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州省政协常委张启成教授永恒的追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0:54 国际在线

  ——记贵州省政协常委、原贵州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张启成教授

  国际在线消息: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张启成因坚持真理先后两次被姚文元点名批评;文革中,他被错批为“XXX叛国投敌集团狗头军师”;年愈花甲之年,他又患上癌症……面对种种命运的不公,他是如何面对的?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张启成教授是贵州省政协常委、原贵州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近日,记者有幸结识了这位年愈古稀的学者,听他述说了几十年的丰富经历,被他那种对科学执著追求与探索的学者品格和敢于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人格深深感染着……

  1936年,张启成出生于上海市,父亲是一家热水瓶厂的经理,精明干练,家中生计也算殷实。1941年,父亲被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暗杀,慈母积忧成疾,于1953年溘然去世。双亲的早亡,使年青的张启成饱受了家道的衰落、人情的冷暖,逐渐意识到:男儿当自强。195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中文系。

  跨进大学校门,张启成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希望毕业后能参加伟大的新中国建设。但由于出身资产阶级,1957年反右中,他被定为中右,属性质严重者。1958年,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论文学艺术的特征》中反对庸俗社会学,遭到不公正的批判,张启成挺身而出,坚持真理,激扬文字,在《学术月刊》上发表了《蒋孔阳是否是修正主义观点》一文,为蒋先生辩护。敢为天下先,不平则鸣的他从此进入了姚文元的视野,姚文元在他的《中国文化革命巨人鲁迅》一书中指出“蒋孔阳、张启成之流”属当今文化界中的“第三种人”。1959年12月至1960年3月,张启成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上海文联扩大会议,年轻的他在会上三次公开发言,阐述对托尔斯泰、普希金不要全盘否定,要采取一分为二、辨证的观点。为此,姚文元在大会总结报告中指出:“张启成是学生中的右派代表……”“文死谏,武死战”,张启成坚持真理与执著追求,竟招来了一场狂风暴雨:姚文元在上海文坛对他的批评酿成了他的悲剧,注定了他在贵州大山中颠沛流离的漫长历程。

  生活的苦难测量出一个年青生命的最大承受力。1960年7月,张启成大学毕业分配到边远贫困的贵州。火车匡当匡当地响着,沉重的车轮从钢轨上碾过去,碾过去,车窗外一晃而过的景物,像是他流逝的学生时代。带着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之感,张启成来到了贵州大学中文系任教,适逢三年困难时期,吃的是青杠子馒头、老莲花白叶子,生活异常艰难。“踏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出路。”鲁迅的话点燃了张启成的精神,他辛勤笔耕,在《光明日报》、《文史哲》、《美术》、《贵州日报》与《山花》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在古典文学教学上也颇得学生好评。好景不长,1962年,他在半饥饿状态下作出的以上成绩使自己成了走“白专道路”的典型。1964年、1965年,他先后被派到晴隆县中营区、遵义县龙坪区搞四清,被打成“四清工作队中的漏网右派”;1966年又被定为“XXX叛国投敌集团狗头军师”,在红卫兵的严密监视下“反省”达8个月,之后他又下工厂当冲床工、排字工,到农场恳荒、捡牛粪……1971年10月,他被“下靠”到爱人工作的贵定城关一小,一年半后调入贵定中学。

  “是我错了,还是时代错了?中国往何处去?人往何处去?”沮丧、绝望、忧愁和困惑笼罩在心头,张启成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软弱。贵定小城,静夜孤灯下,他拥卷苦读,饱览了大量马、恩、列、斯、毛的著作以及世界名人传记。书,永远是宝贵的,张启成在找寻答案。经过理论与历史的验证,他终于坚定信念:“历史的前进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错误的,必将消亡;合理的,必将存在。”于是静下心来,重新捧起了多年久违的古典文学名著,他指望有那么一天能够把自己的全部智慧献给祖国,把积累的知识献给人民。

  1976年,光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粉碎了“四人帮”,张启成欣喜若狂,一宿没合眼,预感到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即将到来,他认真工作,笔耕不辍。1978年,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张启成的事业也迎来了春天:他主笔的《古代文学作品分析》、《现代文学作品分析》、《外国文学作品分析》、《中国文学发展史》等著作于1978年、1979年间在香港出版;1979年,他被调到黔南民族师专中文系任教;1980年,曾加在他头上的一个个“莫须有”罪名被彻底平反,并于同年被任命为黔南民族师专中文系主任。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士为知己者死”,张启成有着我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朴素情结,从被人唾弃的“臭老九”到受人尊重的知识分子,张启成打从心眼里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内心深处对党英明的知识分子政策总想知恩图报,他倍加努力工作,由于成绩卓越,198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不久又委任为黔南民族师专副校长,并当选为第六届贵州省人大代表。1987年,他成为黔南民族师专第一个教授;同年10月,被引进贵州大学。

  16年后再次回到风光明媚的花溪河畔,张启成已过知命之年,心里清楚自己人生的黄金时间大都在阶级斗争的狂风暴雨中虚度了,于是,他更加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学问,以弥补20年蹉跎岁月。1992年,他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台湾古籍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他与徐达教授主编的《文选全译》一书,共计330万字。本着对读者负责的原则,这套书花了他整整2年多时间,除独自撰述30多万字外,还逐字逐句认真修改、编审每篇稿件。据有关专家称,同类著作目前共有4个版本,而张启成和徐达教授主编的两个版本是最好的。回到贵大后,张启成长期从事本科教学,1995年,他开始担任先秦文学的硕士生导师后,十年里共带了12个硕士研究生,其中,有9个分别考上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生,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谭德兴教授就是他的弟子,当年他就是在张老的谆谆教导下,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张老还担任第七届贵州省政协委员和第八、九届贵州省政协常委、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贵州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

  “好一个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生命,好一个在苦旱沙漠中倔强的灵魂!”当人们赞叹着张启成时,病魔悄悄地向这个强者张开了恶爪。1999年,张启成被诊断为结肠癌,动了大手术,住了2个多月的院。面对癌症,有人怨天尤人坐以待毖,有人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张启成就是后者。“您都63岁了,趁此机会退休好好休息休息吧!”亲友关心地劝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是最好的休息”,张老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迫切感,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工作,2000年以来,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东周列国志校注》、《诗经研究史概论》,《诗经风雅颂研究》、《中外神话与文明研究概论》也在北京学苑出版社付梓。其中,张老在25万字的《诗经研究史概论》一书中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大量心血。他从事《诗经》研究20多年,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论魏晋南北朝诗学观的新突破》一文,把文学研究《诗经》的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为了全面反映先秦以来历代文人对《诗经》的研究情况,他精选出自己发表的数十篇相关论文,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经过1年多的补充、修改、完善,最后成书,得到了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全额资助出版,为《诗经》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该书获得了2005年贵州省政府社科类科研成果二等奖。在教学方面,他的12个研究生中有5个是在患病后招的,5人都考上了复旦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生,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作出了贡献。

  张老告诉记者,2006年,他将把自己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的200多篇文章结集出版,目前,他正在做整理修订工作。记者衷心祝愿张老身体健康,为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杨 波)

  来源:贵州大学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