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夹心”上海话有人“吃勿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13:02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张建群报道

  根据王安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恨歌》即将在荧屏播出。日前,沪上知名作家、学者和该剧的部分主创人员汇聚一堂进行研讨。与会者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认为这是一部醇厚细腻充满海派韵味的作品。不过,在谈到上海方言词汇在该剧中的运用这一点上,则有人赞好、有人批评,产生了不小的争议和分歧。

  “姆妈”、“吃力”恰到好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近年来一直关注海派文化,他特别谈到了《长恨歌》的语言独到性,认为剧中把一些上海话的精华词汇运用起来,体现得恰如其分。“这使得剧中洋溢着上海地域味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举例说,王琦瑶的“姆妈”、“吃勿消”、“吃力”等颇有标志性特征的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还有一些上海话特色的语气词“哦哟”、“喏”,以及“好了

  口伐”、“真咯”等使电视剧中人物的语气得到了加强,“白相人”等惯用语则体现得准确到位。于是,上海风情在人物对话中呼之欲出。

  钱乃荣表示,自来水、马路、洋房本来都是上海话,后来随着普及便成了普通话中的常用词。电视剧编撰的故事折射的是千姿百态的生活,精彩、传神的语言可以在此得到广泛传播交流,对丰富语言很有帮助。“这部剧不是像某些电视剧那样,把普通话生硬地转成上海话去讲的,而是把上海话中最有个性的词汇镶嵌到普通话中去,一些耳熟能详的上海词汇在不经意中十分传神。有特色的语言不但优化了表演,还展现文化和风土人情。”

  “夹心沪语”令人难受

  但是,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显然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并对该剧这种“夹心式”的语言形态提出批评:“如果从语言的纯粹性上来说,我个人是非常不喜欢现在这样的语言处理。剧中普通话夹着不三不四的上海话,让人误解上海人说话的腔调,以为上海话就是这样的南腔北调。”他认为,要么就是地方方言,要么就是纯正的普通话,才能够保证语言的魅力。“没有必要这样搞。现在采取语言的中间过渡让人很不舒服。”

  该剧编剧蒋丽萍谈到语言问题时,非常感谢王安忆小说所承载的上海梦想:“王安忆的小说非常好,其中有很多的东西给改编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小说中许多精彩的叙述变成了对话。”除了这个小的插曲之外,专家学者们感到,电视剧版《长恨歌》的上海味道在影像、编导演等方面都得到了细致表达。随着主人公王琦瑶40年情感经历徐徐展开,该剧凸现了时代背景下的风云际会和人物命运,以及上海的起伏变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