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比应试教育更可怕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1:49 京华时报

  上海的复旦、交大两所大学上个周末进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资格测试”,通过的考生有望在面试之后,拿到两所名校的“入场券”。名校将自主招生比例扩大到近10%,拨动了社会上极为敏感的那根升学神经,被媒体纷纷称道,认为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

  可是,家有中小学生的家长,看到这则消息,却开始担忧了。原来,要拿到名校的测试资格,首先要拿得出“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有人说,“自主招
生”这根指挥棒再次对奥数热推波助澜。否则,没有证书,如何能挤进名校视野?而为了这纸证书,孩子们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

  据说,这个以面试为主的自主招生,也是有“国际惯例”在先的。外国的一些名校,就有类似的招生形式。但是,在我们整个社会对优秀学生的衡量标准仍然单一、在社会诚信体系仍然缺失、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得不到根本改善的前提下,某些学校试图单兵突进的“破冰”尝试,恐怕要把困难想得更充分一些才是。否则,不但难收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和美好的初衷背道而驰。

  与复旦、交大自主招生几乎同时,近几天北京、上海等地都纷纷出台中小学招生政策,无一例外地强调“就近免试入学,严禁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测试”,严禁根据各类竞赛证书录取学生。可是据一家教育网站透露,一些正牵着孩子、抱着证书、参加所谓名校的各种考试的家长们,对此却深表怀疑:“每年这样说,每年那样做。说了也白说,做还是照做!”这才是更可怕的!

  试想,准备升学的孩子们,在疲于奔命的各种形式的考试之间,听到“每年这样说”的义正辞严的规定,被“说一套做一套”的现实活生生地“教育”着,会怎样看我们的社会诚信?

  因此,有必要反思已经进行了若干年的“素质教育”。我们强调的“素质”是什么?如果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那么孩子们会发现,原来他们信任的老师和家长,是言行不一的。就算我们的媒体和学校,把诚信喊得震天响,孩子们还会相信吗?这恐怕比应试教育更为堪忧。

  摘编自《人民日报》3月29日文/李泓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