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政府主导走向社会参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17:11 时代信报

  胡斯然/文

  一群来自民间的非官方代表与官员们非常理性地、平等地坐在一起,探讨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等公共事务管理等话题——这种参与型民主,大概是那些整天只能在网络上发表高见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而在重庆万盛区,这种诞生在“官民圆桌对话制”下的官民对话,已经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进行了两次。

  这是在当前改革进入到了新的转型期,面对利益分化,来自社会基层的声音和力量最容易上达给决策者的通道。而此时,在充满“改革异化”、“改革淡化”的质疑声中,大众越来越强烈的诉求愿望只能通过网络表达。在网络上大家虽然可以随心所欲,但难以判断自己理性或者过激的言辞究竟能够对决策者形成多大的影响力。

  然而,即使是网络上的声音和诉求,也已经引起了政府决策层的重视。这一点,从今年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前出现“网民热问总理”的热浪中可见一斑。

  但如果没有更制度化的力量予以支持,网络民主只能是一个仅供参考的平台,如果政府坚持“寡头化”,网络上的不满与批评便不可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因此,在改革进入新的转型期之时,“官民圆桌对话制”可谓为民众和政府提供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有一定制约力的快速沟通捷径。

  回顾这20多年来的历程,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政府主导进行的,即内部控制的政府主导型改革,民众一直处于“跟着走”的状态。随着利益分化和利益博弈的公开化,不同的社会阶层正在形成,不同阶层民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明确和清晰,表达利益诉求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跟着走”的状态,而是要求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求参与到改革中去。

  民间力量开始觉醒。这种基于民众提出的医疗、教育、养老、腐败、贫富差距、司法公正等话题,正是推动中国的改革不断碰触真命题的动力。

  很显然,关于改革的大辩论发展到了今天,必然需要得出这样一个共识:改革无退路,只有从内部控制型转向社会参与型,才能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来。

  也就是说,改革应该是政府(精英)和民众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

  要实现这种转型,逐步建立一种参与型民主非常必要,要让公众适度了解、讨论和介入公共事务管理。

  “官民圆桌对话制”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与以往的互联网和媒体相比,更容易实现参与型民主的建立,也更能够避免精英寡头化与网络民意民粹化对立的出现,而民众参、利益博弈的机制也因此将逐渐完善。

  ●3月16日,暨重庆首次“官民圆桌对话会”结束后,万盛区于本月22日再次举行了关于万盛河流污染的对话会。

  ●通过两次会议的试验,专家组印证了这一全新制度的合理性。目前,该专家组正准备前往北京,在世行的支持下全国专家进行研讨。

  ●在万盛试验的这一模式,旨在提供适用于中国西部的公共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样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