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一五”规划纲要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18:0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规划指标的属性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凝聚人民意愿的国家战略意图,其中的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第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第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提高养殖业比重;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提高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认证认可等服务体系。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应用系统建设。

  第四: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

  增加农民收入

  第一:挖掘农业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第二:增加非农产业收入。推动乡镇企业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引导乡镇企业向有条件的小城镇和县城集中。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

  第三:完善增收减负政策。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

  改善农村面貌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农村电网。

  第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防治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

  第三: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培训乡村卫生人员,开展城市医师支援农村活动。

  第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培养新型农民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第一: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第二: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第三: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广播电视和电影覆盖面。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一批跨国高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第一: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第二:培育生物产业。第三:推进航空航天产业。第四:发展新材料产业。

  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一:振兴重大技术装备。努力突破核心技术,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

  第二:提升汽车工业水平。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

  第三:壮大船舶工业实力。加强船舶自主设计能力、船用装备配套能力和大型造船设施建设,优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第一:有序发展煤炭。加强煤炭资源勘探,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提高回采率,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

  第二:积极发展电力。以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火电;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第三: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力度;实行油气并举,稳定增加原油产量,提高天然气产量;加快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

  第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加快发展服务业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一: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铁路运输,重点建设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煤运通道,初步形成快速客运和煤炭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积极发展水路运输,完善沿海沿江港口布局;优化民用机场布局,扩充大型机场,完善中型机场,增加小型机场,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机场密度。

  第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

  第三: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发展养老、医疗保险,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改善邮政和电信基础业务,发展增值业务,开发新兴业务,促进普遍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子政务,整合网络资源,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第五: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继续发展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第一:提升商贸服务业。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二:发展房地产业。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房。

  第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

  第四:加强市政公用事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场站,有条件的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要把轨道交通作为优先领域,超前规划,适时建设。

  第五: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围绕便民服务,重点发展社区卫生、家政服务、社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

  第六: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强城乡基层和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第一: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

  第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第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第五: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第六: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禁止开发区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243个,面积8944万公顷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共31处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187个,面积927万公顷

  国家森林公园→共565个,面积1100万公顷

  国家地质公园→共138个,面积48万公顷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

  第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领域超前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取得重要突破。

  第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整合研究实验体系,建设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

  第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第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第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力量,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间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与合作,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优先发展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一: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四:加大教育投入。第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用人机制,发挥人才作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

  第一: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培训制度,加强理论教育、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第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据新华社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