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蓝领”也出英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09:23 解放日报

  近闻国内首个以工人名字命名、专门用来奖励优秀工人、规模超千万元的人才基金———“邓建军金蓝领人才奖”,不久前在常州正式设立。这个以全国劳动模范、新时期知识型工人的杰出代表邓建军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每年的70万元收益,将用于奖励常州市岗位成才和为技术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先进人物等。去年129名常州市职业技能大赛中的状元和能手成为首批获奖者,同时受表彰的还有常州市“十大操作(服务)品牌”

  过去曾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物质财富是体力劳动者创造的。基于这种观点,往往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科技人员视为非一线人员,奖金、福利或多或少要打一些折扣。这种看法当然不对。无数事实证明,正是依靠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科学技术才深深地渗透到生产力的诸要素之中,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不难发现,科技人员看上去往往只是在图书馆、办公室、实验里翻资料、写文章、描图纸、搞试验,但他们进行的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无法替代的艰苦的脑力劳动、创造性劳动!他们不愧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英!所以,近年来党和政府给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以重奖,同时,花大力气、用大手笔落实我们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连续多次较大幅度地增加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收入,改变了“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不合理状况。

  但令人遗憾和耐人寻味的是,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状况,工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普遍偏低,做父母的不愿自己的子女当工人,年轻人对做一个“蓝领”工人兴趣很低。用邓建军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关心的是,第一,做技工有多少钱;第二,将来能不能当官,去干管理或者做销售。我说干技工至少坐3年冷板凳才能上手,有个年轻人听了立马就逃!”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工人的技能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没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人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问世。近几年来,我国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但多数成果却难以变成产品,原因之一就是制造技术不过关。时下,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的“瓶颈”。一些技术要求高的订单,由于没有高技能人才,往往想接而不敢接。其实,“金蓝领人才”即高技能工人的作用和价值不容低估,正如邓建军所说:“老外卖机器,从来不给图纸,搞技术垄断,逼着你不停支付高额维修费,哪怕就动个小小元器件。像我手头的驱动板,给老外修,一年就要两三百万元!”而如果有了像邓建军那样的高技能工人,这笔可观的高额维修费就完全可以省下来。因此,我们要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点,在重视和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工人的作用。

  设立“邓建军金蓝领人才奖”是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好措施,说明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当工人一样有前途,一样有出息,一样能为国家作出大贡献!“蓝领”也出英才,高技能“蓝领”就是人才,我们要以更加全面人才观,象尊重专家学者一样尊重“金蓝领”人才,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永续的动力!

  孙杨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