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苏鲁农民的心里话:最盼尽快致富 最怕新增负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17:05 新华网

  新华网济南3月28日电题:“最盼尽快致富最怕新增负担”――苏鲁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心里话

  记者苏万明、姜涛

  近日,记者深入山东、江苏农村,走村串户听民声,了解他们对建设新农村的所想
所盼。农民反映,最盼新农村建设能让他们尽快富起来,最怕因建设而增加负担。

  “农民只有先富起来,才有心思搞建设”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仲弓村村民李新华说:“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五个句子前后安排很科学。只有生产发展了、生活宽裕了,才谈得上村容村貌改造等,没钱说什么都白搭。”

  农民强烈希望政府能给他们提供发展项目,尤其是传统项目的新经营方法,为他们提供新技术、新品种,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山东省临沭县郑山镇陡沟村村民臧书雷说:“同是养200头猪,自从去年县里推广了高蛋白秸秆养猪法,一年可以节省饲料费近万元。村民们都希望这样的新技术项目能多些。”

  “要致富,先修路。”对生产生活影响至深的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急盼得到政府帮扶。同时,农民反映,扶贫资金不能一放了之,应该花在百姓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上,即实行“菜单式”扶贫。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城镇三园村原有6座水电站,由于年久失修,长期不能发挥效能。根据农民的强烈反映,江苏省财政投入15.5万元扶贫款建成引河西电站后,这个村1000多亩农田可以旱涝保收,受到了百姓的一致赞扬。吴城镇人大副主席王照武说,扶贫资金应该有目的投放。这不仅避免了村干部在与施工单位的经济往来中滋生腐败,也确保了“菜单式”扶贫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

  改造水、电、路,不搞形式不增负担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希望村集体从实际出发,根据群众的承受能力逐步实施农村的基本建设,在杜绝“形式主义工程”的同时,又不因建设新农村使他们遭遇“变相增负”。

  记者调查发现,有的村庄为了应付检查,在靠近“官道”的村口,用紧缺的资金铺了一小段水泥路,华而不实,而这些资金本来可以给全村铺一条实用的沙石路;有的村庄条件相对较好,但不顾实际,向500余户村民摊派总值三四百万元的污水处理项目。这些情况都引起群众不满。

  山东省临沭县郑山镇副镇长李锦水等基层干部说,水、电、路这些公共设施、公益设施建设,不可缺少但又投资大,关键还是要靠国家出台政策规定,逐步加大投资力度,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公平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我们的钱我们花”

  对农民来说,新农村建设是“大动作”,他们强烈希望享受对新农村建设的民主管理权利,尤其是对建设规划、财务管理等的权利,以期“让自己的钱花得明白”。

  农民如果不了解要办什么事,自然就不知道该怎么花钱。记者采访时发现,宣传不到位是村民们遇到的首要难题。一些农村村民急切想知道有没有钱支持新农村建设、用多长时间建设、都改造哪些项目,但对这些问题村民一头雾水。村民们反问,这么一来,如果要捐钱建设,我们连自己的钱怎么花、能不能花到自己村庄建设上都不知道,我们能捐么?

  可喜的是,一些村庄已走出有效的民主管理路子,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建设的主人。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华夏村自1998年开展了两次旧村改造,一直进行得很顺利,就是因为村委会长期以来顺应百姓心意,坚持每年召开4到5次村民大会,从不间断。

  华夏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启从25岁起已任职31年。他说,要让群众明白、保证干部清白,就要坚持民主、坚持村务公开。搞新农村建设更应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主动满足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尤其是财务情况,否则村民们就不会从心底跟着干部干,因为他们不希望花冤枉钱。(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