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痛失英豪百岁武中奇驾鹤西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3:23 现代快报

  

痛失英豪百岁武中奇驾鹤西归

  图片说明:昨天,家人正在布置武中奇的灵堂。快报记者泱波摄

  快报讯(记者郑春平)3月29日21时55分,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9岁。江苏痛失百岁英豪,消息传来,大地同悲。武中奇不仅是著名书法家,而且
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抗战英雄。解放后,他曾先后担任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等职。在传奇一生中,他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一直居住在南京直到去世,而且在南京留下了多处墨宝,比如人们熟知的“中央商场”、“熊猫集团”。他去世的消息传来后,人们在痛惜江苏失去百岁英豪的同时,还在点点滴滴地追忆着这位乐观的老人。

  武中奇于1907年生于山东长清,2006年3月29日在南京因病去世,享年99岁。曾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江苏分会主席,为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作品获得一致赞誉,并被多家著名博物馆珍藏。与当代很多书法家不同,武中奇不仅长于丹青,而且是一位在战火中走出来的铁骨英雄。他的百岁人生,就是一部风起云涌的传奇。

  “武”抗战英雄

  抗战中,武中奇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1938年10月初,武中奇带领一个排侦察敌情时,忽听传来“嗡嗡”的声音。他往天空一看,发现有架敌机正朝他们这儿飞来。这个排使用的是苏制水连珠步枪,射程远,威力大,敌机又飞得这样低,容易击落。于是他命令全排战士仰卧向敌机射击。只见敌机屁股上冒起了烟,摇摇晃晃地一头栽了下来。用步枪打下日本新式重型轰炸机,这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一大新闻和创举。

  “中”威震中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武中奇积极参与发动徂徕山起义,建立起山东省第一支抗日革命武装,并先后担任团长、支队司令等职务,率部转战齐鲁,是令日伪闻风丧胆的英勇指挥员,日寇曾悬赏缉拿“武老二”。“武中奇”三字,一时威震中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武中奇在戎马倥偬、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仍不时以木棍画地、以指书膝,对书法、金石进行揣摩和研究,并多次为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字。上海解放时,受陈毅市长之托,书写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七个大字。

  “奇”书法奇才

  武中奇幼嗜书法,因家贫只能以青麻作笔,方砖当纸,清水代墨。8岁时临写《九成宫醴泉铭》,3年后继学《郑文公碑》及《经石峪》拓本,及长,上追秦汉,兼攻金石。他的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四届书法篆刻展和中日书艺交流展等。1981年以来,中国书协、江苏国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文化部分别在南京、北京等地举办了“武中奇书法展览”。此外,在日本、西德、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也展出了部分作品,获得一致赞誉。国外的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如伦敦不列颠博物馆亦将其作品列为珍品收藏。

  “孩子,帮我戴上这朵迎春花吧”

  书法大师武中奇的传奇一生,达观、博爱、幽默、坚韧

  幽幽长巷内,深深院落中,似乎从来没像昨天这样喧闹。

  喧闹的不是来来往往的人,而是姹紫嫣红的花篮、花圈。每一朵花都烂漫开放,竞相以最美的姿态送别这院子的主人。烂漫花海中,武中奇老人驾鹤西去,空留满院花语。

  “摘点迎春花给我,好吗”

  没有细数,不知满院花海中,有没有迎春花。

  4天前,南京鼓楼医院病房。雪白的墙壁隔开了里外两个世界。窗外,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迎春花密匝匝开成了一片,黄澄澄地缀在碧绿的枝条上。

  “我要对着窗。”护士和家人给病床上的老人挪了挪姿势,老人有点孩子气地提条件,“你们看,迎春花开得多美,摘点来给我好吗?”女儿照办了。老人看着手中的花开心极了,“孩子,帮我把它们戴在头上……”如果你不知情,看着这样的场景,决不会相信这是一位身患绝症、无时不在忍受病痛折磨的老人。

  百岁武中奇,他的一生就像这迎春花:充满传奇,却朴实无华,毫不张扬;寒风还在呼啸的时候,它就已经傲然怒放,生机勃勃。迎春花的力量,来自对生命坚韧不拔的热爱。

  “这一切多好啊,多好啊”

  老人的爱,不只对亲人。他多次说过:“我爱祖国,我爱党,我爱人民。”

  “父亲一生都活在爱中,他爱亲人、爱祖国、爱人民。同时,他也得到了大家的爱。”小女儿武晓霞深情地说,正是这份爱,让父亲始终保持着伟大的胸怀,“尽管一生坎坷,他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总是重复同一句话:‘这一切多好啊,多好啊!’”

  老人住院期间,八个儿女轮番“值班”,从来不让老人身边缺少亲人。老伴86岁了,虽然腿脚不灵便,却坚持天天去医院作陪。老人弥留之际,全家几十口人静静地陪在他床前,老人还是那么风趣、乐观:“我们这个家庭真是‘天下第一家’!看看,我的孩子们多么美丽啊,我爱你们,我们要永远在一起……”昨天,儿女们一起给父亲献了个花篮,挽联上只有一句话:“爸爸,您永远在我们心中。”

  院子里,老人亲手栽种的石榴已经发出了满枝的嫩芽。孙女武林有些伤感:“每年结石榴的时候,爷爷就特别高兴,总是要喊我们回家吃石榴。”

  孙女武阳阳更怀念每到过年回爷爷家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们一大家子人把两张桌子一拼,只让爷爷奶奶坐着,我们干脆站着,‘抢’菜吃,那种温馨和热闹,一辈子都忘不了……”

  而今,往年吃年夜饭的客厅已经被布置成了灵堂,可笑语亲情依稀可辨。

  立马定江山,挥毫著华章

  武中奇的一双大手,不但握椽泼墨,还曾持枪杀敌。“九·一八”事变后,他奋然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是敌伪闻风丧胆的英勇指挥员,还“首创”用步枪打下敌军飞机。

  对一个书法大家而言,墨宝即是后人的财富。但儿女们说,“父亲没给我们留下什么字画,几乎全都捐出去了。”1994年,武中奇毅然决定将7百余件书法珍品捐赠给抚育自己成长的济南。这已经是他继十年前之后的第二次捐赠了。

  平时有人来求字,老人几乎从来不让人空手而归,且除了商业性的,他分文不收。逢年过节,更是喜欢写上很多“福”字,广赠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就连老人所在街道,三条巷小区的门牌几个大字,都是老人写的。儿女们有时会“嫉妒”:“我们跟您求字那么难,对别人您却很大方。”老人总会笑答:“一个人把所有东西都留给自己又有什么意思呢?”

  老人去世后,好友赵绪成挽就一联:“横刀立马定江山,纵笔挥毫著华章。”

  “打针不疼,有点痒而已”

  爱是万物之源。因为爱,武中奇一生坚强乐观。这种韧劲,在病魔的挑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凸显。女儿武晓霞说,虽然病情反复,但从始至终,老人从来没讲过一个“死”字。他每每说道:“我要治疗,我还有太多的事情没做。”一般重病的老人会给子女交代后事,“等我死后如何如何”,武中奇说的却总是,“等我好了后如何如何”……

  治疗过程是痛苦的,但老人超乎常人的毅力居然连医生和护士都感到吃惊。做介入治疗时需要打麻药,没想到老人却连连摆手说“不需要”;护士打针时小心翼翼,老人总连声安慰:“我不疼,不疼,没关系。”

  老人把所有的疼痛都忍在了心里。住院期间有好友来探视,说他受罪了,可老人却说:“我不疼,就是有点‘痒’而已。”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武中奇的坚强乐观是从幼时养成的。小时候家里穷得上不起学,他便以麻束笔、清水代墨、方砖当纸,坚持自学,勤奋临摹《九成宫醴泉铭》、《郑文公碑》及《泰山经石峪》等拓本,并兼攻金石。这种勤奋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终结。病重期间,他还完成了《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的正楷全本。

  “父亲是个可爱的老头”

  看着灵堂正中父亲的遗像,武晓霞的眼里满是怀念。相框里不是常见的正面免冠照,而是一张充满动感和生气的生活照。满头银发的武中奇身穿红色毛衣坐在沙发上,笑盈盈地与对面的人说着什么……“我们觉得这张照片最能体现父亲的精神风貌。”武晓霞说,“父亲是个可爱的老头。”一如他的字、他的每一句话。

  “父亲的趣事多啦。”武晓霞说,即使在病床上,老人也一定要梳洗得干干净净,有时候他会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开玩笑说,“嗯,小伙子长得还蛮帅的!”

  老人喜欢听歌,特别是那首《风雨送春归》,听了一辈子都不厌。住院期间,经常会要儿女们唱给他听。看他听得聚精会神的样子,儿女们都以为会夸奖他们一番,谁知道老人却故意摇摇头,“唱得还没我好呢!”

  湖南路街道民政部长孙淮宁、武装部长谢晓春特别难忘老人的风趣幽默,“我们几个女同志都40多岁了,可老人每次看到我们总热情地说,‘小美女来了’……”

  字如其人,武中奇的字在大气之中也散发着随性、超脱。老人的子女及孙子辈中不少都在练习书法,老人有一次对大家说:“我的书法是快乐的书法!”他说,写字如同做人,道理是一样的,不要拘泥于形式,不要对生活不满,不要总是怨天尤人,要以感恩的心态生活。

  幻迹三山谁惯见,登临缈盼仙翁。武老,一路走好!记者郑春平

  石城处处墨香低述百岁传奇

  对于武中奇的字,南京人十分熟悉。抬眼一看,中央商场、熊猫集团、西苑宾馆……都是武老的墨宝。可能是曾担任过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的缘故,武老对名胜古迹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省级文保单位一级以上的标志牌都是他写的。比如明孝陵、中山陵。而鲜为人知的是,每幅题字的背后也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鼓楼公园”喝茶喝出来的题字

  常去鼓楼公园的人都知道,那里留有数块名人墨宝横匾,一圈看下来,件件是精品———刘海粟题“明建鼓楼”;江渭清题“龙盘虎踞”;萧娴题“畅观楼”。在公园正门右侧,武中奇书写的“鼓楼公园”四个大字赫然在目。而当初邀请武老题写的正是鼓楼公园管理处的老主任王煜斌。

  因为家住得很近,武老经常去鼓楼公园坐坐,喝杯茶。时间一长,王煜斌就萌生了请武老为公园题字的想法。谁知话一出口,武老便满口答应,当场挥笔写下“鼓楼公园”四个大字,并不计一分钱报酬。

  “无梁殿”题在烟壳上的墨宝

  要看武中奇的墨宝,最好的去处是中山陵、明孝陵。梅花山暗香阁上气势磅礴的“观梅”、“松涛”,“藏经楼”、灵谷寺的“无梁殿”,字字笔力雄健、气度不凡。

  上世纪60年代,武中奇担任南京手表厂厂长。当时,整修一新的无梁殿需要一块新牌匾,于是相关负责人便来到隔壁的手表厂请武中奇题字。武中奇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掏出自己的红京香烟,把最后两根小心地放在口袋里,然后在烟壳背面用毛笔写了“无梁殿”3个字,告诉来人:“到裱画店里用幻灯放大就行了。”谁知武老一见放大后的字连连摇头说:“不好,不好,不可用。”随后便撕了,拿起笔在另一张烟壳上写了一幅字。这张被放大后,武中奇看了才满意。

  “藏经楼”三个字写了两星期

  孙中山纪念馆的藏经楼匾额也是武中奇的杰作,而“藏经楼”这3个字武老写了2个星期。1982年,南京市政府拨款修复藏经楼后,中山陵园管理局派刘维才和武中奇联系写匾。“我到武老家把事一说,武老爽快地说:‘行啊,你买两刀纸来。’”刘老随后就买了4刀纸送到武中奇家中,约好一星期后来取。一星期后,刘维才上门讨字。不料武中奇连连摆手“还没好呢”。“我当时看见他家门后堆着一米高的纸,上面都写着‘藏经楼’。”武中奇当时解释,这些都是作废的,不能用。又过了一个星期,刘维才再次上门,武中奇指着桌上的一张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就等你来呢。”随后盖上印章交与刘维才。

  见习记者史丽君快报记者胡玉梅

  武中奇的书法已经成了南京的一个标志,人们大多只知道武老的字在市场上已经达到了6000元一平方尺的高价。但对于武中奇的百年传奇人生,人们却知之甚少。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赵绪成是武中奇的忘年交。记者昨天找到赵绪成的时候,他还特意为武老写了“战争年代,横枪立马定江山;和平年代,纵笔挥毫著华章”的挽联。

  两斤白酒下肚照样百发百中

  抗战爆发后,武中奇正式参军,在部队里,武中奇打仗十分勇敢,性格刚强,还很好喝酒,而且酒量很大,喝高了就喜欢找人比枪法。那时的武老枪法极准,喝了2斤多白酒照样百发百中,被誉为“神枪手”。

  上海人民政府指名要他题字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任三野南下干部纵队参谋长的武中奇随军进入上海,担任了上海市政府秘书科科长。解放军进城后,由谁来写“上海市人民政府”这七个大字的难题摆在了上海市市长陈毅的面前。陈毅曾找过沈尹默来写,但沈尹默写的字太柔。于是,陈毅亲自点名由武中奇来写。武中奇写好后,果然得到了陈毅的肯定:“写得很好,我要的就是这个!”

  晚年爱上风筝不喜鞭炮禁放

  武中奇任职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时已年过70,但仍然经常钻研书法到深夜,更在南京留下很多书法匾额。而在晚年,武中奇的兴趣十分广泛,不但迷上了画画,还爱上了放风筝,曾任江苏省风筝协会副会长。

  而武老最喜欢的莫过于在过年时放鞭炮,只要一放鞭炮,武老便乐得像个孩子一般。在南京禁放鞭炮之后,武老十分失落,觉得过年缺少了乐趣。快报记者胡玉梅李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