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创新,科学致富之路——尚德公司科技创新成功经验(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9:00 无锡日报

  本报记者古月钱敏

  在短短的几年间,尚德公司先后扩建了15兆瓦、25兆瓦、5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并实现了50兆瓦电池线的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十。

  公司通过不断的创新,降低成本,第二、第三条电池生产线分别比第一条降低成本
达到40%和50%。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制造出了世界一流水准的产品,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分别达到17%和15%以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公司的投资效益也在世界同行中名列第一。

  解读尚德成功的密码,最重要的是公司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注重把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致力于科技创新。

  尚德在不断扩张过程中始终遵循着这一信条:技术是尚德最重要的核心

竞争力,创新是尚德公司的灵魂。企业的率先发展,首先应该是理念的率先,否则不可能有创新行为。董事长施正荣更是笃信这一点。在尚德,员工从不说“这事别人已经做过了牞我们用不着再动脑筋”,在和技术人员争论时牞员工们都主张让事实说话牞而不是用自己的身份去压别人;若遇到有职工对待工作时冒出的拖拉态度牞他的上司会立即指出,以此鼓励员工积极地去想去做,别让自己的思维受到限制,从而培养大家的紧迫感。“尚德
太阳能
要保持在国际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施正荣一直在告诫自己的员工。

  在尚德公司看来,创新不能在低水平上重复,必须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公司的技术创新与多方合作,其中国外的比例较大,包括一些研究所。在太阳能电池研发上,尚德与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心“联姻”,把那里的博士生、博士后请来做联合课题,公司还提供奖学金。尚德有比大学实验室里更多的优势,这里有很熟练的技术工人,

  研究人员只要把他的IDEA(想法、理念)放在这里就可以了。

  创新的精神对于尚德人而言,似乎是骨子里的东西。他们那种不盲从的性格牞渐渐演变成以独特、开放的视角去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应该说牞太阳能电池成就了尚德的辉煌牞而施正荣则给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带来了灵气。早在师从马丁格林后牞施正荣的博士论文课题是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牞这是一道世界难题。课题组的人都在琢磨着如何避免在薄膜生长过程中使固态的玻璃由于软化而变形牞可是玻璃的熔点很低,改来改去始终不行。最晚去的施正荣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玻璃本来就是液体凝固成的,为什么一定要用固态玻璃作实验呢?实验就此柳暗花明,施正荣仅用两年半就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阻碍人、束缚人的往往是人自己,突破自我才是取胜之道。”这是施正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硅片上完成的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尚德公司的品牌,但这种电池用的硅材料太多。所以太阳能行业一发展,就引起了全世界硅材料的短缺,硅材料价格两年翻了一翻。为了另辟途径,尚德公司开始研发“玻璃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第二代太阳能电池。

  公司拥有材料、电池加工和玻璃处理的一流技术,还有包括施正荣在内的博士,在这个领域中具备了更大的发展优势。目前,尚德公司已经储备这一新的技术,等市场一旦成熟了再释放出来。据悉,一些美国的材料公司正酝酿着与尚德的合作。

  通过技术创新,尚德公司太阳能电池的硅片厚度,由240微米减少到现在的160微米,厚度减少了三分之一。而相反,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则不断提高,一年内将由现在的17%提高到18%,到2008年达到20%。尚德公司从当初在德国、日本、荷兰、南非等地的国际市场上挖得第一桶金———2003年的销售达到1.3亿元,到去年“尚德电力”的旗帜高悬美国纽交所大门,其发展轨迹无不印证了这样一个理念:创新是科学发展和致富之路。“不断地创新才是创业的基石”,尚德人一直遵循着这个发展理念并为之奋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