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灿烂星空中有她发出的光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3:19 深圳特区报

  她曾是中国新闻界的一颗星,她曾与死神苦苦搏斗75个冬日,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要在第二次生命中不留遗憾

  灿烂星空中有她发出的光亮

  生命对樊云芳来说有两次——以47岁时那场使她命悬生死之间的癌症为界:之前,
她是在新闻界叱咤风云的著名记者;之后,获得新生重返记者岗位的她,褪去光环,尽职尽责地做着快乐的“普通记者”。

  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一颗星

  樊云芳1945年出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

  大学毕业后,樊云芳来到雁北工作。业余时间写写稿子,成了她的最大乐趣。

  1978年,山西省委宣传部推荐樊云芳到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工作。

  她的成名,是从长篇通讯《追求》开始的。

  1980年11月,樊云芳发现了栾这一知识分子典型。她要为这个受极左路线迫害的知识分子而呐喊,为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而歌唱。此时栾已病重住院,樊云芳在病房里和他做了20多次访谈,写出了第一稿。

  报社慧眼识珠,马上发现这个典型的时代意义,但要求樊云芳改写。

  终于,历时3个月,4易其稿,14000字的长篇通讯《追求》完成,刊出后轰动全国。《追求》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台、《新华文摘》迅速转载和转播,还被改编成电视剧、广播剧、话剧、连环画,收入大学新闻系的教材。

  死神黑色的翅膀忽闪掠过

  1992年冬,樊云芳突发肠道出血被送到海军总医院。医生诊断:直肠癌中期。

  残酷的现实,将正处于生命、事业巅峰的樊云芳抛到人生的谷底。

  在与死神苦苦搏斗的75个冬日里,两张单据是透入病室的阳光:一张“温暖的单子”,记着曾来医院探视的200多位朋友和同仁的名字,它浸染着报社的关爱、亲友与读者的亲情和友情;另一张“灿烂的单子”,列着出院后打算做的事:给老父亲祝80大寿,回阔别17年的山西浑源县走访老友,再写一本关于新闻理论的书……樊云芳要在第二次生命中将这些心愿一一兑现,不留遗憾。

  平凡工作中找回尊严和价值

  随着被化疗严重损害的身体一点一点地恢复,因病沉寂了4年的她又“蠢蠢欲动”:“我还能不能当记者?”

  但现在,她已不具备那样的身体条件。譬如牙齿,连菜梗都咬不断。还有腹泻,极顽固,偏偏又是人造肛门,稍不小心就会弄脏衣服被褥,故对出差就有一种畏惧感。

  更让樊云芳犹豫的是:“假如重返岗位后写的报道大失水准,我宁愿永远消失,让读者记住我最光彩的时刻。”

  1996年,樊云芳重返记者队伍。这位曾转战南北、已随丈夫在海南安家的当年的“大牌记者”,名片上印的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光明日报海南记者站记者樊云芳”。

  时过境迁。到北京回报社开会,许多熟悉的老面孔不见了,一些曾向她请教过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如今已成了她的上司;外出采访,有时甚至会遭到“冷遇”和“怠慢”。她对这些淡然一笑,不以为意。

  “如果知道她得过癌症,我怎么也要阻止她那次玩命一样的采访!”海南邮电报总编辑张少中对此顿足后悔。

  那是2000年冬天,张少中带着樊云芳从海口到三亚,沿途采访了一路。在通什,他们采访了乡邮递员史宏珊,写了通讯《为了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在保亭县毛感乡,他们采访了接替因车祸殉职的丈夫走上邮路的黎族农村妇女黄春香;在三亚,采写了《天涯投递班的“三不放过”》……

  3天半时间,马不停蹄地采写了4篇稿件!

  61岁的樊云芳退休后返聘,如今依然是一名勤奋敬业的“普通记者”。(据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