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保障措施团购省钱多隐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7:54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顾一琼

  通过聚集一批有相同消费诉求的消费者,共同与商家或销售商进行“砍价”,靠数量来实现个体消费者“价廉物美”的愿望。时下,各式各样的“团购”在网上、网下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由于“团购”尚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保障措施,因此其背后的隐患也不少。

  隐患一:个体维权谁来管?

  “团购”之后,若出现群体性质量问题,消费者在维权时同样因“群体力量”而较易实现维权目的。然而,若只是出现个别消费者的权益受损,那么个体维权就相对比较困难。事实上,据记者了解,一旦发生个别的质量问题,团购组织方只负责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进行协调,并不承诺任何具体事项。因此,一旦协调失败,消费者最终只能向消保委诉求权益维护。

  某消费者于去年底参加一次团购活动时,购买了一款品牌卫浴产品,才用几天表面就出现了细微裂痕。在与商家、团购组织方协商未果的情况下,该消费者在网上开始了“报复性”投诉:每天在各大网站、论坛发帖投诉商家,还不断发动网友跟帖回帖。

  这样的“报复性”投诉无疑是“两败俱伤”的。记者从市律协获悉,近来有关“团购”的诉讼并不少见,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实际裁决中,只能参照“消费者保护条例”。但有时,正因为“团购”享受了价格优惠,其消费过程中的一系列票据、证明并不齐全,这也为维权造成了困难。

  隐患二:“心猿意马”不受约束

  目前,绝大多数自发性的团购活动中,对个体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没有具体的准入规则或约束机制,这也导致了“团购”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参加者容易变卦。因此,一些商家对“团购”始终持保留态度,认为“团购”也会带来“混乱”。

  在前不久沪上举行的春季婚庆展会上,婚期将近的陆小姐提前在网上发动了三十多位“同党”,准备在展会上与众多商家好好“砍”一番价。“可没想到,进入展会现场后,可挑选的余地实在太大了”,据陆小姐回忆,“再加上一些婚庆公司的‘心动邀约’,不出一小时,大家就作‘鸟兽散’了。”

  “团购成员”的“心猿意马”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进入了个性化消费时代,即便是购买同一件产品,不同消费者也会有不同的细节要求。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广大消费者,在参加“团购”大件商品时,一定要咨询律师及相关人士,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此外,也需要对自身消费行为有所约束,“心猿意马”的失信行为同样会扰乱消费市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