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产业化:专利考核新“风向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8:55 解放日报

  专利技术产业化将成为高新技术园区的考核指标!记者日前获悉,张江高科技园区将成为上海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制度试点园区。这也意味着,除了申请总量,专利的产业化成果已被确定为重要考核指标,将成为引领本市企业和园区发展的新“风向标”。

  专利申请似“井喷”

  将2005年的专利申请总量喻为一次小小的“井喷”并不为过。根据《2005上海科技进步报告》和市知识产权局的最新统计,去年上海的专利申请总量为32741件,年增长率59.9%,创历史新高。

  从全国看,上海在“第一集团”的地位越来越稳固。2003年前,上海在全国排名第七、第八位左右,近几年来一直稳定在第三、第四位。上海专利之花遍开。在各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专利工作“提前卡位”,出现专利工作者和工程人员同时进场的“奇观”。洋山深水港工程、中环线工程纷纷结出专利“硕果”;专利工作向下延伸,通过与市教委合作,本市中小学生去年共申请了200多项国家专利,有的发明已被企业买走,市场前景看好。

  【愿景】到2010年,平均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200件左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在某些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专利“宝剑”需善舞

  在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看来,专利就是一柄“尚方宝剑”。他们原来引进日本某公司的五缸压机技术,由于使用氟利昂介质,市场遭遇瓶颈。公司转而研究对方新开发的七缸技术,结果发现21个专利中,只有3个有效。

  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指导,成功找到了规避方案,摆脱专利制约,用自己的技术打开国内外市场。现在三电贝洱更致力于创新技术的研发,二氧化碳制冷剂、电动压缩机等技术已拥有10多项专利。

  本土企业初露“小荷尖角”。在去年本市的22880件企业专利中,外资、合资企业的申请量只占11%左右,本土企业的申请量占有绝对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重复着“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如何通过自主核心专利技术的创造和运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仍是企业需要研究的课题。

  【愿景】到2010年,创建至少100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示范效应,着力培育发明专利、驰名(著名)商标、重点软件版权,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

  专利“寿命”应延长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指出,我国发明专利的平均“寿命”只有5到7年时间,而国外可能有十几年的时间。

  这说明很多专利没有企业来“接盘”。因为在未产业化的情况下,专利权人每年要支付一定的“年费”,出于经济角度考虑,很可能就选择让专利失效。要让中国专利更“长寿”,关键还是要架起专利和产业化之间的通道。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志兴将专利申请量的提高喻为“第一波浪潮”,而如何利用好专利,进而转化为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是具有更深远意义的一波“新浪潮”。本市有关部门曾做过测算:以各省区市去年前三季度发明专利授权量,除以上一年GDP总量,得出单位GDP发明授权量数值,上海为0.19,列全国第二,是第三名广东的两倍多,但与第一名北京(0.59)差距较大。从直观感受来看,上海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尤其是具有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的产品和产业,还需要花大力气开发。

  【愿景】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达30%,实施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本报记者 章迪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