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目击开县天然气井渗漏事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19:36 央视《经济半小时》
目击开县天然气井渗漏事故

重庆开县天然气井渗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经济半小时》3月28日播出《目击开县天然气井渗漏事故》,以下为节目内容。

  提起重庆开县,相信很多人肯定还记得,2003年12月23日,这里曾经发生过严重井喷,结果导致二百四十三人中毒死亡。而今年3月25日, 重庆开县再次发生天然气井渗漏事故。那么,这次会不会出现同样的险情呢?我们的记者姜龙飞在第一时间到达开县,让我们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姜龙飞告诉我们,因为有了相关部门作了层层警戒线,他们到了最后一道警戒线。距离2号天然气井的处理现场大概有十几米的距离。现场压井的操作看不到,但是现场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在后面还是能够看得到。在到达村子以后,基本上已经看不到村民了,村子里静悄悄的,基本上没有村民在走动,在一线有30名消防官兵和中石油的压井的操作人员,他们的危险性是最大的。每家每户的门都是锁着的,但是在村子里面我们见得很多晾着的衣服,都没有来得及收,在有的水池子里还看到了正在洗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洗,肥皂还泡在水里面。鸡、狗自己找食吃,在现场看到好多狗,感觉它们很饿了,可能两天没吃饭了。

  龙飞还说到,通过中石油的工作人员闲聊他们听到了消息,从今天早上确立了方案以后,原定10点实施压井操作,但是10点开始以后工作的进展一直到现在将近5点了,仍然等于是没有成功,可以说第一次压井失败了。现在了解的一个情况是,现在可能是技术上非常难以处理。也就说可能为第二次技术处理上增加很大的难度。现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这个2号井原来是一个探测井距离2003年的1223事故的16号井直线距离只有2米。2号井本来是一个探测井,在前一段时间要把探测井变成一个采气井,也就是说变成实用的一口井。在挖掘的过程中发生了泄漏情况,这个泄漏跟1223不同的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井喷,而是多点的泄漏。在现场距离小杨村不远的小河里看到有浊水柱的情况。浊水柱的情况就意味着天然气顺着注水管道排出,排出到了小河以后,形成类似喷泉的这种现象,而且特别的多。这给压井过程中添了巨大的难度,而且有关专家介绍,2号井的附近的复杂的地质条件是他们很少见到的,几乎没有见到过,给压井工作带来巨大的技术困难。在我们记者离得最近的时候,到了现场第一个感觉就是,明显地感觉到点火口。空气、火燃烧的轰鸣声非常的刺耳,在现场的每个人都感觉非常的紧张。同时有部分的硫化氢泄漏,现在我们记者的嗓子感觉特别的难受,呼吸的也非常不顺畅。现在已经确认有硫化氢的泄漏,同时感觉头部眩晕。人在现场没有专业人员的空气呼吸机,人手都配了一条毛巾。毛巾的作用就是如果一旦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我们把毛巾蘸点水,能够缓解这个紧急的情况。

  姜龙飞还补充到,大家都认为井口位置是最危险的位置,其实不然。在距离小杨村小渠附近有三处形成浊水柱的情况。那个位置是最紧张、最危险的。因为在井口附近有点火口,它可以把压力释放出来。通过燃烧后可能综合在那个位置没有任何处理,直接通过小渠、通过河水,直接喷射到空气中。那儿的气味非常重。这三处的情况应该最危险、最紧急。

  河床左岸长达近100米的滩涂上密布五六个不断涌出混浊物的水柱。记者走进高桥镇晓阳村,远远看到罗家2井邻近的山头上点火泻压的输气口正冲出近10米高的红色火苗,刺耳的呼啸声让人感到头晕耳鸣。

  什么是压井?压井是一个重要的抢险措施,也就是往井里灌注泥浆,抵消地下的压力,把向外喷的油气给顶回去,然后再用快干水泥,迅速凝固,以最终控制井喷。压井是控制井喷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环节,

  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这起事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先来看看重庆当地媒体的报道。25日凌晨5时左右,伴随着“碰”的一声巨响,把睡梦中的周长安老人惊醒,打开房门一看,(报纸)在约150米长、60米宽的河面上莫名冒出许多浑浊的水柱和水泡,水柱最高的竟达到20厘米。(2张水柱照片)当时,周长安立即带领家人往外狂奔,与此同时,高桥镇政府接到了井场“天然气泄漏了”的通知,也挨家逐户通知居民“快点沿公路向正坝方向有序转移!”。

  我们再来看看渗漏现场,发生事故的罗家2号井位于开县高桥镇小阳村一组,井深3404米。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钻探公司近日钻磨桥塞过程中,发生井漏。至3月24日13点25分,现场施工人员对罗家2井进行了一次大型的压井注水泥施工,但封堵未能成功。25日凌晨,距离井场1公里左右的高桥河面出现浊水柱翻滚。25日8点30分,抢险人员对事故井口进行点火泄压。(图表)这是罗家2号井邻近的山头上点火泻压的输气口正冲出近10米高的红色火苗。(照片)而从中新网上的这两幅图片我们可以看到,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正渗漏点200米范围内进行警戒监控并进行随时检测,当地政府已经通知下游群众不要饮用河水,因为水中可能融有剧毒的硫化氢气体。

  前面我们了解到,曾经发生过天然气井喷的重庆开县,眼下又出现了天然气渗漏事故。事故发生后,附近的近万名群众被疏散到安全地带。开县高桥镇,高桥小学的教师朱兴祥是在25日被安排到开县人民大会堂安置的,这两天他过得如何呢?

  朱先生告诉我们,高桥镇的居民分为五个点,住宿在开县人民大会堂。是一个有1000多个座位的场所。大概有600多人在休息。人们集中在武装部领被子,在地上搭的地铺,吃饭的时候每天分为39桌,一轮可以吃390个人。390个人同时去吃,一共两轮。是由政府提供的。给每人发饭票。还是比较有秩序的。但是由于人多的原因,无论是睡觉还是吃饭的问题有点艰苦,没有家里边那么习惯。大多数的居民比如说家里有养鸡养鸭还有养猪的这些人很想回去。这是大家现在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其它的大概就是房子恐怕有爆炸的情况。在事故发生的时候他在现场一公里之内。当时居民之间的一种传言已经看见了。天刚刚黑的时候,河里边有水柱冒上来,当时就是听说有泄漏的情况,大家都准备逃离现场。3月25日政府下了撤离的通知。通知过后居民开始疏散。没有这种恐慌的情况,因为当时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开始的时候是河道里边出来的,河道里的水吸收了大部分的气体。气味散发出来的很少。大家都知道有生命危险,所以就早早地撤离了现场,有电话的无论是手机还是座机,都要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络。没有电话的就要进行相互转告,到核桃坝那个地方集中搭车。有一些老年人不相信这种情况,也有很多人顾及家里边猪啊之类的。前天工作人员送下来了很多,挨家挨户的全部送下来了。因为是星期六,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到学校来,只有通过电话联系。让他们的家长带着孩子到一个集中的地方集合搭车。他们的情况很好。但是他们的心里边都承受了一种恐惧。

  从所有的报道里,我们知道,现在无论是抢险指挥部还是当地群众,最担心的就是硫化氢泄漏。

  来简单认识一下硫化氢,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一股臭鸡蛋的气味,易溶于水。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会使人感到眼部灼烧、刺痛、流泪、怕光,并引起剧烈咳嗽;高浓度的硫化氢会阻断细胞的内呼吸,从而导致中毒者全身性缺氧,并迅速进入昏迷状态,甚至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2003年底的开县井喷事故中,死亡的200多人基本都是因为硫化氢中毒,值得庆幸的是,当地政府这次紧急启动了应急机制,到目前为止,这次渗漏事故还没有出现一例死亡。

  前面我们看到,重庆开县天然气渗漏事故的抢险工作,遇到了不少难题,主要是压井封堵工作效果不是很好,目前正在研究实施第二套方案。今天,我们的记者还采访到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宗之。听听他对这次事故的分析。

  吴宗之表示,现在开县现场的事故控制还没有最后完成,关于事故的原因,将会在近期由专门的事故调查组作出结论。开县前方正在有序组织人员的疏散,并力图控制事故的波及范围。

  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院的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并参与控制事故对人身安全造成的伤害。当得知开县井漏事故中已经检测到硫化氢气体时,吴副院长向记者解释了其中存在的危害。空气中间每立方米达到1克(硫化氢)甚至量更低的时候就能够迅速地导致人员的中毒死亡。

  据吴宗之介绍,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天然气井都含有高浓度的硫化氢,每立方米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含量会达到100克到200克之间。这么高的含量能够迅速扩散,使空气中含有毒的气体。幸运的是,这种气体在扩散的过程中,浓度会有所稀释,尤其是当硫化氢溶解在水里以后,空气中的硫化氢含量会大大降低。就是减轻了空气中间的硫化氢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那么同时的话可能会增加对水质的污染。硫化氢气体在水中溶解后,会形成氢硫酸水溶液,使整条河流含有带刺激性气味的有毒物质。因此吴副院长强调,当地村民要特别注意饮用水的安全。除此之外,事故现场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风险,就是大量泄漏的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成一定比例,遇到火源就会引起爆炸。但是由于很多泄露点都在水下,空气中的可燃气体也会大大减少,因此在应急措施得当的情况下,发生爆炸的风险并不算大。

  天然气的井漏的事故第一个危险或者是叫风险应该是爆炸性的事故。从这点看来,这两天的井漏处理的话还是很成功的,没有发生这方面的事故。

  作为研究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的专家,吴宗之认为,预防此类安全生产事故避免酿成重大人员伤亡,最重要的是要向职工和相关人员做好事前的明示告知和宣传培训的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且要求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紧急情况。

  开县井漏事故现场指挥部指挥长、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曾经表示,他们这次抢险的目标是:万无一失,不死一人、不伤一人。而当地一位普通的村民邓朝香这样说,她和村里人忘不了,三年前,有些邻里舍不得家里的东西,走迟了一步便丢了性命。而这次一听说要疏散,很多人东西都没收拾就拉着家人上车走了,大家都知道政府会管好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