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修旧如故才能存真各方专家为保护申城优秀历史建筑“把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09:17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顾一琼

  穿过一道覆有绿釉琉璃的牌坊式仪门,曲径通幽处正是一幢清水红砖砌筑的“小洋楼”。建筑内部清晰的石膏雕花线脚、缤纷的琉璃窗花、厚实的墙身护壁裙板……沧桑过后的质朴正一点一点散发出来。这幢位于安福路201号的花园式住宅建于1922年,曾遭到严重破坏,据保护单位介绍,正是修复过程中力求一切近似原有材质及格局的原则,才令其保持着
“原生态”。

  在昨天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立法后评估专题调研会上,评估小组成员、部分市人大代表及各方专家围绕多项评估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积极为立法评估建言献策。

  能否“修旧如旧”?

  对于一些经改造而“面貌一新”的优秀历史建筑,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不禁感到遗憾。他强调,在优秀历史建筑的改造过程中,应当“修旧如故,以存其真”。“花了人力、物力、财力,而给后代留下一个失去‘本真’的建筑”,阮仪三说,“这违反了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的初衷。”

  这一观点,得到了市建筑协会罗小未教授的赞同。她认为,保护优秀历史文化建筑与造新房子是完全不同的,“从设计到修缮的具体人员都应当持有相关的资质与技能”。她建议,针对每幢建筑“度身订制”一套个性化的修缮保护方案。

  注意保护人文风貌

  如果缺少了周边环境及风貌保留建筑,那么单体的优秀历史建筑也难免显得“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同济大学的建筑学专家张松指出,在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及历史文化风貌区时,一定要有“人文视角”,因此也要关注保护区域整体的人文风貌和人文环境。

  去年,徐汇区投入800多万元对6处历史建筑进行了较大规模修缮,并结合房屋整修,完成25.5万平米风貌建筑修缮工作。徐汇区房地局局长朱志荣表示,保护优秀历史建筑需要“全民动员”的浓厚氛围。他透露,今年徐汇区将开始试行“政府投入资金、业主承诺定期对公众开放”的优秀历史建筑整修计划,以鼓励各界共同参与保护工作。

  如何保护需要指导

  优秀历史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及周边相关人士,都应当知晓“该怎样保护这幢建筑”。对此,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俞德雄感触良深:只是挂块“优秀历史建筑”的铜牌,却不清楚具体该如何保护,这成了“72家房客”的知识盲点。因此,应当对其加以指导,令保护和使用充分结合起来。

  应当及时出台相关的“保护实施细则”,虹口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兆初这样强调。他认为通过细化规定才能有效落实相关法律责任,从而形成动态保护网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