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背街 串小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3:11 舜网-济南时报

  一听说要聊聊背街小巷改造的事儿,官扎营后街社区居民张振英很爽快地接受了“客串”市民记者的邀请:“老百姓都很直接,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其他的咱先不拉,就谈谈变化吧。”就这样,张振英带着记者出发了。

  人物介绍

  市民记者:

  张振英,官扎营后街社区居民。

  被采访者:

  马玉兰,71岁,张振英在社区老年大学的同学。

  秦东海,79岁,马玉兰的老伴,社区“小喇叭巡逻队”队员。

  李贵英,67岁,官扎营中街社区居民。

  萧秀英,73岁,官扎营中街社区居民。

  徐桂华,52岁,工人新村北村西社区42号楼院长。

  一次体验:一个问题的三个解读

  片段一:胶鞋“退役”,“小喇叭”上岗

  采访地点:成丰西街2号楼马玉兰家里

  马玉兰:要说背街小巷整治后的变化,我觉得最高兴的事儿就是不用穿胶鞋了(她边说边招呼老伴拿出胶鞋)。以前胶鞋可是最常用的,土路上有点泥水,出门就要换上胶鞋。夏天捂脚,冬天又冷,可没办法,谁让那时路况不好呢!现在胶鞋“退役”了,出门想穿啥鞋就穿啥鞋,多自在!

  秦东海:背街小巷没整治前,成丰西街的北头下点雨就积水,土路也是坑坑洼洼的,家里有小孩子来了,都不愿意让他们出门,怕孩子摔了。现在环境好了,可我们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大家伙一起来维护。我们成立的“小喇叭巡逻队“就是向居民们宣传文明养狗,爱护环境。

  片段二:不在家就在“睦邻角”

  采访地点:官扎营中街的“睦邻角”

  李贵英:我在这里住了60多年了。以前这里是土路,风一刮尘土飞扬。夏天,路边的杂草招苍蝇和蚊子,根本呆不下去,下点雨到处是泥水,我经常在家呆着不愿出来。其实我是个爱热闹的脾气,在家里憋着太难受了。现在社区里路平了,“睦邻角”里安放了石桌石凳,旁边还有健身器材。大家都愿意下楼打打扑克,晒晒太阳,“睦邻角”里的人气可旺着呢。现在找我很简单,不在家那肯定在“睦邻角”。

  片段三:小院里也要铺花砖

  采访地点:官扎营中街社区五路巷33号院

  萧秀英:我们这个院是个大杂院,住了七八户人家,可有些年头了。我今年73岁,从17岁嫁到这里,就一直在这里住。时间长了,这小院里又脏又破,现在街办给我们小院里铺上了花砖,帮着我们整修。我以后出来也不担心被硌脚了,闭着眼睛也不怕被绊倒了。

  一个故事:42号院的故事

  徐桂华:说起我们42号楼院,那名声可是响当当的,背街小巷整治后变化特别大。我们院是个大杂院,有楼有平房,住着64户人家,176口人。说起以前,就是灰扑扑的感觉。坑坑洼洼的土路,骑自行车买鸡蛋回来都被颠破过;下了雨,下水道经常堵,绝对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不怕大家笑话,那时侯,院里的孩子处对象,都不愿把人家领回来,怕人家嫌院里环境不好。

  我们小院动工整治那几天,可把大家乐坏了。院里男女老少都想来帮把手,急啊,就盼着小院快点换新颜。人家施工人员忙活,我们也忙着把堆积的破东西、垃圾都清理了。院里的人还给施工人员端茶倒水、买西瓜,晚上还炒了几个菜犒劳施工人员。院里的街坊们还集资1500元买来了涂料,把楼道门窗里里外外刷了个新,我们还种了花花草草,让小院来了个大变样。

  现在,亲戚朋友到我们小院里串门,都很惊讶。有人到了门口愣是不进来,以为走错了。为这个,我们院的人可没少自豪。环境好了,大家的精神气也好了,院里的人常聚在楼下拉家常,说说小区里的新鲜事。逢年过节时,我们还在院子里包饺子、开联欢会,一起热闹。咱老百姓图得不就是个安居乐业么!

  采访后记

  一个城市里有宽阔的大道,有四通八达的高架桥,还有繁荣的商业街……可在高楼的后面还有被人们遗忘的小道,和被忽略的角落。这些地方记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弥漫着最地道的民情。背街小巷的整治,体现着细节化的

城市建设,传递着不被遗忘的温暖。坑坑洼洼的路平了,走起来才能更稳;角落里的灯亮了,夜行人才能更安心,一点一滴的改变让我们在这个城市中生活得越来越踏实、快乐……(见习记者 林江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