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千年古刹现代少林 少林寺与世界同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08:49 新文化报 | |||||||||||||||
释永信(右)陪同普金参观少林寺
3月22日,作为访华的最后一站,俄罗斯总统普京到少林寺“以武会友”。在3月23日的少林寺网页上,普京来寺内访问的照片非常醒目。少林寺的官方网站首页上,清楚地标明着“English Version”、“繁体中文版”链接。占据少林寺网页少林新闻头条的资讯是,由“少林寺外联处供稿”的《普京访问少林寺》,文章的开端是“『本网讯』杏花红,李花白,春光已显。普京总统访问北京,随后走进了少林寺。” 首家寺庙网站 武僧维护 3月24日下午,在方丈室内,一个小沙弥正在用手机向其他人传达着方丈的指示,在如今的少林寺,拥有手机的僧人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作为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手机早在几年前就出现在了这个传统僧人的世界里。1996年,中国首家寺院网站在少林寺成立,www.shaolin.org.cn成了少林寺的官方网站,而在当时国人对于互联网还知之甚少,更让人吃惊的是平时网站的维护者都是少林寺的武僧。对于现代化的冲击,释永信并不否认寺院已经接纳了这些东西,“一个品牌有了知名度,并不能说不需要宣传了,普京来访问就是我们注重挖掘少林文化的结果,就是我们力主于向海外推广少林文化的结果。” 释永信:每天都要上网 在释永信看来,宣传少林寺,需要网站、需要手机,更需要现代化的思维方式。释永信对于少林寺发展方向的理念,就是和现代社会保持亲近。“互联网快速发展,少林寺如果不能利用好这种新的交流方式,将会离世界越来越远。”释永信大师说,“我们过去与世隔绝,如今,我们必须与人打交道。我们需要学习新技能,比如学习英语,了解计算机,并且出国留学。” 他介绍说,自己平时每天都要上一次互联网,主要点击时政及社会类资讯,特别是各国政要人士的言行,有时也搜索一下需要的相关信息。少林寺大院内还专门建立了少林寺网络中心,僧人们平时都可以来上网。 沙弥读经书学英语 现在的少林寺有一个外联处,这个寺内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对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名片上,印有少林寺网站的网址,也留有自己的手机号。如今的少林寺僧人,手机、电脑、甚至驾驶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现代技术在这个深山古刹中,已经普及了。每天早上,武僧们纷纷从四处集合到山门前准备跑步,文僧开始诵经。初到寺里的沙弥每天上午还要学习文化课,读经书、学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英语。现在,被少林寺派往国外的僧人有好几十位,外语、网络是不会远离这个佛家世界了。 释永信还将此前与世隔绝的僧人派往世界各地,表演少林武术。释永信自己每年有1/6的时间在国外。“即使从现在来看,方丈的一些想法和举措也是非常超前的。”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大梁曾这样描述释永信。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少林寺至今已拿到32个类别、76项商标的注册证书,少林寺商标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据《郑州晚报》 ■少林“现代化”历程 邀名人 练舞剧 拍电影 少林寺官方网站开通、少林功夫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开少林秘籍、邀请金庸访问少林……少林寺不再与世隔绝。 2004年7月,中断700余年的“少林药局”得以恢复,并将从不外传的千年秘方公之于众。 2005年10月,由少林寺和郑州歌舞剧院联合编排的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在北京保利剧院亮相,立时引起了专家和观众的极大兴趣。继在国内演出获得成功后,又与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达成协议,《风中少林》将于今年7月赴美演出两年,约800场,演出收入预计达800万美元。一部关于少林武僧传奇故事的《少林武僧传奇》电影,目前也在紧张筹备中,其总投资高达2500万美元,预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上映。此外,释永信大师还在筹备一个由功夫高手参加的真人秀电视节目。 这一系列运作立刻起到应有的轰动效应,如今的少林寺及其僧众都生活在现代化的气息中。据《郑州晚报》 ■少林操盘手 释永信:我把少林往外推 2004年9月5日上午,离起飞只差半个小时,释永信淡定自若背着双手走进了北京国际机场。此前几分钟,记者拨通手机问他到了哪里,电话那端他操着河南口音说:“快了,快了。”释永信的手机号非常好记,末尾是6688。终于坐在了返回的飞机上,释永信轻舒一口气。几天前他刚从香港飞回少林寺,马上又飞到北京,才两天又要急匆匆地飞回少林。“家里事太多”,释永信把少林寺称为“家”。 12时30分飞机抵达郑州,大雾,释永信依然背着双手走出机场。刚一出门,有个人突然上来握手,“哟,方丈,是您啊。”释永信点头致意,问候:“你最近挺好吧。”对方答,挺好挺好。告别转身后,释永信对我说,这人我不认识。 机场外一辆切诺基已经等在那里。车行至新郑机场大酒店,大家落座,点的自然都是素菜。席间谈到很多话题,释永信所知广博。他知道兰州大学最好的专业是化学,他流利地说出一串美国主流媒体的名字,说这些都采访过他。 谈到外界质疑少林寺越来越商业、越来越世俗倾向,释永信拿郑少高速公路做比喻,“以前少林寺到郑州可能需要骑上几天的驴,现在一个小时就解决了,少林寺也要发展,你们是不是觉得少林寺放在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里就对了?” 从内部机构设置来看,释永信理念下的少林寺俨然是一个架构完备的实体,甚至拥有一个少林实业发展公司,释永信说当年为了保护少林寺商标才成立公司的,因为商标法规定只有公司才能注册商标。少林寺自己并不忌讳言商。 释永信似乎很害怕少林寺被遗忘,他在竭尽全力把少林往外推。释永信应该是少林寺历史上足迹最远的方丈。他伸出四指用力摇晃,“你知道吗,我去过40多个国家,而且接触的都是上流社会的人。” “公布少林功夫、申遗是我的主意,你觉得怎么样?”释永信习惯用征求意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骄傲。在少林寺的采访结束后,向释永信辞行时,他正盘腿坐在方丈室的古椅上,高举着计算器就着从门缝里斜刺过来的阳光凝视计算器上那个数字。他说,一部分工程结束了,该结账了。 “争议就争议去吧,我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他们都是站在个人角度想问题。”释永信面对非议的态度一直都是这样,他重复提到“责任”二字,不断重复。据《南方周末》 ■少林新景 和尚倚着大殿门发短信 千年古刹少林寺里的人和物都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僧人倚在大殿门上独自笑着发短信;清晨执帚扫院的不再是僧人而是花钱雇来的保洁人员;谈笑打闹的保安把守着少林寺的主要寺门,而对于正在沉醉于抄写碑文的游客,他们会警觉地走到身边问,你抄这个干嘛? 少林寺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塔林中,一座簇新的塔挺立在塔林入口处,在周围自隋代以来的232座各代古塔中当属独树一帜。与古塔雕刻的传统精美图案不同,这座寿塔塔体上的浮雕是:飞机、火车、轮船、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此塔已成为每个导游进入塔林后首先讲解的地方。 据《南方周末》 释永信(右)陪同普京参观少林寺网络让少林寺与世界同步,图为少林僧人在查阅资料普京来访时,和尚用数码相机拍照 ■记者眼中的方丈 方丈其实挺时尚 想采访释永信很久了,一直找不到他。第一次给他打电话说他在南美,过了一个月再打时他又去美国了。他是带着他的“少林武僧团”全世界巡演。他说,“我去过40多个国家。” “你现在来呀,要不你明天再来,现在我房里有很多朋友。”“晚上呀,晚上也不行,晚上我有一个约会。”从这样的谈话中,你肯定猜不到他的身份——少林寺方丈。 去年3月,终于在北京见到了他。在河南饭店的房间里,满屋的客人。一男子把名片递给我,“我是方丈的弟子呀。”低头一看他的名片,写的是深圳一家公司的经理。这名男子说:“我原来是跟着师父在少林寺出家当和尚的,现在下山还俗了。” 释永信不断地在谈着一个时髦的词“全球化”,这让他忧心忡忡。“少林文化中也有传统文化,1500年下来到我们这一代面临着全球化,面临着标准化,面临着很多新问题。” “以前的种种规矩是历代祖师定下来的,但清规不是不能改。时代发展了,现在的规矩应该满足现代的需要。比如说推迟起床时间。过去僧人起床一般都是四点,我现在把它推迟了一个小时,是五点起床。因为过去僧人几乎没有太多工作,现在僧人每天要接待很多游客、香客,僧人的身体也要保障。” 当我提到出家人是否应该“以苦为乐”时,释永信纠正,“什么是苦,不是说吃的不好穿的不好就是苦。这是一般世俗人的看法,要是刚出家的僧人,可能也有这种想法,这是一种层次境界还没有到一定的程度。”与释永信的谈话总是不断地被手机铃声所打断。不光是手机,释永信还拥有很多时尚产品,他不经意间撩起袖子,在他的僧袍里面,带了一块手表,运动型的,有三个表盘。 对于社会的争议,他淡淡地说:“对我的议论是因为你们对少林寺不理解。少林寺方丈有啥神秘的。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你当了记者,我做了出家人。你们感觉到的刮风下雨我也能感觉到,饿了,我也要吃馒头。” 他好脾气地对我说:“你还有什么问题尽量问吧,你来一趟也不容易。”他甚至非常了解我的工作:“你别担心,以后少林寺有什么新变化,我都会通知你。” 其实他并不是完全不理会争议,他说:“很多人在骂我呢。”他回答我的提问中也会考虑,“我这么说会得罪人的呀。” 据《北京晨报》 ■方丈自己说 我不是少林寺CEO 去年年底,参加完登封香港招商会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到武警广东医院接受体检,并对一些争论进行了回应。 记者:美国“探索”频道关于您的短片,把“方丈”译成了“CEO”(首席执行官)。近年来,感觉少林寺好像变得“入世”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您希望带领少林寺走向何方? 释永信:不能这么讲。少林寺首先要继承一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其次,我们才考虑让它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造福地方。保护和发展少林寺,说小一点是为了少林寺,说大一点是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责任。据《南方日报》(新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