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青年干部“沉入”农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08:55 解放日报 | |||||||||
每天早上7时30分,家住上海石化的秦骞准时乘上公交“朱卫线”,8时15分他在“光明村”站下车,步行到村办公室开始工作。像他一样,金山区委共有125名青年机关干部分别蹲点在全区123个行政村,指导农村工作,促进村镇和谐建设。 这次蹲点调研始于3个月前,“吃农民饭,听农民话,想农民事”,是蹲点的主要内容。每一位下派干部在6个月里,串门走户不能少于100户,每周至少在农民家住1天,提交
他们看到什么?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上海的‘三农问题’,农民生活得不容易啊。”区委组织部顾美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金山农民全年人均收入不到8000元,低于上海平均水平。以一个三代五口之家来算,刚开年就要支出2000多元。其中包括农村养老保险人均300元,一对老夫妻就是600元;农村合作医疗每人110元,全家就是550元;孩子到镇上读小学,加上学杂费、点心费等大约需要800元。 秦骞这一次看到农民对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渴望。由于在光明村农民顾伯连家里同吃同住,老顾跟他说了许多心里话:“去年麦莎台风后,如果村里能把专家请到我田里指导指导,就好了”;“老百姓路子不多,就希望村里能多提供些市场信息”;“能赚钱的项目,也肯定有风险。如果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做,群众也有信心跟着做了”…… 住在蒋庄村姚金书家里的下派干部季永鸽看到了姚大姐的苦恼和期盼。令姚大姐最头疼的,是红白喜事的“人情”支出,夫妻俩亲戚多,去年花去近万元。夫妻俩最大的期盼是漕泾西部工业区开发快些,这样既能帮他们解决“镇保”,又有可能找到门卫或保洁之类的工作。 串百家门,谈百家心。下派干部们强烈地感受到,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建设新郊区的重心。 他们带去什么? 下派干部的蹲点从去年11月中下旬开始。3个月来,作为“空降部队”,他们给农民带去了什么? 区人民法院的陆才华带去了民主管理意识。他发现村里评选“困难户”,结果却产生了“懒人现象”:有的已脱贫,却不愿意“摘帽”;有的得了补助,却去“小来来”(赌博)。为了让真正的困难户得到帮助,他引导村里的党小组民主推选困难户,并将名单公示在村活动场所,让村民监督。 区财政局席德华为重病农民点燃生活的希望。金山工业区胥浦村26岁农民宋晓峰去年查出患尿毒症,年迈的父亲经不住残酷的事实上吊自尽,妻子感到家庭无望离开了他。席德华获知这一情况,一连7次上门与他谈心,千方百计为他寻求医疗机构,落实相关费用,联系有关专家。预计下个月,宋晓峰就可入院进行手术治疗。重新看到希望的他忍不住地问:“这一切是真的么?” 为群众排忧解难,下派干部目前已在基层解难事、办实事178件,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479户,资助钱物折合人民币10.8万元。 他们能留下什么? 青年干部的下派,给农村吹进一股清新的风。再过3个月,这批青年干部将结束蹲点,回到各自岗位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思考:我们能给农村留下些什么? 区委办公室夏雷的想法是,把村里的年轻干部“捆在身边”,带出一支干练队伍。“他们有文化、有冲劲,对农村工作也能理解。我所做的是用一些新的思路来引导他们,让他们更熟悉本区、本市的发展。” 区政府办公室黄礼勇在蹲点期间,发现村务管理缺少长效机制。他利用串门谈心的机会,收集并整理漕泾镇金光村的“村民实录”,并帮助村里建立规范的干群联系制度。 区环保局王渊源认为农村发展需要多一些系统性和规划性。他蹲点的金山卫镇张桥村经济效益还不错,但是57户村民的用水、用电等设施却没有统一考虑。他和村干部一起为村里做发展规划,包括道路、河道的系统建设等。 看来,长效机制和科学发展思路,是他们最希望留下的东西。 本报记者 刘颖 本报通讯员 蒋维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