落地生根?2002年1月,他和文明办的一帮人,来到湛江较贫穷的徐闻县,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了几十个村庄,终于在角尾乡仕寮村找到了答案:仕寮村从2000年开始,每年由村民自发筹款修村道,一年修一段,到2003年,硬底村道终于建成,村貌焕然一新。

  1999年前后,徐闻县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全县进行改水治旱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两年后,农民富裕了,纷纷建起了自家的小楼小院,但整个村貌还是老样。怎样让荷包渐胀的农民过上文明的生活?关键还是政府要找到切合农民意愿的“出发点”,点子对了,没钱,可以发动多方来筹!

  起点虚却见落笔从实文明村建设妙笔生花

  事实上,湛江在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八年历程中,也是先有理想——“六进村”,后有奋斗的路子:“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造住房)、四通(通路、通邮、通电、通广播电视),形成了湛江“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四通五改六进村”。2003年开始,湛江市大力开展“三文”活动(即创建特色文化村、建设农村文化室、举办农村文化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引导创建活动逐步向文化层次迈进。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取代游神等迷信活动,醒狮、飘色、人龙舞等传统文化形式被注入新的内涵,成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大促进了村民间和谐相处。今年春节期间,有上千个村庄、过百万农民参与了特色文化活动。

  说白了,湛江的生态文明村建设,虽然是从“虚”(六进村)的开始,但却从实处落笔,结果真还是妙笔生花——如今在全市13233个自然村中,有3000多个自然村开展了创建活动,已建成生态文明村2000多个,其中全国文明村镇一个,全国创建文明村先进单位三个,省文明村23个。这在广东省也算是“新农村”创建的大户。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把事做到村民的心头上,也就不难!这是湛江市文明办一位负责人多年的经验总结。

  下一页:新看新农村·特别报道:湛江建设新农村先行整八年B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