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技能培训:企业“埋单”员工不“买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07:4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技工缺乏,国人尽知。油城大庆,也正上演着这样的“悲剧”。有资料称,目前,技术工人只占45%,而高级技工少得可怜,当然,绝活技工更少。靠引进,一时难觅到合适的,且成本高。因此,油田一些企业只有靠自投资金“大炼钢铁”———培训技术工人。然而,“炼”出来的技工仍屈指可数。有人疑惑不解。为此,笔者做了番深入调查,结论是———

  技能价值的落差

  据调查,有些员工,年年接受企业培训,却年年不见有长技。企业决策者苦叹:“培养一名技工太难了,培养一名高级技工更难!”其实,也并非都难,有资料称,浙江温州有家民营企业,只用5年时间,就“炼”出20多名高级技工。如今,该企业技工占有率达70%。

  而油城企业就很难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几十年,油田只“炼”出了近百名高级技工。其中有些高级技工是靠资历获得的。普通技工的占有率也只有30%左右。显然,很难适应企业的需要。

  那么,为何技工这样难培养?有员工直言:“即使‘炼’成了高级技工,又有多大用?挣那点工资,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多。”

  当然,与温州那家民企相比,差距就更大了。高级技工年薪15万元,普通技工年薪10万元。有的还给房、车,待遇是国企无法比的。

  油田有位高级电焊工,虽然手握着不少国家技术等级证书,也“焊”出很多奇迹,可至今只有月薪1500多元,还不如一个年轻的基层管理人员挣得多。两年前,香港一家民企向他抛出了年薪几十万元的“绣球”,他也没有动摇田。现在,像他这样的人不多了。

  因此,不能不令人对企业的未来感到忧虑。在一个以学历、文凭决定人身份、地位的社会,无论你把技术工作说得多重要,把培训提得怎么高,也无济于事。

  培训内容的错位

  张爽,油田一家企业的电工。他痴爱这个岗位,有事没事都爱翻翻电工方面的书籍,鼓捣一些与电有关的设备。他渴望继续深造,在这个岗位上有所发展。然而,企业培训时,却把张爽送进了电焊技能培训班。他心里很不悦:“电焊这门技术我打心眼儿就不喜欢。”于是,他找到企业领导,要求改学电工技术。企业以充分的理由驳回他的要求:“要把每个员工都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必须做到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无奈,张爽只有服从命令。因其对电焊技术无兴趣,尽管每天都做笔记,听讲。结果还是无大的收获。企业没少掏培训费,换回来的却是不等值。

  据调查,如今,这种现象在油田很多。其实,企业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让每名员工多掌握几门技术,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说白了,就是让员工们多几个选择。可是,现在很多员工却不“买账”。认为,自己岗位技术都不熟练呢,还要学其它门类的技术,最后门门技术都不行。有员工说,技能培训,最好要有针对性,要因人而宜,要根据人的喜好、兴趣选择培训内容。既要重视理论培训,更要重视技能操作培训。结果,恰恰相反。当今,很多培训班,多是理论培训班。因此,很多员工反感。李英伟,油田一家企业车工,曾两次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每次技能大赛,理论知识考核都名列前几名,而技能操作能力就糟糕了。结果,两项分数一平均,名次就被拉下来了。他很有感触地说:“培训,更要注重技能操作呀!否则,就是一个缺腿。”

  激励机制的缺失

  如今,油田有些企业有了技师岗位津贴,设立首席技师岗位,然而,获得此待遇的技工毕竟少数,还有很多普通技工“靠边站”。无奈,一些技工只有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身价;只有拿到名次,才能获得奖励。

  平时,有些技工很愿意琢磨,小革新、小发明创造总能出现,可得到企业奖励的却不多见。有些企业认为这是正常工作。有专家说,这也是造成很多操作工人不愿学技术的原因。有了技术,有了贡献,还得不到回报。同样是工作,可有的人就挣得多,待遇高。这种不公平的竞争,能让技工心理平衡吗?

  还有专家建议,要改变技术工人短缺现象,就要重新认识技工的价值和地位,营造尊重技术工人、爱惜技术人才的良好氛围。还应建立相应的利益激励机制,让有技能的技术型人才感到学技术有奔头,懂技术有甜头。

  现在,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这些制度,但是力度不够,起不到激励作用。有的只是喊在口头上,却没有落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