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讨对策,详解山东版“上学难,上学贵”—— 教育厅长直面敏感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6:11 舜网-济南时报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对教育话题的关注程度是空前的,“上学难,上学贵”成为最敏感的话题之一。山东省教育厅3月30日召开的“上学难,上学贵”座谈会,几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邀参加,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详细解释了“上学难,上学贵”在我省的具体体现。

  两位政协委员:

  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查处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省监察厅副厅长孙继业说,他在工作中发现,教育乱收费确实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学前教育收费偏高,存在着“建园费”等不合理收费,有些收费虽有物价部门许可但仍偏高,出现了学前教育收费高过大学收费的不正常现象;而对大学合法的高收费社会上也有反映,这主要是心理接受上的一个反差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校长赵彦修指出,办学经费紧张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一大瓶颈。他说,虽然我省对于高等教育投入的绝对值逐年增加,从1998年的7.26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0.4亿元,年均增幅达到了14%,但是我省大学生的年均增长却为24%,财政投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学生的增长水平,中间的差距着实让学校感受到经费的窘迫。

  孙继业指出,一方面,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使学校不必乱收费;另一方面,应加大查处力度,让学校有一个正确的政策观念,使之不敢乱收费。

  中小学校长:

  教育成本增加 小区配套不全

  济南育英中学校长王泽贤认为,在以前,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位老师就能构成一个课堂。可是现在,学校硬件提升了,液晶投影仪、空调、电动黑板等成了每个教室的必备条件,这需要经费投入;而硬件设施的维护与使用,对学校来说每年也要耗费一百余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泰安市东岳中学校长宋文新说,虽然基层政府已经尽了很大的力,但毕竟财力有限,有的学校根本谈不上发展,能保持运转就很不错了。她坦言:“现在校长们都在使出浑身解数筹集办学资金。”

  另外,王泽贤认为,“上学难,上学贵”问题还出现在一些新建小区中。在小区的规划中,应包括配套的教育机构,但小区建好后,因为学校不能给开发商带来经济回报,所以很多小区就出现了不建学校或者缓建学校的现象。小区居民只得选择跨学区上学,并要交纳高额的择校费。

  教育厅厅长齐涛:

  上好学校难,低收入家庭上学贵

  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认为,看待“上学难,上学贵”问题,要分析“难与不难,贵与不贵”二者的关系,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上好学校难,低收入家庭上学贵”。

  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是“不难也不贵”,但对于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来说,还是有点贵。我省在2000年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在所在学区内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种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学区制”,统筹本县市区的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能够充分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入学需求。

  对于“上学不贵”,他说,2004年,我省实行了“一费制”,基本上初中每生每年600元左右,小学300元左右,在全国属于中等水平。这个数字,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是不贵的,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还是有些贵。

  高中教育阶段是“择校难,择校贵”。2005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103.2万人,入学率为68.9%,到了2008年,全省整个初中毕业生在103万左右,初中毕业生只要想上学,基本人人都可接受高中段教育。同时,高中阶段也不存在“上学难”,问题是“择校难,择校贵”。

  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政府没有全部保障的义务,因此,就有了一个高中择校的“三限”政策(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许可和限制高中择校主要是考虑到社会资金对高中的投入,加快扩建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在社会上出现了“择校难,择校贵”的现象。

  在高等教育阶段“上好大学难,多上学贵”是主要问题。我省2005年高考录取率达到了72%,上大学已不再是个很难的事情,关键是名牌大学数量有限和对名牌大学的追捧,导致了上“好大学难”。我省高校收费标准基本上是每生每年3500元,在全国属于中等偏下。

  为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我省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包括企业投资兴办独立学院,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和扩大专升本招生比例,这些不是财政投入的部分,省教育、财政、物价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收费标准,属于合法的“高收费”,属于家长学生自愿行为。

  省教育厅出台方案:

  六招破解“上学难,上学贵”

  (一)加快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继续扩大规模;中等及以下教育加大均衡发展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择校”的“动力”。

  (二)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力度。近几年,省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2007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将免除杂费,仅此一项,财政就要增加20个亿以上。

  (三)建立社会、政府、个人共同分担的合理教育投入机制。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段和高等教育应该是共同分担教育投入,社会各界也要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

  (四)加大对贫困学生扶持力度。我省已全面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2005年底,全省纳入国家助学贷款67所高校,当年就有4.86万贫困大学生获得贷款审批3.56亿元,有4.52万名贫困大学生实际获得贷款2.247亿元,占总数的6.92%。

  (五)充分保障教育公平。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保障本学区内人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保障每一位学生在录取面前的平等权力。

  (六)在社会上形成对每个学生成长导向的正确氛围和社会环境。

  (记者 赵静 袁家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