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一套压井方案效果不理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2:40 新闻晨报

  事发地与“ 12· 23”特大井喷事故属同一井场

  近井场河面现50多处浊水柱

  “3月25日清晨,井漏事故突然发生!”昨日下午,重庆开县县委宣传部卢姓工作人员透露,“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迅速将事故地点周围群众疏散,安置到开县县城或沿途乡
镇的安全地带。”该工作人员称,此次天然气泄漏并没有想像的严重,因为空气气味并没有显著变化。

  发生渗漏事故的西南油气田公司罗家2号井,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一组,于2000年6月钻探完成,井深3404米。据来自四川石油管理局的消息,川东钻探公司井队于近日对罗家2号井进行二次完井作业时,发生井漏事故。据称,该井和2003年发生“12·23”特大井喷事故的罗家16号井处在同一井场。

  “距井场一公里左右的小河面,发现50多处15公分的浊水柱。”来自国家安监总局网站的消息称。关于井漏的直接原因,国家安监总局网站资料称,该井3月2日井下套管破损,更为严重的是造成罗家2号井与罗家1号井串通,天然气从附近的山体缝隙及经过高桥镇的桃溪河支流冒出。

  压井

  第一套方案未达预定效果

  “从效果来看,第一套压井方案并未达到预定目标。”昨晚8时许,负责事故现场新闻宣传的负责人李晓海告诉晨报记者,“但不能否认,第一套压井方案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他透露,为了成功压井封堵泄漏,现场专家组准备了多阶段的压井方案,昨日实施的是第一套压井方案。为了实施此次压井作业,现场准备了500立方米重泥浆、300吨水泥。

  昨晚10时许,在结束了新闻通气会后,李晓海透露,与会的西南油气田有关负责人称,昨日的工作是压井工程的第一步,是整个压井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专家组将在今日启动第二步压井方案。

  3月24日,在井下套管破裂后,川东钻探公司井队等单位已进行过一次大型压井注水泥施工,但封堵措施未成功。随即,3月25日早晨,现场工作人员对部分泄漏点进行了放喷点火卸压,同时开县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现场指挥部。

  李晓海称,在经过周密准备和方案论证,并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查后,专家组从27日上午10时开始,对泄漏点进行压井封堵,采用的是第一套压井方案。他承认,第一套压井方案未达到预定效果,也就是没能成功封堵所有泄漏点。

  在昨晚的新闻通气会上,有关负责人称昨日上午10时,在现场指挥部的组织下,对罗家2号井实施快干水泥封堵压井,用泥浆泵和四台压裂车同时注入高粘泥浆,对泄漏点进行封堵。经过1小时40分钟的紧张施工,第一轮压井结束。现场观测,井口压力有下降,但后来发现压力重新上升。

  对于今天的第二套压井方案,李晓海称自己不是技术人员,无法对此作出评价,但疏散群众范围并没有扩大。

  疏散

  万余人疏散,尚无人员伤亡

  “我就在事发现场附近,没闻到异样气味!”昨晚9时30分左右,已赶到事故现场的媒体同行称。

  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资料,事发后,四川石油管理局和西南油气田公司研究制定了《罗家2号井处置天然气泄漏疏散和返乡应急预案》,研究部署了环保监测工作方案,经监测冒出的气泡硫化氢含量为零,甲烷含量为5%,对河水水质尚未造成污染。

  但是,相关单位为了安全起见,仍然采取措施加大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空气质量和河水质量的监测力度。据悉,一是在漏气井直径200米范围内设警戒线;二是对漏气点河流3公里范围内进行搜巡,查找新的泄漏点;三是对4公里范围内的2个煤矿进行了监测,检查是否有天然气串通现象。

  据悉,在2003年“12·23”特大井喷事故中,由于大量有毒硫化氢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最终造成200多人中毒丧生。

  记者获悉,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已将事故井口方圆1公里内的近5000名群众疏散到了邻近的乡镇,1公里之外的部分群众也自发进行了撤离,没有发现人员中毒的情况。“迄今为止,1万多名群众进行了疏散和转移。”昨晚,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值班人员透露。

  李晓海也证实了以上说法。他称,除了4500多名群众被政府部门安置在县城、乡镇等地的10个安置点外,还有5500多名群众是投亲靠友。对于这些投亲靠友的群众,按照每天每人25元的生活标准进行补助,直到安全返回家园。他称,没有发现人员伤亡、中毒的情况。据称,当地政府已经通知下游群众不要饮用泄漏点附近的小河沟水。

  据有媒体称,罗家2号井周围农田新发现三处泄漏点,分别距原泄漏点二十米、四十米、三百米左右。但该说法尚未得到现场指挥部的证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