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财经报道:苏州的新农村之路如何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13:32 中国财经报道

  《中国财经报道》3月16日播出节目《苏州的新农村之路如何走?》,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聚焦两会热点,关注百姓生活,这里是经济频道《中国财经报道》特别节目——《面对新闻界》,一提起苏州大家自然会联想到苏州的园林风光,也会联想到近几年来苏州高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那么苏州在工业获得高速发展的时候,它的农村、农民的生
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今天邀请来一位嘉宾,来到我们面对新闻界的现场,他将会回答大家的这些疑问,他是谁呢?首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苏州市市委书记王荣,1958年生,江苏滨海人,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无锡市委书记。他是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批大学生,曾在农村插过队,又是农经博士专业毕业的他,对农村有着深切的感受,无论在任何岗位,他始终眷恋着农村这片热土。他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农民们提前过上小康生活。

  主持人:我们下面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王书记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王书记您好,请坐。非常感谢您抽出一点时间来参与我们节目的录制,在苏州地区,我们知道它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等这些也是农业所需要的重要资源,但在苏州地区这地方,这些资源就比较地稀缺,并不是很丰富,工业高速成长了会不会对我们的农村、农业产生很大的挤压呢?

  王 荣:这个主要看我们在发展的路径上面如何来选择,如果说我们选择得好,这两者之间应该讲是相互促进,如果说我们选择得不好,正像您所说的可能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进程,包括国际化的进程,有可能会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或者说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占用,导致农村萎缩的发展,而在苏州这样一些地区正好相反,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国际化的行进都给我们整个农村的现代化带来了很多的契机。

  主持人:我想今天来到节目现场有很多的新闻媒体朋友,大家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问题要向您提出来,好吗?我们把这个机会转给他们好不好?哪位媒体朋友有问题要提出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位记者好不好。

  记 者:王书记您好,您的研究一直没有离开过农业,那么我想请问您,您对于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新农村是怎么理解的?

  王 荣:我是做了多年的农村发展的研究,但我觉得这一次中央将新农村的建设提到这样一个重要议事日程,应该讲还是就我们当前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背景而言的,就我们苏州地区而言,应该讲现在正处在一个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所以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我们觉得就是到了一个叫“三化与三农相互推进”的这样一个发展阶段。

  王 荣:具体地讲,我们提出叫用工业化来改造、提升农业的产业化。用城市化来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形态的发展,用国际化来进一步提升现代农村的一些发展的理念,所以说在整个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整个“三化和三农”一个共存期,而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三化时期,或者是农村处在一个被动的发展时期,通过这样一个时期的建设,将使得我们城乡一体的现代化能够在今后若干年时间内,通过努力得以实现。

  主持人:好下面还有哪个记者有问题要提出来?

  记 者:王书记您好,我是中华工商时报的记者,您知道现在社会上对于被征地农民的经济补偿问题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非常关注,我了解到咱们苏州正在推行一种机制叫做土地股份合作制,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王 荣:我觉得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很难以避免的要改变现成土地的利用方式,甚至让农业的土地永久地离开农业的领域,我想这个趋势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难以避免。那么具体地讲,我们主要是坚持两个原则:一句话叫失地不失财,第二句话叫失地不失业,那么具体地来讲,就是当农民土地的利用方式转变以后,农民可以在其它的领域继续找到就业的岗位。农民不应因为土地的利用方式的改变,他们的经济利益得到损害,而且只会增加。

  王 荣:所以我们制定了两个政策:一个就是土地换保障的政策,第二是土地股份化的政策。那么当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或者说农民现成土地的利用方式改变以后,我们是通过各级政府以及这个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以后,所增加的收益来给农民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地完善、提高水准,使得农民永久地得到经济和生存上面的一些保障。

  王 荣:第二方面主要就是在土地换保障的前提下,我们有一部分的土地它不是完全离开农民,那么我们是采取土地股份化的形式来参与工业化的建设、参与城市化的建设,这样农民不单没有失去土地,而且成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当中的股东,农民的收益在股份的分配当中得以保证,所以说我们在这些方面有益地探索,应该讲为整个城市

化工业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更重要的为农民的长期利益,农村健康持续发展也同样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这确实是开了一个新思路,开了一个新风气,让土地、农民和未来的其它的土地利用方式,不管是工业也好、商业也好,能够大家捆在一起,搭在一条船上,利益共享。

  王 荣:是这样。

  主持人:还有哪个记者有问题要向王书记提出来?

  记 者:您好王忘记,我是金融时报的记者,中央1号文件特别提出要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我们在苏州农村采访的时候了解到,那里出现了许多熟悉农村市场,能为农村组织货源的一些农村经纪人,他们的出现会对增加农民的收入起多大作用?谢谢。

  王 荣:早先农民自发地出现了一些经纪人,那么他们相对市场,或者说农村的能人,他们更容易了解市场一点,来带动当地农民的发展,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实际上我们政府现在更主动地介入,像在苏州现在各地已经成立了农民经纪人的协会。

  王 荣:也就是说把这些熟悉市场,又能够熟悉生产的这一部分农民,把他组织起来,来提升他们、提高他们、帮助他们,使这一部分经纪人更能够将更多的农民带进市场,这几年我们也通过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培养新一代的所谓经纪人,或者所谓新一代的农民,他们不仅仅懂得一些传统的市场,对一些现代的市场,国际的市场能够更多地了解、把握。

  王 荣:第三个途径我们现在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我们在引进一些民营企业来进入农村,成为高水平、能够高投入的,能够进行现代生产组织运作的这样一些经纪人,所以说整个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确实为整个农村的市场化做了一个很大的推进,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们的农村产业已经基本上和市场更紧密地接轨。所以经纪人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应该讲是越来越强的。

  主持人:王书记,现在在苏州地区这个经纪人队伍有多大的规模?

  王 荣:现在20%以上的农民都已经参加了各种类型的流通生产性的组织,这样一个规模,应该讲已经在很大层面上带动整个农村的市场化。我想如果说一定要强调一个规模的话,肯定要占到整个农村的40%到50%,让他们和市场的接轨,靠经纪人来发挥作用。

  主持人:我们看看还有哪个记者有问题要提出来。

  记 者:您好王书记,我是中国产经新闻的记者,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占全国人口60%的农村居民,现在享用的医疗卫生资源只有20%左右, 苏州是如何建立这个新型的农村合作

医疗体制的,目前的情况怎么样?

  王 荣:现在在苏州地区,我们95%的农民已经参加了农村的合作医疗。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已经在农村达到了95%。虽然他们的水准和城市职工的水准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从覆盖面上来讲应该讲已经够大的了,在短短的几年之内达到这样一个成效,这个钱哪里来这是很关键的,我们是通过四级的政府,或者是组织的层面来完成,一个苏州市,第二我们各个县级市,第三就是我们的镇,第四就是我们的村,我们这四级都要每年拿出一笔钱来帮农民在医疗保障上面来扩面,来提高水平,另外农民也要参与一部分,所以每个农民每年也要交一部分,所以我们现在的统筹的

医疗保险,每年农民人均已经达到了125块,这个水准应该讲,从目前我们这个发展阶段应该讲还是够高的了,所以说应该说我们这样一个合作医疗保险体系基本上解决了农民小病不便看,大病看不起的问题。

  主持人:好,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个记者有问题要提出来?财经时报的记者。

  记 者:王书记您好,我是财经时报的记者,我刚刚看您提出来一个要用城市化来促进农村建设,像苏州这样美丽的园林城市,它的村镇规划可能更需要智慧,在保持传统特色和适应现代化生活之间做一个平衡,苏州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谢谢。

  王 荣:新农村的建设,确实我们也是像中央一样十分强调不要搞运动,更不要搞拆房、建房这样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劳民伤财,这样新农村不但搞不好,而且可能还带来很多负面的作用,但是新农村的建设确实要有一个新的形象和新的拉动,所以这里我们也就是考虑到如何通过城市化让农村的发展形态有一个新的变化,但这种新的变化不是简单的城市化。

  王 荣:不是都建成城市,而我们正好反过来提出来这样一个口号,要通过我们新农村的建设使得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那么这句话怎么解释呢?这句话解释就是在空间形态上要农村更像农村、城市更像城市,但是在社会形态上,又要把城市的现代文明引到农村,就是从以人为本这个现代化理念上,城乡应该有很多质的一致性,但是在空间形态上,在外观形态上,它可能又保留农村是农村,城市是城市。所以我们说要把苏州建设成为既保持传统的鱼米之乡特色,优美的江南风光,同时又是一个现代文明进步的一个社会,要让这两者在苏州新农村建设当中很好地结合好,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城市化来改造提升整个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的指导思想。

  主持人:我们看看还有哪位记者有问题要提出来?

  记 者:我们国家的国情就是大部分农村都比较落后,好多西部或者中部的这些省区,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资金方面肯定和发达地区不可同日而语,我想请王书记对这些地区,他们应该怎样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

  王 荣:我觉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将来的工作指导思想,就是农村的发展也应该规划先行,农村住的什么房子并不重要,但是农村它将来应该有个长远的发展目标,然后按照这个目标一步步地按照这个目标去迈进,我觉得这一点对全国来讲都是应该要引以借鉴的,我们坚决要防止过去讲的叫一代人造几次房,现在我们要把它变成一次造房几代人住,比如这就是一个规划的问题。

  王 荣:再一个,我觉得新农村建设全国都应该确立一个理念,就是三农我们要少索取、多给予,甚至不索取,应该讲这几年中央力度很大,比如说农业税的部分减免,到整个减免,各个地方都在推行,也就是在我们工业化城市化已经快速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再也不能靠农业的积累、靠三农的积累来维持工业化、城市化,应该让农村有个更内在的发展动力,更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多给予少索取这一点我觉得在全国也要进一步地来鼓励这样一些政策的措施。

  王 荣:第三点,我觉得应该讲围绕农民增收,农民现代生产组织的培育,这些方面我觉得应该全国形成更好的一些政策导向和一些经验的总结,因为现在已经进入市场农业时代了,但是我们的农民又要长期封闭在农村,他们对外界不了解。所以他们那里生产的方式,尤其生产流通的组织方式很落后,那我们现在应该是帮助他们去改造他们,我想这一点跟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也是有联系,但联系不很大。

  主持人:我们知道苏州不仅仅是在工业上发展得很快,它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解决上也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我想各位记者可能还有跟多的问题要向王书记提出来,但是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们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先结束了,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王书记来这里接受我们的访问,谢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