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其实我也是个演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2:44 现代快报

  刘玉盘,一个临时演员,七十三岁的他有着二十年的“从影经历”。二十年来,他一会儿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行人,一会儿又成了古董店的老板;一会儿是个拾垃圾的老头,一会儿又成了街边一个修鞋匠……他的身份千变万化。

  去年春天,《半路夫妻》剧组到南京拍戏,到了拍摄地点宁海路,老刘才知道自己要演个赵鞋匠,和陈小艺有对手戏。老刘慨叹,少年时的梦想几十年都实现不了,本以为这
个梦想只能永远藏在心底,孰料到了晚年,却圆了梦,做起了演员,“真是人生如戏啊!”

  “电视画面上出现一个拎着鸟笼的人,老刘声音突然高了起来:“你看,这个就是我!”

  初见刘玉盘,这个73岁的清瘦老人首先向记者递上自己的名片。老刘的名片很简单,纯白一张小方块纸,名字后面注明“配角演员、群众演员”,下面一个小灵通号码,仅此而已,没有地址,没有单位。

  而名片的背后,列举了刘玉盘曾经参加拍摄的影视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开国大典》、《栖霞寺1937》……

  “我是个临时演员。”老刘颇为自豪地说,额上的皱纹深陷,眼睛快要眯成一道缝。

  刘玉盘家中,陈设简单而陈旧,唯有一台DVD是崭新的,老刘说这是专门买来看碟的,“就是看我拍的影视片。”老刘强调。

  说起自己参拍过的影片,老刘如数家珍:“我给40多部影视剧当过群众演员、配角,见过刘嘉玲、陈小艺、孙红雷、陶泽如……哦!还有陈道明。”说着说着,老刘就翻开了一个带锁的大包,掏出剧照、碟片,以及拍戏时同明星的合影。

  一部名叫《诅咒》的电视剧23集,买碟花了老刘100多元钱。碟片盒子的内壁,一张写有“2003.11.17在中山门外陵园区拍摄,16集中有我”字样的小纸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老刘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当群众演员戏分很少,这么多集也很难找到,所以他都会把有他出现的剧集标示清楚。

  老刘小心翼翼地取出第16集的碟片,塞进碟仓,随后端坐在椅子上,认真地欣赏起来。当电视画面上出现一个拎着鸟笼的老人,老刘声音突然高了起来,“你看,这个就是我!”记者盯着画面仔细看了一下,才隐约认出这个连脸都看不清的演员是老刘。

  高中毕业时,刘玉盘一心想考北京电影学院但老师对他说:“祖国现在需要建设,你还是考铁道学院吧。”

  退休前,老刘是白下区副食品公司职工。20年前,老刘还在四条巷一家卤菜店卖卤菜,一次看到了南京市群众文艺馆的招生简章,要成立业余临时演员俱乐部,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名了,没想到凭着一口京腔,这个50来岁的中年男人走上了临时演员之路。

  说起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老刘又想起了儿时的那个梦。

  儿时的刘玉盘喜欢看电影。老刘还记得,胜利电影院曾是南京有名的电影院,小孩子只要有大人带着就可以免票,而他父母没有空,自己兜里也没钱,想看电影怎么办?于是心生一计,他跟在别人的身后,扯着前面不相识的大人的衣角,就这样混进了电影院。没有座位,他就站上一个多小时,那时候的刘玉盘常常被电影的情节感动得泪流不止。

  现在老刘回忆起来,看过那么多电影,最喜欢的还是那部《一江春水向东流》,陶金、白杨是他当年崇拜的偶像。“白杨演的素芬,最后投江死了,我看到这里时,哭得啊,眼泪哗哗的。”老刘又一次不好意思地笑笑。

  从那以后,演员梦就在刘玉盘心里扎了根。高中毕业时,刘玉盘一心想考北京电影学院,但老师对他说:“祖国现在需要建设,你还是考铁道学院吧。”于是刘玉盘放弃了最初的梦想,考了北京铁道学院。

  大学毕业,刘玉盘被分配到青海工作,多年后再辗转回到南京,成了一名普通工人,而演员梦却从未泯灭,只是藏在老刘心底的最深处。

  老刘说,直到看到那个招生简章,他才知道自己其实从未放弃过当演员的梦,而这个梦也终于实现,虽然晚了一点。“不管是临时演员也好,群众演员也好,到底也是演员啊!”演员梦实现的老刘,喜笑颜开。

  第一次当演员拖上老婆和孩子

  一场戏拍下来,女儿对老刘说:“爸爸,真好玩,下次有戏还找我拍啊。”

  刘玉盘清楚地记得,参演的第一部戏是《上海舞女》,第一次参演就有台词,老刘可是万万没想到。“小姐,这布你要几尺?”就这么一句台词,拍完戏很长时间里老刘还反复回味。除了有台词的角色,导演还给老刘安排了另外一个角色———路人甲,一个没有台词,戴着个礼帽,穿着长袍,夹着公文包在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同时导演还安排了一个任务,要老刘找两个群众演员:一位老太太和一名小姐。

  老刘走在路上都在琢磨,到哪去找老太太和小姐啊?一路上老刘看谁都像当临时演员的料。回到家里看见妻子和小女儿,灵光一闪,“就你们俩吧,帮帮忙。”谁知道小女儿和妻子愣是不答应。老刘软硬兼施,又是求又是劝,妻子和小女儿拗不过他,才应了下来。

  于是,老刘临时演员生涯的第一部戏里,女儿穿着旗袍,坐在黄包车里,老刘跟在车后做行人,妻子穿着旧式妇女的传统服装也穿行在人流中,真可谓是全家总动员。一场戏拍下来,女儿对老刘说:“爸爸,真好玩,下次有戏还找我拍啊。”

  问老刘第一次演戏的感受,老刘很轻松:“不紧张,拍戏就像生活一样,演得多就自然了。”

  在老刘的临时演员生涯中,没台词的占多数,常常都是做群众演员,搀和在一群人中,导演一遍遍地喊“重来重来”,老刘就得和大家一起,从这头跑到那头,或者是站上几个小时,然而对这一切,老刘依旧乐此不疲。

  拍《栖霞寺1937》时正值寒冬,演一难民的老刘,双脚扎在水里几个小时,冻得发麻,没了知觉,夜里两三点钟才回到家中,而老刘却很淡然:“冬天演夏天戏或是夏天演冬天戏,比较痛苦,但是开心的事情也多,没办法,谁叫我就喜欢这个呢。”

  做临时演员这么多年来,老刘最感自豪便是同陈小艺演过对手戏。

  20年来,老刘在群众演员这行也做出了点名气,认识了不少“穴头”(专门招临时演员的人),一有剧组到南京来拍戏,需要临时演员,老刘的小灵通就响个不停:“老刘,有戏演了,明天到鼓楼广场集合。”就这样一部又一部,拾垃圾的老头、大资本家、古董店老板、路人、旅客……各种角色,他都演过。

  做临时演员这么多年来,老刘最感自豪便是前年同陈小艺演过对手戏。

  去年春天,《半路夫妻》剧组到南京拍戏,到了拍摄地点宁海路,老刘才知道自己要演个赵鞋匠,和陈小艺有对手戏。

  老刘系着个围裙,坐在马路边装着钉鞋掌,陈小艺饰演的胡小玲前来询问他租房的事情,“哎呀,小胡来啦,你修鞋吧?”“我不修鞋,老赵,听说你有房子租?”“我没有啊,我那房子是给我孙子考大学复习功课用的。”老刘背起当时的台词,似乎又要入戏了。

  难得的是,这次老刘和陈小艺演对手戏有10分钟。能和明星接触,老刘心里乐开了花,戏一演完,老刘走到正在看报纸的陈小艺身边:“小艺,我们合个影吧。”“好啊。”陈小艺爽快地答应了。拿出与陈小艺的合影,老刘很是自豪。

  电视剧在南京热播的时候,老刘在片尾参加演出人员的名单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当时老刘指着电视机兴奋地叫着:“老太婆,有我的名字啊!”第二天,老伴盯着电视瞅了半天,终于看到了老刘的名字。

  老刘说,不是所有的临时演员都能把名字登上去的,脸都上不了镜头的临时演员,登个名字真是太难得了。

  老刘慨叹,少年时的梦想几十年都实现不了,本以为这个梦想只能永远藏在心底,孰料到了晚年,却圆了梦,做起演员,“真是人生如戏啊!”

  见习记者赵丹丹陈英快报记者齐天天摄(剧照由刘玉盘提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