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采用限制与鼓励并举方式推动建筑节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08:36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专电 (记者杜宇)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28日说,我国正在采用限制性政策与鼓励性政策并举的方式推动建筑节能。 仇保兴是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仇保兴说,我国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使用等强制性措施进行限制;对超过节能设计标准或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和绿色建筑,采取减免税收、费用、贴息贷款、财政补贴进行鼓励。 据仇保兴介绍,初步确定实施经济政策的重点领域是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低能耗、超低能耗及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及国家推进建筑节能的能力建设等。 仇保兴还说,我们正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具体包括实施效果评价监测,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效认证、建筑节能性能测评与标识等制度。 与此同时,建筑节能的法制建设步伐也在加快。现已完成《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初稿及相应的背景材料和相关制度专题论证报告。重新修订发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扩大了适用的气候区范围和建筑类型。已经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指导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建设10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10个以上示范城市,以及若干个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实验室。 仇保兴表示,未来的建筑业将不再是过去的秦砖汉瓦或传统的操作模式,必定进入一个全新的绿色建筑升级转型期。参照国际经验,加强绿色建筑相关的重点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加快推广和普及国外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完) 仇保兴说中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国内外、业内外以及普通群众的普遍关注。一方面,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节能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大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我国在这个时期新建建筑以及原有400亿平方米存量建筑是否节能,不仅关系到能否缓解我国能源供求的紧张状况,而且还关系到全球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降低全社会建筑能耗和资源消耗,是关系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节约方针的重大任务。 我们推行绿色建筑,实际上就要处理好生态、节能、舒适健康这三者的有机联系。绿色建筑是四个方面的“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有机结合。谈到节水,一般绿色建筑里有自己的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节水和水污染防治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所有用户的事,他们通过绿色建筑这样的新理念,从自己每个家庭、每个建筑做起,使节水率达到30%到50%;同时管网的收集配套率非常高。所以抓绿色建筑可以直接促进水污染的防治,而且动员每一户人家投入到解决水危机的活动中来。 在我国,建筑节能刚刚开始,所以国内与国外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要打破这个信息鸿沟,我们四个部委经过研究以后,决定于每年3月28号到30号举行一个大型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产品技术的博览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与国内的需求沟通起来,来解决大批房地产商和建筑节能的专业商需要技术、需要产品但找不到门路、找不到非常适用的技术和非常成熟的技术的困境,也就是说让我们国家的建筑节能后来居上,就像我们现在的通信系统开发市场使大家能够使用世界一流的手机一样,使中国能够成为建筑节能方面产品最先进、价格最廉价、竞争最完善的、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关于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政策,各个发达国家早就在实行。其主要作用是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消费者,就是广大的百姓,你只要拥有房子,就可以享受这个政策。第二方面,大家都知道,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出台物业税,物业税就把原来的房地产税和其他的杂税、杂费都并在一起了,根据我国正在研究的经济政策,将来对绿色建筑、高标准的节能建筑的物业税有可能减免。第三方面,发达国家还建立了一个高排放税,你消耗了能源,排放了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影响更大,就要付这个税,节能建筑的这个税就可以退还。 通过产业化,推动建筑节能,另外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现在北京地区的经验证明,如果做到外保温,节能50%,北京很多的试点示范工程一平米只要增加一百块钱就可以做到了,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有效的办法来推进的。 在推行节能建筑的过程中,一个巨大的阻力,就是节能建筑的成本要提高5%到8%,也就是说每平方米要增加100到200多块钱,这个成本怎么收回?谁来负担?一是用户节约的这些能源,可以收回投资,而且一般来讲5年就可以收回。二是政府通过减免税来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