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查获最大走私文物案截获13000多件文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10:06 新华网 | |||||||||
新华网辽宁频道3月27日消息 (记者闫平) 一集装箱"板材"竟然变身一万两千多件文物--3月21日, 藏匿在集装箱中欲出口的文物在辽宁丹东大东港口岸被海关截获。这是大连海关迄今为止查获的最大宗货运渠道文物走私案。 据负责该口岸监管的大连海关隶属大东港海关关员介绍,这批文物是在辽宁某进出口公司申报向韩国出口的一集装箱密度板中查获的。当日,海关人员在对该集装箱开箱查验
海关人员还介绍说,根据我国的刑法、刑事诉讼法、文物保护法和海关法等法律规定,文物出口或个人携带文物出境,必须事先向海关申报,经文物管理部门进行鉴定并发给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出境。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除经国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的以外,一律禁止出境。大东港海关查获的这批文物既无出口许可证,又涉及伪报出口,海关缉私部门正在对案件进一步调查。 记者还了解到,大东港口岸地处中韩边境,近年来,在出境韩国籍旅客携带的行李物品或货运渠道多次查获走私文物。但像如此大量走私在该口岸尚属首次。据了解,该口岸查获的文物虽然多数价值不高,但在韩国却有较大市场。针对口岸文物走私特点,为丰富关员的文物知识,提高鉴别能力,大东港海关多次特邀辽宁省文物局文物专家为关员授课,介绍当前我国文物走私活动的变化趋势,传授瓷器、铜器、石器、化石及字画等常见文物的初级鉴定方法,并加强联系合作,提高文物鉴定的时效性。同时,海关还运用高科技不断完善和拓宽查缉手段,在旅检、行邮和货运渠道严密防范封堵走私分子利用夹带、夹藏、伪报等手法走私文物,加大对走私文物活动的打击力度,坚决堵住走私通道,避免国家珍贵文物流失散落到境外,用实际行动把好国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