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平遥古城墙调查:一年多时间三次坍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19:25 上海电视台《1/7》
平遥古城墙调查:一年多时间三次坍塌(组图)

平遥古城墙一年多时间三次坍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平遥古城墙调查:一年多时间三次坍塌(组图)

平遥县文物局城墙管理处主任王益明


平遥古城墙调查:一年多时间三次坍塌(组图)

原平遥县城建局规划股股长王中良


  上海电视台《1/7》节目3月26日播出《受伤的古城》,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日前,平遥古城墙又传来了坍塌的消息,这是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第三次传来这样不幸的消息了。这座已有六七百年历史的古城,屡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人们因此强烈地质疑当地管理部门,那么外界所说的坍塌情况到底有多严重?背后的原因在哪里?《1/7》记者赶往平遥古城进行了实地采访。

  解说:今年3月5号,平遥古城西城门的内墙顶砖石和夯土出现脱落,造成两个直径大约一米的豁口。

  采访王中良,原平遥县城建局规划股股长。

  记者:前一段媒体报道的城墙塌陷的就是这个地方吗?

  王中良:就是这个地方。

  解说:王中良从小在城墙下长大,曾担任平遥县城建局规划科科长,对于古城的状况非常了解。

  王中良:每年它有些少部分的城墙就在塌陷 因为那是六七百年拿土做起来的东西嘛 它就会出现这些事情。

  解说:平遥城墙几年来一直是文物界关注的焦点,2004年10月,南城墙东侧部分发生大面积坍塌;2005年9月,西城墙内侧夯土层大面积脱落。王中良解释,在本月初的这次塌陷和之前相比其实并不严重,但仍就引起媒体的连续报道和多方关注,其实这与古城在文物和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有着直接关系。

  采访李树盛,平遥县文物局副局长。

  采访王中良,原平遥县城建局规划股股长。

  李树盛:就像咱们的

大熊猫一样,它的发展状况有一点点的事情,都能够引起世人关注,平遥城墙也是这样。

  王中良:因为现在中国仅存的四座有城墙的城市:一个是西安城,一个是荆州城,一个是兴城,一个是平遥城。唯有咱们平遥古城城墙完整,城里头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的。所以因为这样,联合国把平遥评成世界文化遗产,所谓“缺者为贵”嘛。

  解说:平遥古城,1997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位于山西省的中部,我们现在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其古城墙全长6163米,以内夯黏土,外砌砖石的方式建造而成。

  采访王益明,平遥县文物局城墙管理处主任。

  记者:整个城墙现在急需维护的到底有多少处?然后非常危险的到底有多少个地方?

  王益明:现在咱们总共这块快要坍塌的是52处,其中有26处是非常严重的。

  解说:记者沿着城墙不断寻找,在南城门外附近发现了这样的一幕。

  采访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

  阮仪三:它这种坍塌的危险性很大,因为它是通裂缝,一直通到上面去的。

  解说:阮仪三,同济大学教授。1980年由于他的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制止了平遥当地对古城的拆迁;1997年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阮仪三作出了巨大的努力。20多年来,他一直没有间断对古城的保护工作。看到记者带回的拍摄素材,阮教授忧心忡忡。

  阮仪三:假如说有大的雨的话,雨水时间比较长的话,很可能就会坍塌。

  记者:如果下了大暴雨,他们再及时的去抢救还来得及吗?

  阮仪三:来不及。

  解说:每年6月份到10月份是平遥县的雨季,也是古城墙最容易受损的时候。然而现在距离雨季来临已经不足3个月,如何面对即将带来的雨季,记者向管理部门询问了相关对策,却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采访王益明,平遥县文物局城墙管理处主任。

  王益明:这必须等方案下来,必须等全国文物部门里头专家讨论以后定下来以后才能算数。

  解说:自始至终,记者也无法得到对于南城墙外墙进行修缮的时间表。因为年久失修,那里的危险警示牌随处可见,南城门的侧入口除了当地居民进进出出,几乎看不见任何游客。然而作为游客主要入口的西城门内外则繁华喧闹,城墙高大宏伟,很难找到明显的裂痕,其内墙的破损处也正由工人加紧修补。同样是城墙,两边的境遇为何如此不同?

  采访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

  阮仪三:这个就是管理人员上的问题,就是说西门是大家旅游的必经之地,有人来看,反映他的政绩,反映他工作的成果,所以他注意。南门没人去,南门旅客人少,然后就随便它吧,所以就有这个问题。但是,假如你不好好修理,整块的坍塌下来,这个责任就很严重了。

  解说:事实上,就在2004年10月,南城墙主城门附近就因为大暴雨而发生过墙体严重坍塌。

  采访李树盛,平遥县文物局副局长。

  李树盛:看那个淡色的、白色的、淡灰色的这一部分,那就是2004年的时候,一天中午一下子塌下来了,塌了有那么十几米,将近20米长。

  解说:墙体坍塌后,有关部门对这一地带进行了大规模维修,但不到100米之外的外墙部分仍然残破不堪。

  采访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

  阮仪三:很多东西就是缺少科学的指导,平遥是要有很好的管理体制去认真地去维护它的,因为它是世界文化遗产。

  解说:阮教授担忧,如果当地有关部门不从根本上改变对于古建筑保护上的认识,部分南城墙的最终坍塌并非耸人听闻,平遥人将再也无法为自己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座完整的古城而自豪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除了城墙之外,这里还有更加令人担忧的状况。

  在当地人的指点下,记者在紧邻南城墙的地方发现一处正在动工的现代风格建筑,据知情人透露这是一所大剧院,将成为平遥城的一个大型娱乐场所。但就是这个大剧院的兴建,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采访王中良,原平遥县城建局规划股股长。

  王中良:平遥有个古城墙保护规划,就是城墙里头10米,这是为绝对保护区。就是在这个范围内绝对要保持原状,就是说在这种范围内不能有新的建筑。

  解说:根据记者实地测量,大剧院距离南城墙根不足10米。在1986年,由阮仪三教授牵头制定的平遥古城规划中还写明,城墙内50米范围中的新建建筑绝对不能高过城墙或与城墙等高,但是记者从南城墙外却能清楚的看到大剧院还在不断的升高。

  采访张俊英,原平遥县城建局局长。

  采访李树盛,平遥县文物局副局长。

  张俊英:从家里那个经济报上我看到的,批评这个大剧院,现在根本就不应该修这个大剧院。

  李树盛:保护带的绝对保护范围内,绝对不允许出现新的跟城墙不协调的建筑,跟这个绝对控制地带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就不再允许新建了。原来已经建的这些东西咋办呢?逐步的恢复原来的那个状况。

  解说:看来当地有关部门对古城保护规划还是十分了解的,但是为什么大剧院这样的建筑还是出现了呢?

  采访王中良,原平遥县城建局规划股股长。

  采访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

  王中良:现在咱们不好说了,县里头领导都定了,你说作为一个城市规划部门的人,你能把它限制住?所以这个情况咱们也是无能为力。

  阮仪三:那个都是说的难听一点,鼠目寸光,小儿科!我就骂人了。只看到门口我开个店就赚钱了,我有辆车子停停就赚钱了,这个太落后了,观念上也太愚昧了。

  记者:也许他们是那样想的,他们认为大剧院大宾馆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利润。

  阮仪三: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讲,赚不到钱!反过来还要挨批评,弄得不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去一看,你这个比城墙都高,拆掉!红牌与黄牌警告,你怎么办?你不吃了个大亏。

  解说:大剧院从动工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但是外界对这一工程似乎并不十分了解。

  采访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

  阮仪三:像我这个,他们也聘请我做顾问,这种事情(盖大剧院)我都不知道。

  记者:可是您是他们的顾问啊?

  阮仪三:顾问多了,不光是我,郑孝燮、罗哲文都是顾问。也不找我们,因为我们这些人都是直脾气,会说的。

  解说:按照《中华人民工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因特殊需要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当记者向平遥文物局询问大剧院的报批情况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采访李树盛,平遥县文物局副局长。

  李树盛:你也知道,我是从事这个文物保护工作的,新建的这些建筑还不太了解,那不是在我们的工作范围以内。

  解说:随后,记者向县有关部门提出采访城建局和规划局的要求,均被拒绝。事实上,类似大剧院这样的例子以前也曾经有过。就在1986年规划制定后不久,当地一个中学在古城内的兴建教学楼,并因此引起了轩然大波。

  采访张俊英,原平遥县城建局局长。

  张俊英:修的时候,我们就不同意修。那里边是三个庙,当时文物局不同意,可是没办法,县里定了,就把原来的东西都拆了,在里边修了新楼,而且现在这就不好完善,没办法了。

  解说:后来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所中学和其他一些单位都迁出了古城。但是,有关部门似乎并未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目前,大剧院的建造还在紧锣密鼓当中。在平遥古城,历史风貌的保护目前正面临另外一种挑战。

  采访赵昌本,原平遥县文物局局长。

  采访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

  赵昌本:在平遥城里头到处是文物,别说城墙了。现在在大家眼里头城墙还不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更重要的是什么?

  赵昌本:是一大批一大批城里头的民居。

  阮仪三:我同意他的看法。而且这个平遥的民居是重要的财富。

  赵昌本:但是有好多好多的古民居得不到妥善的保护。

  解说:平遥古城内目前一共有3797所房屋,近千年以来,各种风格的建筑星罗棋布。应该说,当地有关部门对旅游景点的维护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其中400多所房屋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但是其它民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损。现在,随着城市的改造,许多居民都迁到了城外,人去楼空,残碑断瓦随处可见。

  采访赵昌本,原平遥县文物局局长。

  赵昌本:如果长此下去对文物没什么好处,还是得破坏下去,毁了就没有了,文物不能再生产。

  采访李树盛,平遥县文物局副局长。

  李树盛:因为咱们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同的在哪?就是其他地方都是单体的,故宫也好,兵马俑也好,

长城也好等等,都是单体的。平遥的世界文化遗产她是以整座文化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无论从保护的面、工作量,还是保护的难度都比其他地方要大。

  解说:对于这些古代民居的维修,管理部门似乎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是说到古建筑的保护,许多人强调最多的是资金的缺乏。然而另一个让人担忧的现象是,专家告诉我们,就在城内几条主要景观街道上,一些老建筑只留下了雕梁画栋的老门脸,其内部干脆全部拆除盖成了豪华宾馆。

  采访建筑工人。

  记者:这个得花多少钱啊, 盖起来?

  建筑工人:这个加在一起总得一千多万。

  记者:他原来的那个建筑是什么样?

  建筑工人:马上就破的不能用了。

  记者:那干嘛给它拆了呢?

  建筑工人:不能用了 塌了真的不行了。

  记者:这个是经过规划的吗?

  建筑工人:经过规划的。

  采访赵昌本,原平遥县文物局局长。

  赵昌本:哎呀,讲起这一点来就叫人苦笑不得。好多人都在积极地开发,但是这个合理利用真的不够。因为好多地方的开发它就是从门脸上看它,基本上没有改变原状,只是搞得又漂亮了一点。它的里头,越是里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记者:我不知道您对于这些新的建筑有什么意见?

  赵昌本:

开发商为了他的需要,这样的框架、这样的结构、这样的布局不符合他的需要,他就要改建。他并不是故意的破坏,遗憾的是他不懂,他不懂怎么样保护文物。

  解说:平遥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有近十年时间,专家们认为古城保护的课题一直摆在人们的面前。

  采访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

  阮仪三:这就是违反规划的、一种急功近利的一种效应。这个问题关键的原因,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没有严格按照古城保护和它的科学规划的要求去做。现在这种情况在好多古城都存在,这些古建筑是很好的资源,你不去把她修缮去开发、很好的利用,而愿意让自己来做这种新建筑。因为那种做法当中有个经济利益在里面,那么做经济很便当。

  解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选定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时这样评价:它是中国农业社会城市形象所遗存的最完美而又难得的一方活化石。是凝聚着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明和世俗文明一组最鲜活、最生动的浮雕。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完整画卷。但愿在更多人的关心和呵护下,这幅美丽的画卷能永远完整地存在下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