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一得之言:都偏科了,中国经济能称“优等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14:29 金羊网-羊城晚报

  □周明华

  最近履新国家统计局局长的邱晓华,称得上“老统计”,大学毕业分到国家统计局工作了二十多年。日前,邱晓华说:“2005年,中国经济在全球是‘优等生’的成绩,这一点为世界肯定。今年,中国经济一定能继续取得‘优等生’的成绩,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3月18日《财经时报》)

  邱局长这个比喻很鲜活,但经不住揣摩。说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操场上的学生,我看还妥帖,但硬要拍着胸脯以“优等生”加身,笔者无法苟同。优等生者,意为处在优良或上等成绩之学生也。这便意味着这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诸多科目的表现成绩,一直是居于上等地位而无以撼动。如果有偏科,都不能美其名曰为优等的。

  事实上,颇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里这种“偏科”现象还甚为多见。就拿作为中国经济顶梁柱的财政金来说吧。据载,2004年我国公车消费财政金4085亿,1999年公费出国耗财政金达3000亿,一年的公款喝掉2000亿元以上,三者一加逾9000亿,如果我国一年财政收入按3万亿元算,单此“三费”就啃掉财政收入的三成(《学习时报》第326期)。显然,中国经济之所以GDP高发展,百姓得低实惠,与财政预算及监督管理长期处于“偏科状态”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有近五成的公民有病不能就医;教育乱收费久禁不止;教育鸿沟越掘越深;房价着魔似的飙升;百姓出行没有安全感;各地GDP亢奋,大挖大建,忽视环境;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式增长,经济不可持续,创新能力差……可以说,这些民生经济里的科目全都处在“不及格状态”,而你GDP一科年年考100分又怎样?

  更为可怕的是,现在因地方官员的乌纱帽的“松紧度”始终与GDP的“蹿动脚步”相匹配,加之经济发展科学性统计一直缺乏一种刚性的监督措施。在任务和指示的强力推动下,一些基层官员往数字里任意添“零”便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我想,作为“老统计”的邱晓华,对统计里的“水分”未被拧干不可能不知觉。

  新任局长的邱晓华给搏击在商海里的“中国经济”鼓鼓劲没错,但犯不着不顾自身的经济发展实情,自称“优等”,这不仅让人又看到了一件“皇帝的新装”,也让人丧失查找阻碍经济发展问题的勇气;甚至,还会从上而下地在一些人脑子里注入“盲目乐观、浮夸虚报”的情结。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