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亮点故事:中科院自主创新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1:5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瞄准国际科技前沿

  ——中科院自主创新故事

  经过8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中科院通过知识创新工程焕发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推进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记者日前采访了中科院一些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他们讲述
的故事和经历发人深思。故事一:阵痛后的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是有阵痛的。”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薛勇彪回顾该所的机构调整过程时说,“但我们尽量使大家的利益受到保护,尽量创造和谐的环境,实现平稳整合。”

  2001年2月,中科院决定在原遗传所和原发育所的基础上组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02年11月,遗传发育所与原

石家庄农业现代所实现进一步整合;2003年11月,遗传发育所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整体分离,成立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遗传发育所将整合与机制改革相结合,对决策体制,科技、人事、资产的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建立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实现了整体协调、政令畅通;同时加强了园区建设,改善了科研环境,研究所呈现蓬勃向上的面貌。“七八年前我们所的环境比较差。现在,你再来新园区看,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像个花园。”薛勇彪说。故事二:“人是第一位的”

  2002年1月,31岁的王琛在美国

留学4年后回到上海。虽然他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先后在《细胞》上发表第二作者论文1篇,在《自然》上发表共同第一作者论文1篇。但此时的王琛,对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是否会接受他的申请并没有把握。

  “生化与细胞所很快组成专家小组对我面试,当场就拍板录用了。”王琛回忆说。上海生科院和生化与细胞所有关领导商量决定:鉴于王琛的研究实力,即使不能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所里也会拿出经费支持他。当天,王琛就拿到了所里为他调剂出来的4间实验用房。不久,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资助,被聘为研究员,并参与了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研究。

  类似王琛这样的例子,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不胜枚举。1999年,该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建所伊始,就聘请了国际著名的美籍华裔神经科学家蒲慕明出任所长。此后,又连续聘请了德国科学家乌里·施瓦茨、美籍华裔科学家臧敬五和史香林分别领衔一个新建研究单元。

  把事业留人摆在第一位。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人才政策、人才战略规划和人才工作计划的制定。他们还为海外引进人才的孩子上学和配偶工作等制定了专门的解决方案。故事三:煤炭成功变柴油

  “继南非、美国、荷兰之后,掌握煤基合成油核心技术的就是我国了。”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孙予罕言语中透着自信。由于开发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间接液化(煤基合成油)的核心技术,他所带领的合成油技术攻关团队,刚刚获得中科院2005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

  所谓煤基合成油,就是将高硫劣质煤转化为清洁燃料油以替代石油。这项技术被很多国家予以研究,但由于成本太高等多种原因,难以形成工业化生产,至今也只在南非有这样的工业装置,而引进技术的价格又非常高。

  我国的能源现状是多煤少油缺气,而近两年,

国际油价一再攀升,促使人们将目光投向大规模的商业化煤炭液化生产。2000年底,中科院重大创新项目“煤基合成液体燃料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正式启动。

  “很艰苦,有的科研人员两三个礼拜才能回一次家,但大家都有一股不干出来不罢休的劲头,终于取得了突破。”2004年,这项研究的核心技术通过中科院组织的技术鉴定,并获得高度评价;2005年,以优异成绩通过863课题验收。目前正在与企业合作,推进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今年2月,中国第一条煤基合成油技术产业化生产线在山西潞安开工建设。

  “我们生产出来的柴油非常透亮,燃烧后就是水汽,国外公司包括南非都希望与我们开展基础性合作研究。”孙予罕说他们自己有辆柴油车用的就是这种油,跑了快一年了,运转情况非常好,而且百公里油耗只有4.8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