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一得之言:学者要学会向公众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15:34 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伊歌

  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谈论国有企业改革时,认为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是领导干部。这立刻招致从网络论坛到大众传媒的板砖齐舞口诛笔伐。张维迎教授则公开表示,这样的争论“情绪发泄多于理性思考,直觉判断压过逻辑分析”。(详见3月17日《新快报》)

  其实,经济学界内外了解张维迎学术思想的人,对他的说法不会大惊小怪。张维迎向来主张国有企业应以产权改革“毕其功于一役”,企业经营存在信息不对称而有巨大风险,只有给予企业家“剩余索取权”的制度,才是最适当的激励机制。实际上,张维迎的观点在经济学界也遭受质疑,有人早就以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权贵私有化”作出经验反驳;有人则以英国的“超产权论”强调创造竞争环境比产权改革更重要;也有人认为应优先剥离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

  可是,当理论的交锋演变为公众的讨论,学术观点似乎就被滔天的口水淹没了。以张维迎及其志同道合的学者为一方,以“公众代言人”(时评家、杂文家等)为一方,我指责你有激情无理性,坚持“科学不能用投票来决定”,绝不媚俗;你指责我有学问无道德,坚守普罗大众的立场,挑战精英。一方以学术身份侃侃而谈,另一方用民间话语滔滔雄辩,看似刀光剑影,实际全无交集,倒有点像是“关公战秦琼”的无厘头。

  作为学者,可以关起门来皓首穷经,或只在课堂里传授自己的真知灼见,全然不理会公众的看法。但是,经济学是致用之学,在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经济学家如果要以自己的理论影响决策,就必须面对公众。若以精英自居自傲,不屑于向“群氓”谈经论道,不善于向百姓解疑释惑,只顾向上“进谏”、“献策”,又怎能以理服人赢得政策的顺利推行?担心公众的议论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不无道理,但没有经过公众讨论及不同利益团体相互博弈而制定的政策,其脆弱的合法性不更加可怕?

  作为公众,既然要介入民主决策的过程、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就应对公共议题有深入的了解。“公众代言人”是民主决策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是学者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者、议题引导者,若对学者的观点没有透彻连贯的认识,对学术界内的切磋论辩知之甚少,就对张维迎们的只言片语大发宏论挥板拍砖,又怎么不会使讨论走调变味?如果一味强调民间立场、评判道德高下,将张维迎们当作一个道德批判的符号,又怎能不掉进民粹主义的泥淖?

  民主不仅仅是投票,更重要的是公众有序参与政治决策;民主不仅仅是表决,更重要的是公众理性辩论公共议题。张维迎教授所引发的这场奇怪的“板砖大战”证明:对于民主,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