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兰州一社区探索道德“捐献”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3:4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前不久,备受瞩目的兰州“道德银行”宣布停业。但引人注目的是,这个社区的居民并没有因为“道德银行”的停业而停止了爱心行动、互助行动。

  爱心“捐献”,究竟需不需要有所回报?“道德银行”是否是吸引人们广献爱心的最佳方式?与这家“道德银行”的开业一样,此次停业同样在当地引起了人们不同的看法。红火开张

  于2003年11月18日成立的“道德银行”,“首创”于兰州市火车站街道红二村社区。

  这个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多、外来人口多、残疾人员多、孤寡老人多,居住环境虽不理想,但却形成了一个可贵的相互帮助的传统。在这里,义务赡养和安葬孤寡老人、收留弃婴、为白血病患者募捐等好人好事,时常发生。

  红二村社区成立后,工作人员很快捕捉到这一亮点,产生了创立“道德银行”的想法。

  “道德银行”实际上是社区对志愿服务者高尚道德行为的量化的、带有肯定和鼓励性质的管理,社区搜集志愿者的好人好事记录在案,并量化成分值“储蓄”,日后当这些志愿者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则可以获得其他志愿者的“升值”服务回报,这一前一后恰如在银行储钱、取钱一样。

  “道德银行”成立以后,在册“储户”达到近300户,居民们先后为困难群众捐款7000多元、衣物410多件,其它物品折合人民币2.8万多元,参加义务劳动2000多人次,献血20多人次,收养弃婴16名,义务清理多年堆积的垃圾3200多吨,救助护送老弱病残人员20多人次。“虎头蛇尾”

  2月28日,红二村社区李主任向记者出示了一个厚厚的文件袋,里面放着“道德银行”的账册、章程等资料。翻开账册,件件好人好事,都有详细记载。但是记者很快发现了“道德银行”的“虎头蛇尾”———开业的最初一段时间,记载的事项很多,往后,事迹越来越少。

  李主任这样解释:刚开始,居民感觉将个人所做好事“存储”下来,以便在日后“支取”得到回报的做法很新鲜,大家都很乐意将其记到账册里,但慢慢地,人们不愿记了。社区居民的逐渐冷淡,使社区工作人员感到非常尴尬。社区党支部书记顾宏说:“存储内容的大量减少,使‘道德银行’失去了存在意义。”

  年底一统计,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好人好事反而不如以前多了,许多原本属举手之劳的好事,现在大家也不做了。顾宏认为:有一部分人可能会对“道德银行”不屑一顾,甚至反感,认为每做一件事都要记一笔,是对其献爱心行为的贬低。

  不久前,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一致同意:与其让“道德银行”在有名无实中苦撑,不如干脆停业。爱心不变

  红二村社区“道德银行”的停业,在兰州引起了普遍关注,市民们大多深表惋惜。

  但出人意料的是,“道德银行”停业了,红二村社区的爱心行动、互助行动并没有就此停息。记者在社区采访时,恰巧遇见几位居民正在捐衣物。工作人员说:“捐赠不用登记、不用上册,大家都认为很正常。”

  采访时,不少社区居民认为,“道德银行”停业,其中原因很复杂。一方面,部分居民认为做好事并不是为了图回报,他们的奉献很真诚,因而并不愿事事记录;另一方面,一些并不愿经常奉献爱心的人,刚开始装装样子,时间长了也难以坚持。对此,一位社会学工作者认为,“道德银行”对提升公民道德,无疑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但道德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人们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要轻易放弃探索,良好道德的形成,需要人们不断去促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