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审好题是得高分的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1:39 新晚报

  ———名师围绕《考试大纲》解析高考命题及复习策略·政治篇

  哈师大附中 李晓莉名师档案

  李晓莉:哈师大附中政治教师,教育硕士,南岗区优秀教师,高三学年备课组长,先后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比赛一等奖。

  2006年高考在即,如何才能提高政治学科的复习效率是考生朋友非常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高考实战经验,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紧扣考纲明方向

  《考试大纲》不仅指出了高考所要考查的学科内容与知识范围即“考什么”,而且明确了考核目标与要求即“怎么考”,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理解、体会《考试大纲》。

  1、新增考点反映社会发展与现实需要。2006年政治高考大纲在2005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具体考点的变动是:在经济常识第3章第(1)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增加“企业兼并与破产”;在经济常识第8章第(2)节“对外贸易”中,增加“关税”知识点;考虑到《考试大纲》在“时事政治”中规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已包含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为避免重复,2006年大纲将哲学常识“规律”一节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删去。

  新增加的考点往往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与现实需要,与某些热点问题如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15种台湾水果零关税结合密切,应当首先关注与把握。

  2、全面把握考点扫除盲点。考试大纲所列的考点就是高考的命题范围。备考时要严格对照考纲所规定的考点进行全面复习。主干知识里的考点是考查的重点但并非唯一考查的知识点。以2005年高考全国卷为例,文综试卷1第31题人的本质问题、文综试卷3第35题国家的属性绝非主干知识;文综试卷2第39题目(8)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服务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也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重点。考生得分率很低,凸显了全面把握考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人为制造盲点,对考点的复习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回归教材心不慌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的依据。近年的文综卷政治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都占了相当的比重。如2005年全国卷中涉及了家庭消费的类型、决定家庭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商品服务市场的特点、货币的职能、投资方式、民族区域自治权、国家职能、人生价值、矛盾分析法等。高考复习中一定牢牢抓紧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1、加深知识点。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结合教材落实考点,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于易混易错的知识必须分清区别,着重把握各自的矛盾特殊性。如商品与劳动产品、物品这一组概念,关键在于对商品概念的理解,即把握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劳动产品并用于交换,它的本质属性是价值,这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准确判断一种东西是否是商品。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有清晰准确的记忆,达到记死学活的理想境界。

  2、理清知识线。要求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基本线索。如经济常识第二课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与第五课财政和第六课银行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分属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具体化。考生只有跨越教材章节的分隔,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出发把握知识结构,才能在答题时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全面性,提高得分率。这就是基础知识扎实产生的能力。

  3、放宽知识面。政治高考试题从知识范围角度设问多直接按体系界定。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或特征分门别类:比如对经济常识的八课内容,可以按基础理论(一、二课)、生产(三、四课)、分配(五、六课)、交换和消费(七、八课);并在各个类别中划分出若干层面。相关常用的知识形成“模块”,如政治常识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及其组织活动原则构成的“3+1”模块,常背常用,常用常补充,便于检索,有助于提高考生应变力和迁移力。

  三、巧用时事深领会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出题遵循的基本原则。多以显性或隐性热点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是要求考生用学过的政治理论知识来说明、评析当前有关的政治经济现象,论证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在2006年高考复习中,要重视本年度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更应该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可采用以某个热点问题去分析其所反映的基本原理,或以某个知识点去统率热点问题的方法,关键把握好一条“材料在书外,理在书中”。

  四、总结方法能力强

  考生答题方法是否正确,实现的程度如何,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极大。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对策。总的要求如下:

  1、仔细审好题。这是得高分的关键。坚决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考生在审题时必须首先要读懂背景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包括确定中心,分出层次,找出关键词;其次要读懂设问,弄清题目到底要你回答什么问题及回答到什么程度: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再次要明确答题的限制性条件:运用什么知识,属于哪一类型题目。要树立“可以不会具体答案,但必须学会思考”的意识,做训练题时养成用语言描述自己思维过程的习惯。只有做到有针对性地去调动知识组织答案,结果才能可靠有效。

  2、准确运用原理。学科表达能力是通过试卷显出来的,主要反映在主观性试题的解答上。考生平时要养成看到材料、看到事例就联想理论、思考理论的习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