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抓鱼垦荒让洞庭湖伤了“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3:19 深圳特区报

  昔日烟波浩淼鱼虾嬉戏如今水退草萎鸟去鱼少

  抓鱼垦荒让洞庭湖伤了“身”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波淼云渺的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天然湖泊湿地之一,发挥着调蓄长江洪水、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态功能不仅成就了洞庭湖鱼米之乡的辉煌,更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无休止的过度索取,如今的洞庭湖已面临湖泊湿地萎缩、生态退化危机。

  违规捕捞屡禁不止

  在东洞庭湖君山后湖一带,一道长长的“壕坝”将后湖与洞庭湖割裂开来,每年冬季水退之后,所有的鱼儿无论大小全被锁在这片水域,一到冬季,渔民们就干湖打鱼,从几十斤的大鱼到几厘米长的小鱼,鱼子鱼孙一网打绝。与此同时,电鱼、毒鱼、迷魂阵等有害违规捕捞在洞庭湖也屡禁不止。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告诉记者,东洞庭湖几乎所有的水面目前都已被私人承包或“买断经营”。记者采访了解到,每年还在夏季时,洞庭湖内大大小小的湖港沟汊就被“定购”一空,一些地方连通航河道也被“分段”卖出,不待冬季水落,承包人就纷纷“岸上安营扎寨,水下刨地三尺”,水能放干就放干,放不干就抽干,抽不干的用电打鱼。

  洲、草、鱼、鸟,是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链条,但因人为破坏,这个生态系统正在逆向演替。

  百万亩杨树“挺进”湖区

  如果说鸟飞鱼少已使人们尝到了生态破坏的苦果,近年来在湖区新掀起的一股盲目“种杨”热也许是洞庭湖即将来临的另一场噩梦。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大型造纸企业“林纸一体化”的推动下,洞庭湖地区一些县市兴起了一股“种杨热”,整个湖区杨树种植面积以万亩、十万亩的速度扩张,就连一些基本农田、行洪道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未能幸免。

  据了解,仅2005年,沅江市就计划新种植杨树30万亩,并制订了详细的规划,任务分配到了每个乡镇,市电视台还定期公布各乡镇发展杨树的进度。地处西洞庭湖的常德市也将杨树发展列入全市“五个一百万亩”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之内,全市杨树种植面积已突破150万亩。

  种杨热隐藏着生态风险。洞庭湖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谭建强告诉记者,大面积种植单一物种,或改变原有物种,致使野生生物的原生环境发生改变,抑制了野生物种的正常生长和栖息。“我们调查发现,在种植杨树的湖滩,芦苇不能生长,硕大的杨树冠下连草都不能生,在杨树林中则难见鸟类踪迹。”

  人与湿地“两难”选择

  洞庭湖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隐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对于有限的资源,洞庭湖承载着过多过重的生存压力。据记者调查,在洞庭湖区的专、副业捕捞渔船接近万艘,相当于整个长江沿线渔业船舶的总和。除了本地渔民外,常年在洞庭湖捕鱼的还有来自6省13市28个县(市、区)的渔民。

  据了解,目前东洞庭湖长期住在水上的渔民占75%,近4500人。他们居无定所,风餐露宿。

  姜加虎等专家认为,对于洞庭湖而言生存与保护的“两难”将长期存在,解决这一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引导地方政府树立

科学发展观是当务之急。(据新华社长沙3月27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