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国企盈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12:44 京华时报

  新闻国企亏损至1026亿

  2005年,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显示,2005年我国国有企业亏损额达到1026亿元,同比增长56.7%。亏损额接近1998年巨亏时的水平,是历史上第二个亏损高峰,亏损额增幅则创下了近16年来的新高。

  (详见本报今日B33版)

  直评国企盈亏不能是糊涂账

  看到国企亏损第二高峰的新闻,我不由想起国企利润创新高的喜讯。财政部公布,2005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万亿元,实现利润9047亿元,再创国有企业效益新高———2月24日,国内很多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赢利9000多亿元,亏损1000多亿元,财政部门与统计部门的两个数据,让不少人纳闷:国企究竟是赢是亏?我想,大多数百姓肯定搞不清这笔糊涂账。学了二十年经济学的笔者认为,对这个悖论应这样理解:国企赢利是真的,亏损也是真的,赢利算的是赢利企业的账,亏损算的是那些亏损企业的账。如中石油、中石化、电力、煤炭等“大富大贵”者,他们赚的钱的总和,构成了9000多亿元的国企利润,而一般竞争领域的生产、商贸等国企,以及铁路、邮政等承担社会职能的国企,他们亏的钱的总和,构成了1000多亿元的亏损。

  赢利的为什么赢?亏损的为什么亏?谈国企盈亏,绕不开这些问题。不少官员与经济学家,常用“市场意识差、经营机制死、治理结构乱、内部腐败”等,来分析其原因,笔者对此不以为然。竞争力是企业盈与亏的关键元素。美国经济学家麦克尔·波特,在研究了十个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竞争力后,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认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与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等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了企业竞争力的“钻石体系”。波特还认为,政府是决定这个“钻石体系”的变数,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成为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

  “钻石理论”有利于我们分析国企盈与亏的深层次原因。以生产要素条件为例,受国家价格拉动的影响,煤炭、石油、有色、化工等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对国企利润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4%。与此相关,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部分国企成本大幅增长而亏损。难道后者的管理水平比前者差?难道前者的腐败程度比后者轻?不见得。国家要想让石油石化企业赢利,提价是最管用的办法,而下游企业却因此亏损。再对照一下赢利的煤炭与亏损的铁路,对照一下赢利的电信与亏损的邮政,结论惊人的一致:国企在内部管理与市场营销上下的工夫再多,也不如政府一句话、一个政策、一次调价来得实惠和直接。换言之,中国国企的赢亏,很大程度与自身的“钻石体系”无关,而是由政府这个“变数”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或盈或亏,都属正常。但由政府这个“变数”决定国企赢利与否,一切就都不那么正常了,甚至很危险。想想看,当大多数国企发现,赢亏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也不是竞争出来的,而是“计划”出来的,谁还会把力气用在提高自身竞争力上?当大量企业不是集中精力提升自身“钻石体系”,而是挖空心思向上送“钻石”、要政策时,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市场竞争力必然因此消弭,下一轮的国企亏损高峰期也就不远了。

  摘编自《燕赵都市报》3月27日文/青山

  辨析国企为何赢利又为何亏损

  “利润”是如何产生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给出经典分析:如果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每家企业都只能是以同样的平均成本定价,市场不会接受高出平均成本的价格,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无法获得利润的。利润之所以能够产生,必定是突破了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这就需要企业家凭借其创新能力来发掘能够为市场所接受的新产品。当然,要是干的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买卖,企业挣钱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只需要控制住产量,让产品供不应求,就能够大赚特赚。前一种情况,利润来自于创新;后一种情况,利润来自于垄断。

  6000多亿元的央企赢利是如何产生的?去年的赢利央企主要集中在行政垄断型的资源行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利润即占全部央企利润总额的一半,赢利原因则是赶上了一波油价大幅上涨、想不挣钱都难的大行情,其利润的产生和石油大亨们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

  国家统计局对亏损“1026亿元”给出了四个原因:产品成本上升较快、价格机制尚不完善、产能过剩效应开始释放、通信设备等行业的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这些“原因”固然都是事实,但根本不足以为巨额亏损进行合理性辩解。去年中国GDP增长率是9.9%,宏观经济仍然是高速增长,可以认为,总体上而言绝大多数企业还是赢利的,“产品成本上升较快”根本不成其为应该亏损的理由。至于所谓“核心技术”,众所周知,民企华为技术已成为世界通信行业的巨头,其核心竞争力就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什么华为能拥有“核心技术”而国企却没有?对于从事竞争性行业的国企而言,与民企面对的是同样的市场格局,1026亿元的亏损则清晰地表明,目前国企经营的事实就是,除却行政性垄断,国企的市场应变能力普遍不强。

  但是,正如熊彼特的解释,竞争性行业也仍然可以产生利润,关键在于经营企业的企业家要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会从天上掉下来吗?不会。激励只能是来自于企业家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前两年财政部核销了4000多亿元的国企坏账,而新近产生的1026亿元亏损同样也无需国企经营者负责。根本性地解决国企经营困境,理论解释和历史经验都表明,除却企业产权改革,根本就没有第二条出路。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3月27日文/苏振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