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三次改革争论始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8:0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编者按

  2004至2006年关于改革的争论,影响深远。本报在昨日10版刊登《新京报》对《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的专访后,今日继续推出《南方周末》关于此次改革争论过程的
文章以及对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的专访。旨在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最近,中央最高层两次高调谈论改革,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

  在很多人看来,针对的是自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由国企产权改革发端,从经济学界迅速扩展到整个学界,并通过网络等媒介,上升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场关于反思改革的大讨论。

  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次有益的争论,当真理和误解都暴露在阳光下时,社会发展的前路逐渐清晰。

  改革争论发端于“郎顾之争”

  2004年8月,香港教授郎咸平就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炮轰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拉开了这次改革争论的大幕。此次改革争论发生后,有经济学家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称:中国经济学界面临1992年来的最大分歧。

  2005年上半年,“非主流经济学家”的“反思改革”观点开始流传,7月份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部一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报告将反思医疗改革的浪潮推向高潮。

  82岁高龄的经济学家刘国光于7月15日在网上发表“和教育部社科中心青年人的谈话”,强烈批评当前西方经济学占据国内经济学主流的局面。

  2005年3月24日中国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刘国光和吴敬琏共同获奖。刘国光说:“有人认为,现在尘埃已经落定,市场占了上风,计划不再时兴了。我不完全这样看。计划经济在前苏联、在中国,还是起过光辉历史作用的。”

  去年10月,高尚全发表文章《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中国改革》,他说,“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的主要倡导者,吴敬琏和高尚全一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05年11月25日,《向富人‘开枪’会导致很严重的社会后果???吴敬琏、高尚全、江平、许小年四人谈》在《财经》杂志刊出。

  网络参与争论不仅局限学界内部

  互联网在改革论争中扮演了极其特别的角色。由于公众在网络上的广泛参与,这场原本局限于学界内部的改革争论直接扩展成为一场社会公众参与,对于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改革方向的大讨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巩献田质疑物权法草案“违宪”的公开信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一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改革不可动摇》出现在《财经》杂志上,上世纪90年代初第二次改革争论中以“皇甫平”系列评论声名大振的《人民日报》原副总编周瑞金再次出马,在2006年新年引起很大舆论反响。

  2月11日,吴敬琏参加经济学家50人论坛,发表题为《反思过去25年的改革,明确21世纪前进的方向》的讲话,对改革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呼吁自由而切实的学术讨论。他正言,现在改革碰到了很大的阻力,有人要否定改革。2月14日,在北京的一个重要的形势分析会上,高尚全提出,“要坚定不移搞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不要分左派右派”。

  在许多观察家看来,争论关键性的认知差异在于,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过度所致;而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不配套所致,因此必须加速推进市场化改革,方向不能动摇。

  (南方周末记者李梁实习生许桐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