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制造”到“创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6:5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齐鲁工业行(下)

  ■本报记者张萍邹渠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赶不上潍坊的萝卜皮……多年前,农业大省山东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

  海尔、海信、浪潮、济钢、青岛啤酒、齐鲁石化……响当当的工业品牌和企业,则
是山东现在的名片。

  2005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38.1亿元,同比增长56.6%,总额跃居全国首位。在利润增速、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主要盈利指标对比中,山东遥遥领先。

  “创新能力的增强,是山东工业过去5年发生‘裂变’的关键。”山东省经贸委负责人说。

  “山东芯”提升竞争力

  3月2日,记者走进海信集团展示厅,温家宝总理为海信“信芯”研制成功的题词分外显眼:“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企业才有竞争力。”

  “信芯”,我国音视频领域第一块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数字电视处理芯片,被誉为中国彩电的第一颗“中国芯”。它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电视机“心脏”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尴尬局面。

  像海信一样,一大批不懈追求技术创新,以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领跑者,推动山东工业由“制造”向“创造”嬗变:去年,国内唯一一家掌握大型多工位制造技术的锻压设备制造商———济南二机床集团5000吨自动化重型多工位压力机出口美国;在潍柴动力,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升、12升大功率欧Ⅲ发动机完成样机试制;拥有世界首台万吨挤压机的民营企业山东丛林集团,所产大截面铝型材成功进入阿尔斯通、西门子等世界高速列车巨头的生产车间……

  在海尔集团展示厅,4台外观迥异的电冰箱演绎海尔的发展:第一台,国外引进;第二台,消化吸收后国产;第三台,出口国外;第四台,国外当地化生产。以持续创新创造持续增长,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

  为支持技改创新,山东在5年间投入工业技改资金达8000亿元,是“九五”的2.5倍。2005年,建成投产的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73个,在建782个,总投资2600多亿元。全省800多项重大引进技术项目,50%以上实现技术创新。

  在数量居全国之首的4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带动下,企业共建立技术中心274家,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1万项,投产率高达86%。“十五”期间,全省工业企业每个月开发新产品1000多个,新产品产值率达25%。

  以创新为基础,山东开始实施品牌战略。

  “青岛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引导企业打造品牌,我们有一套奖励制度。仅去年,市政府就拿出4300万元奖励品牌获得企业。现在全市有中国名牌44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世界级品牌2个。”青岛市经贸委人士介绍。

  目前,山东省有中国名牌产品119个,中国驰名商标42件。到2010年,将培育山东名牌1000个,中国名牌160个,知名品牌企业20户,世界知名品牌10个。

  越来越多的品牌撑起“山东造”。

  采访手记

  没有品牌的经济,很难说是有实力的经济,而没有创新则肯定没有品牌。

  山东有中国名牌产品119个,四川的这一数字是17个。四川有西部数一数二的科技队伍,有相当的工业基础,但我们绝大多数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有的大型企业甚至连研发机构都没有。这与山东的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唱主角的反差实在太大———投入多少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这就是在自主创新问题上山东给我们的启示。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山东正是这样做的。这是山东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

  点线面上看循环

  3月4日,济南钢铁集团。

  蓝天白云下,偌大的钢城不见滚滚烟尘,不闻刺耳噪声。两个场景让人难忘。

  1公里多长的中厚板厂车间,高温钢坯直接送到加热炉,压制成3米宽15毫米厚的钢板。这是济钢独创的120吨转炉到中厚板生产线钢坯在线直送工艺,热效率大大提高,工序能耗显著下降。

  碧波荡漾的济钢生态工业渔场,锦鲤、蓝鲨、彩虹鲷等10余种温带、热带鱼游曳正欢。利用高炉生产冷却工艺中产生的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成鱼,济钢人用独特的角度,展现了水资源循环综合深度开发利用。

  面对眼前的一幕幕,难以想象10年前钢城黑烟笼罩、污水横溢的场景。“正因饱尝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之苦,让我们意识到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走到尽头。”济钢副总经理温燕明对记者说。

  坚定不移,济钢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

  持续多年,济钢构建节能降耗、能源循环新流程,投入技术创新资金40多亿元,开发并实施170项技术创新项目。目前,集团水循环利用率达97.3%,基本实现废水“零排放”;钢渣等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8%;工业粉尘排放总量降低86%,仅去年就回收粉尘79.8万吨,创效益1亿多元;建成我国第一代燃气蒸气联合循环发电,提高余热利用率。

  循环经济效益彰显:吨钢综合能耗从1995年的1204千克标准煤下降到670千克,10年累计节约标准煤1800万吨,价值120亿元以上,累计增加效益134亿元。2005年,济钢生产钢10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86亿元、利税31.6亿元;出口钢铁产品130万吨,创汇达5亿美元。

  在山东,济钢并非绝无仅有。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短短几年间,循环经济已从“精英”意识成为群体共识。

  一大批被日本形象称为“静脉产业”的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企业,出现在山东造纸、石化、印染、酿造、冶金、煤炭、电力等“动脉产业”里。

  近3年,全省用于城市供水、水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的投入超过80亿元。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等7座城市被评为全国节水型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

  发展循环经济,山东探索出循环递进、相互关联的“点、线、面”发展体系。

  先看企业“点”上的小循环:让企业成为循环经济的“细胞”,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企业内资源的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目前,山东已有300多家企业成功推行清洁生产,固体废物和废水的排放削减率分别达到15%和27%,企业年经济效益增加率达5%。

  再看行业“线”上的中循环:山东造纸行业的COD排放量占工业COD的66%。对此,山东率先在全国实施造纸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取清洁生产审核、关停淘汰等措施,减少造纸企业数量4成多,但产量和利税却双双翻番,COD排放量削减70%以上。“线”已扩大到纺织印染、石油化工等,COD排放量平均削减率达40%以上。

  又看社会“面”上的大循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园区工业生态链,循环经济产值200亿元以上,占总产值一半左右;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比开展循环经济前降低72%和69%。日照市打造小、中、大三条循环通路,已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

  正如山东省领导所说:“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保护环境的上上策,更是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的最佳结合点。”

  从价值创新的视角,重新认知资源与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山东的路越走越宽。

  采访手记: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山东的理念让人印象深刻。怎样对待和处置“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山东的实践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循环经济就是以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这一经济活动的主体包括从企业到社会的不同层次。这些层次被山东概括为“点线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依次递进,点与线是面的基础,面是点与线的平台。在发展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中,山东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也是现实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