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别策划:打破“数字南昌”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11:34 江西商报

  特别策划:畅想数字南昌(二)

  近年来,“数字化城市”已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新流行词汇。按中国可持续发展小组组长牛文元的说法,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数字化水平达到“基本运用”的程度,GDP就可以增加2.5~3倍,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也将大幅提升。现在的问题是“数字城市这辆车太大太沉”,它涉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乃至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方
面面,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e-everything”(任何事情都是数字的)。如此之大的一篇文章该从哪里开头?怎样做才能取得实效?

  打破“数字南昌”瓶颈

  南昌已经把数字化建设纳入“

十一五”规划,各项基础建设也在积极的进行中。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南昌数字城市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求和思路都有了,但各种机制、规范、基础数据采集、共享等都是需要解决的环节。

  基础数据有待广泛应用

  针对″数字南昌″的前期工作,南昌市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政府部门,南昌市政府为″数字南昌″做了两项前期工作,首先是投资买下南昌市7402平方公里的TM卫星图,比例为1:100000,此举是为″数字南昌″工程提供基础的地理信息;另外针对南昌地区,进行了两次航拍,一个是对南昌市1400平方公里包括南昌东、西湖等四区及周边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拍,比例尺为1:20000,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展开了八大调查工作,分别为南昌市国有资源调查、地质勘察、水资源、旅游资源调查、环保状况、城市建筑密度、城市园林绿化、城市交通情况调查。另一个是对南昌264平方公里同时也进行了一次航拍,此次航拍分别依照两个比例尺,一是1:2900比例尺,还有一个是1:500的比例图,目前正在制作1:500的数字线化图。1:500的数字线化图,将把南昌市的每一幢楼房,每一颗树木反映出来,为″数字南昌″起到辅助作用。谈到264平方公里的概念,胡道虬解释说,目前南昌市规划城区为80公里,而未来″数字南昌″的规划城区的面积为264平方公里,数字线化图建立后,同时也完成了″数字南昌″的一项基础工作。

  可以看出,南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经费奠定了数据基础。在3月9日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南昌市国土、环卫、消防、绿化等部门都已参加,但如何根据南昌市情和自身工作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应用方案,还有待各个部门着力解决。

  政府投入不能少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贸易、投资、资本流动、技术转移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也对运用和管理上提出了颇高的要求。

  数字城市建设最关键是资金上的投入,一个系统的建设,需要不断的投入、改进、协调。南昌市东湖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湖城建)杨 斌董事长认为,整个系统需要很多部门的联动,因此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是决定性因素。IBM

电子商务资深顾问曹硕人认为,城市数字化是个超级系统,信息量巨大且出自众多部门,整合的任务极为繁重。即使整合起来,要方便应用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当中软件、设备、人才、服务等“一个不能少”。

  数字城市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机构上,涉及城市各层次部门;在工程内容上,涉及网络通讯、空间数据、人口、组织机构、经济、政策法规、各行业各领域业务数据与应用等多种信息化建设内容;而在具体工程实施中,则涉及电信运营商、网络运营商、网络集成商、数据生产公司、系统集成公司、软件开发公司、设备供应商、资本投资公司等。因此,数字城市的建设无论在其理论与技术研究,还是其工程建设的管理与实施均具有需要政府来联合众多机构来共同协调完成.

  市场推广 长路漫漫

  无论政府在数字化建设上所付出的努力有多大,最终是否有效还需要市场和市民还检验。东湖区城建杨总说,从老百姓来看,对数字化肯定是有需求,态度上也肯定是欢迎的。针对社区信息服务,政府运做和管理上是一个难点,因为涉及到众多百姓利益,所以对加盟商的监督管理需要落实和加强;第二是业务扩展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刚开始一段时间,如果对加盟商管理不好,老百姓服务得不到满足以后就失去这个市场了。

  既要做到高质量、可信度,又不能完全让数字化建设完全市场化,这将是政府今后将面临的重要矛盾。仅仅从南昌市区,就覆盖百万人口,将来数字还会更大的工程,这里面蕴涵的商机无限,但这么多年的市场化运营,并非顺风顺水,如果把这么大的工程完全市场化运做,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形成一个完善的机制,达到一个良性循环,我们对数字南昌还有很多期待。

  数字城市怎样规划?

  作为城市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城市应用最具前景、活力的体系,数字城市几乎包括了城市生活所有的管理和经济层面。根据城市日常所需和运作特点,通常有以下的解决方案:

  1教育和培训

  用于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学、企业内部培训、医院病理分析和远程医疗。

  2多媒体信息发布

  用于电子图书馆、政府企业。

  3交互式多媒体展示

  用于机场、火车站、影剧院、展览馆、博物馆、广告业、商场、百货公司。

  4网上IC卡缴费业务

  用于机关、企业及个人的网上水、电、煤气、电话等自助缴费。

  5VOD影视歌曲点播

  用于有线电视台、宾馆饭店、住宅小区的娱乐系统。

  6每日信息

  提供每日城市人口所需的信息,如时事、政策、当地新闻、当地

天气预报、饭店指南、电影预报和本地企业的地址、业务介绍及其经营范围等多方面的信息。

  7企业广告与销售

  为当地企业提供广告和销售产品的渠道,它可以涉及从在网上张贴企业的联系方法到商品交易全过程的目录。

  8网上办公

  提供城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网上办公系统,有关政策、文件可以通过网上传输,还可以通过网上召集会议等手段实现现代化的办公方式。

  9意见反馈

  为市民提供一个窗口,向政府机关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纠纷和意见等栏目。

  10城市数据库

  全面涵盖城市房地产业、建筑业、勘察设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材料等行业的信息,建立起大型综合信息数据库,方便各行业的信息查询。

  “数字化城市”从哪里起步?

  2005年在南京召开的“数字化城市与城市信息化市长论坛”上,来自国内外31座城市的市长和专家们纷纷献策,交流做法,开具药方。

  在综合实力上有“中国县级第一市”之称的广东南海市,信息化建设成绩卓著,曾在联合国和中南海宣讲过“数字化城市”的市委书记邓耀华介绍,南海的信息化是从电子政务起步的。他在推行城市信息化时有一句口头禅:“你进监狱还是进网络”?“进监狱”指政府信息的不透明和对权利的垄断所导致的腐败;“进网络”指把村、镇(区)、市三级财务用网络联起来,并推行政务电子化,让信息透明,政务公开,把“数字革命”革到政府头上。南海正是以此为突破口而获得了成功。邓耀华称此举是花最少的钱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南海搞一个教育信息化项目需3000万元经费,校长们都说没有钱,全市的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之后,仅堵管理的漏洞,一年就多收税收3000万元。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郭华东针对面面俱到的城市数字化,出具了“不能贪大求全,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的药方。譬如传统产业集中的城市,可以从改造传统产业切入。温州市的“温州数码城”,就是定位于以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的提升。大连市针对软件出口增速快的局面,提出了建设“宽带大连”的目标。安徽省淮南市则选择一个区试点,利用网络平台招商引资,花了小钱,办了大事。南京、常州的城市数字化也都各有侧重。

  来自日本“数字化城市”京都的信息工程项目负责人、京都大学教授石田先生介绍,从全球范围看,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模式:欧洲是城市联盟模式、亚洲是政府推动模式。与会代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国应当选择政府推动模式,推动的突破口应选择电子政务,通过电子政务实现信息的透明与公平,提高办事效率。与会专家的另一个告诫是“要善于把信息流变成钱流”,即信息化必须注意当地市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简单起步,注意引入市场机制,否则就是建起来了也难以长久。数字化城市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小明提醒人们注意互联网上的信息沙漠。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每9个月就会翻一番,而信息增长越快,相对于读者的有效信息就越少,你在网上看100篇文章,常常只有一篇对你有用,信息精品是不可能呈指数增长的。宽带上的信息99%被感性的视频信息占用了,可供理性思考的信息只占1%。

  日本的石田教授指出:2000多年前,人们为了找水而聚集在一起,产生了水稻;如今人们为了寻找信息而聚集在一起,出现了互联网;今后的趋势是什么,那就是数字化城市。中国惠普副总裁何炳麟说,1985年我从香港来到祖国内地的感觉是“很痛心”——怎么这么落后?那时有人问我上海与香港差多少年?我说:上海永远追不上香港。但今天,上海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香港了。由此来看,中国的数字化城市追上美国的时间也不会太久。(高丽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