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乌日塔白乙:好支书不会让群众受穷受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8:23 新华网

  在科尔沁草原上,在西辽河边,人们传颂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昔日里“黄沙滚滚天上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牧场农田被沙埋。盐碱甸子到处是,缺粮缺草又缺柴。人穷地劣生态恶,十载当中九年灾”的库伦旗库伦镇哈图塔拉嘎查,现如今是“灌木柴藤满坡栽,冰箱电视屋里摆。条条沙石混凝路,摩托四轮路上见。盐碱甸子大改变,牧场农田清晰现。水库奶站村中建,农民包里有了钱。要问村民还想啥?再让支书活个几十年”!

  这位支书就是库伦旗库伦镇哈图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乌日塔白乙。见到乌日塔白乙,给我的第一印象: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蒙古族老头儿。然而在采访中才得知他在人生的旅途上只走过55个年轮。是艰难的岁月、与贫穷抗争的意志、缠身的“食道癌”磨就了他满脸的沧桑。在村干部、村民们为我们讲述他的故事中,有鲜如春笋的、有长满青苔的,看似飘落的柳絮,听似悠扬的丝竹,平凡而动人。我被感动了,我应该写点什么,虽然我深知这并非是一个我所能胜任的报告文学题材。我只想献上零星而片断的采访手记,为了奋斗着的创造者,也为了热诚而善良的读者。

  “躺着受穷,不如站起来苦干”

  1989 年,刚过38 岁的乌日塔白乙接任了哈图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成为182 户、736 口人的主心骨、当家人。这副担子给了谁都是沉甸甸的,因为摆在面前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烂摊子。

  “哈图塔拉”汉译过来是“硬甸子”的意思,是一个“旱时当当硬、下雨涝泥塘”的盐碱滩子,总土地面积23400 亩,耕地面积却仅有5888 亩,再加上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当时人均年收入还不到500 元。多灾、低产、贫困、一片荒凉已成为哈图塔拉嘎查的代名词。北京林业大学某教授在考察库伦旗水土流失治理情况时语重心长地说:“这里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当时的农牧业生产能力非常低下,农作物结构单一,玉米亩产只有80 公斤左右,当时老百姓形容农业生产现状为:“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吃一顿剩不多”。

  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生存条件、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这个迫切的问题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乌日塔白乙的心上。他对村班子成员说:“躺着受穷,不如站起来苦干。干成了是个英雄,干砸了也算是一条汉子。只要我们领头干,就不信摘不掉这顶穷帽子。”

  早在1987 年,乌日塔白乙任嘎查达(村主任)的时候,他就提出来向盐碱甸子要效益。一是开发湿地种水稻,二是改良甸子种旱田。水田开发的主要工程是修畦耙地,旱田是深翻,拉沙子盖盐碱。乌日塔白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向甸子要地、要粮食、要票子。与此同时,他与班子成员达成了共识:走“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城镇,多种经营,种养结合”的经济发展路子。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且开头更难。对开发盐碱地种水稻,农民不理解,说:“把种子化肥白白埋进干旱的硬甸子里,费工又费力,还不如坐在家里抓虱子!”有的老人对开发盐碱地首先表示不同意,对乌日塔白乙说:“孩子,祖宗八辈从来就没在盐碱地上种过庄稼,你这不是瞎胡闹吗?”乌日塔白乙一户一户地做工作,并且三番五次到旗里汇报请示,终于申请到了水利开发资金60000 余元。之后,他立即组织发动全嘎查的群众开展大会战,与群众一起装沙、担沙,一干就是40 多天。同时还组织村民打井。当时打井成孔特别困难,一旦缺水就会坍塌。白天,乌日塔白乙领着群众搞会战,晚上,他就披着棉大衣守在打井工地上。他边观察边琢磨打井办法。他一夜没睡,用柳条编织了一个直径为一米左右的柳条囤子,用这个囤子护壁,免得坍塌,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特别好。

  天道酬勤。奔波的脚步和潜心的劳作换来了令人振奋的结果。一年后,哈图塔拉嘎查村民硬是在这当当的硬甸子上打出了8 眼水井,开发稻田500 亩,当年嘎查的亩产水稻达到了400 公斤。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干劲倍增,连续四年,乌日塔白乙率领百姓开发盐碱地,3000 多亩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人均基本农田由3.6 亩增加到近8 亩。

  人们习惯给重大的事件留一个日期,大概是为了便于记忆吧!

  2004 年4 月20 日对乌日塔白乙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原通辽市委书记莫建成来到哈图塔拉嘎查视察工作。莫书记握着乌日塔白乙的手说:“老乌,我是来看你的,你带病坚持工作,为群众办了好多实事,特别是你们因地制宜搞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很好啊!你是咱们整个通辽市各嘎查村党支部书记的一面旗帜,大家都要向你学习!”

  说起搞特色经济,乌日塔白乙可是费尽了心思。他多次主持召开村民会议,讲解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走种养结合的农区畜牧业路子,指出:种植高产的优质牧草和饲料谷物来发展舍饲养畜,进而把草和饲料谷物转化为肉和奶,通过卖肉卖奶来提高农业的效益。同时,要求全嘎查的干部和党员带头建窖池、养奶牛,他自己家率先建起了30 立方米的窖池,自家贷款购买了7 头奶牛,种了20 亩优质牧草。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嘎查群众纷纷效仿。为了解决牛奶销售问题,嘎查决定以无偿提供20 多亩建设用地和250 亩饲草料基地为优惠条件。对他的做法,有些人想不通,乌日塔白乙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要建立容纳200 头奶牛的牛场,并配备粉碎厂和收奶站,起码需要投资几百万元。嘎查谁也没有这个实力,只能引进。你不提供场地和基地,谁愿意来你这里投资?不建奶牛场,不保证足够的奶源,谁专门给你建收奶站?大家最终被他说服了。库伦镇建筑商黄树全来到了嘎查建起了饲料粉碎厂和收奶站。饲料粉碎厂收购村民或烧或扔的玉米秸秆,可为村民们带来几万元的收入,嘎查集体也可每年创收14000元。而奶站的建立更是激发了村民们的养牛积极性,全嘎查养奶牛收入高达10 万元。目前,全嘎查大小畜达2670 头(只),其中黄牛存栏884 头,奶牛存栏614 头;拥有优质牧草基地2500 亩,建设永久性窖池96 处,每年窖贮牧草500 万斤。

  乌日塔白乙工作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成败皆由人。

  2004 年秋季,做完“食道癌”手术的乌日塔白乙体重已降到不足45 公斤。一天,他来到了哈图塔拉甸子上,望着甸子东端由于多年洪水冲刷形成的一座侵蚀沟,地下水出漏,就如同人体血管出血,造成肌体贫血一样而使土地干旱。于是,乌日塔白乙产生一个大胆想法:建一座水库。说干就干,他跑上跑下,经过多方协调,2005 年春天哈图塔拉水库工程正式开工了。在水库建设中,他带领全嘎查群众投工投劳,每天都拖着疲惫的身子坚持在工地上,一会儿扶尺子,一会儿修边埂,在场的人都看不下去,大家纷纷劝他回家休息,可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他。他说:“我在不在工地不一样,我怕群众出工不出力,耽误了工期。”工地人都开玩笑地说:“乌书记不是凡人,是个‘神’,一个身患重病并做大手术的人怎么就有那么大的精神呢?”过去只是2 -3 米深的小沟,如今已建成坝高为8.5 米,正常蓄水28 万立方米,防洪蓄水达58 万立方米的水库,不仅改善了嘎查的生态环境,还新增浇灌面积2000 亩。

  “我真的不敢说一声累,因为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干”

  由于过度劳累,“食道癌”已严重危胁到了他生命的延续,乌日塔白乙每天吃饭都觉得食道被刀刮一样疼,在乡亲们的劝说下,他来到了北京首钢医院。

  当得知自己得的是“食道癌”之后,头“嗡”的一下:“癌,这不就是死亡的前兆吗?如果我死了,我的追求、我的理想、我的事业都将半途而废,对我来说是多么大的遗憾啊!”冷静过后,他立即找到大夫,要求马上做手术,尽量延长生命的时间。但乌日塔白乙也想到了:万一下不来手术台怎么办?在做手术的前一天晚上,他把一同陪他来看病的连襟包建华叫到身旁,说到:“我万一下不来手术台,我会留下几个遗憾啊!我不是怕死,我已经活了50 多岁了,还有啥怕的呢,只是筹划好的几件事情还没办完,我不甘心啊!”

  为了让群众告别高氟水,喝上甘甜的自来水,杜绝地方病的发生,乌日塔白乙贷款进行水改工程,在他来北京之前,嘎查正在上自来水管道,因为管道挖的坑有两米多深,如果工程不尽快完工,那么深的管道,黑天又没有亮光,人或者牲畜掉下去都会有危险。“不知工程进展怎么样了”。乌日塔白乙在想。嘎查电线老化是个大问题,有些电线杆子快倒了,电线已经拖到地上,这是关系到群众用电安全的大事,必须尽快实施改造。乌日塔白乙与班子成员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由乌日塔白乙跑电力等部门协调资金,另一方面由村民们自筹一部分。就这样筹措了14 万元,不但把三个自然屯的低压线路全部进行了改造,还新上了三台变压器,架设了1500 延长米的高压线,不仅仅降低了用电成本,还减少了变电损耗。“新上三台变压器,还应多打几眼机电井!”乌日塔白乙在想。

  哈图塔拉嘎查地处塔敏查干沙带南缘,16 年前,森林绿化面积为2700 亩,森林覆盖率为16 %,如今,哈图他拉嘎查的林地面积已达9000 亩,森林覆盖率为38.4 %。“能否再开展一次大规模植树活动?”乌日塔白乙在想。

  ………

  “不能再等了,我要出院。”手术后的第5 天,乌日塔白乙找到主治大夫:“大夫,我这个人是操劳的命,手术完事儿了,我现在也见好了,让我出院吧!”大夫吃惊地盯着他:“这么大的手术,做了六个多小时,别说你这样瘦弱的老头儿,年轻人也得休养几个月,这不是拿生命开玩笑吗?氧气还没撤,刀口还没拆线,说啥也不能出院!”“大夫,我们家乡很困难,好不容易争取资金上了一些项目,我不亲眼看着心里不踏实啊!我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不能在这躺着混时间了,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呢!”………

  一次、两次,乌日塔白乙见着大夫就磨,无奈,大夫只好在他手术后第11 天批准他出院。

  得知乌书记回来了,旗里的领导来了,老少乡亲们来了。亲戚朋友来了………

  “孩子,你能回来是咱哈图塔拉人们的福分啊!额吉从来不迷信,可打你去北京我就天天祈祷:阎王爷要从哈图塔拉勾条命,就勾我这70 多岁的老太婆吧,不要让我的好孩子离开他的父老乡亲啊!”乌日塔白乙的入党介绍人75 岁的程淑贤边说边哭。

  嘎查达(村主任)石庄哽咽着紧紧握住乌日塔白乙的手说:“乌书记、乌书记………!”

  贫困户尼玛的女儿边哭着边把一只鸡硬塞到乌日塔白乙老伴儿的手里,说:“大娘,我阿爸让您给大伯熬点儿汤喝!”………

  乌日塔白乙感动了,他忍着旅途颠簸带来的疼痛,微笑着说:“乡亲们,孩子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我乌日塔白乙在这儿发誓,只要我不倒下,我就为乡亲们做事!”

  第二天,乌日塔白乙在老伴儿的搀扶下,早早地就来到了自来水管道的工地。大伙都恳求他回去休息,他说:“我真的不敢说一声累,不敢说一句我要休息一天,因为我还有太多的事没有做!”

  哈图塔拉嘎查由三个自然屯组成,道路坑坑洼洼,扭扭歪歪,特别是到了雨季,村民行走更难。为了改变村容村貌,乌日塔白乙在嘎查开展了“爱我家园、营造良好环境”活动,启动“三纵六横”村屯街路整体改造工程。全村老少齐动手,一鼓作气拆掉了3000 延长米的围墙、12 个门垛、6 个猪圈、清理4 个场院、12 个粪坑、将路面拓宽14 米,并且把主要街道铺成沙石混凝土路。他与班子成员带领群众修筑村屯路5200 延长米,道旁绿化植树4000株,2004 年完成春季大地绿化300 亩。

  带病坚持工作的乌日塔白乙还两次赴辽宁省开原、铁岭等地考察,与当地的养鸡场签订了“原料和销售两头在外”的肉鸡养殖协议,每年纯收入可达20 万元。扶持了部分村民发展肉鸡养殖。此外,经多方联系和洽谈,他将嗄查采石场承包给外地客商进行开发,不仅安排当地60 多人就业,而且每年还为集体经济增加一笔收入。

  50 多年的人生之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然而,他像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永不满足地寻找着更高的进击目标,又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永不停歇地酿造着美好的明天。

  “我是一个穷苦人,所以看不得别人受苦”

  乌日塔白乙出生于库伦旗三家子镇塔林嘎查一户贫困家庭,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他出生第三天,就被哈图塔拉嘎查的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抱走,成了他们的养子。也许是乌日塔白乙给这对夫妇带来了福音,自打他进入这对夫妇的家门后,养父母接连生育了五个孩子。对养父母来说是喜事,可日子过的更紧巴了。可就是在这样穷得叮当响的日子里,养父母还是让他读完了初中。

  就在乌日塔白乙20 岁的时候,操劳了一辈子的养母得了绝症,于是他就背着养母踏上求医之路。…………钱花光了,养母的病也没见好,不久便去世了。当时他最小的妹妹才两岁,养父又患上了肺结核和肺囊肿。从此,乌日塔白乙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风里来雨里去拼命干活,维持七口人的温饱。正是这样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与贫困抗争的意志,激发了他脱贫致富的决心。

  乌日塔白乙说:“我是一个穷苦人,我经历了苦难的生活,所以我看不得别人受苦。”

  为了让嘎查特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乌日塔白乙抽空就到贫困户家出谋划策,没钱帮钱,没物帮物。村民高娃家生活特别困难,她丈夫有病,两个孩子还小,为了给丈夫看病,她家外债高筑。乌日塔白乙不仅自己掏腰包,还动员村干部捐款给她丈夫看病,共捐款1000 多元。村民尼玛家人口多,一家7 口,媳妇身体不好,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连牲畜都没有,到了该种地的时候,尼玛就出去借牲畜。乌日塔白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乌日塔白乙就与尼玛结成帮扶对子。无论是种地、打场、打井、盖房、看病,乌日塔白乙样样都帮助他。如今,尼玛家摆脱了穷困,盖起了四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和三间仓库,陆续添置了彩电、摩托车、拖拉机、粉碎机,老伴儿的病也好了,儿子也娶上了媳妇,年人均收入达万元以上。

  残疾人陶格套巴雅尔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为了母子两生活得好一些,乌日塔白乙决定他们母子二人的生活由嘎查全包下来。村民王晓华是嘎查特困户,春季,乌日塔白乙帮助她家买种子化肥,冬季,乌日塔白乙给她家送米送面。听说她丈夫有病在市里住院,乌日塔白乙跑到医院来看望。

  哈图塔拉嘎查贫困户有14 户。乌日塔白乙跑到旗扶贫办,争取到21 万元扶贫款,为这些贫困户买来98 头奶牛,引导他们发展奶牛产业,让他们摆脱了贫困,步入富裕户的行列。

  养鸡大户唐树生勤俭执家,打算办养鸡场。乌日塔白乙听说后,主动陪着他到辽宁开原、铁岭考察,扶持他成为养鸡示范户。唐树生缺钱买木料盖鸡舍,当时正是乌日塔白乙身体最弱的时候,他听说后,自己掏出钱来帮助唐树生到旗里买了木料,又帮他建起了养鸡大棚。使其很快成为带头致富的先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之后,哈图塔拉嘎查相继涌现出种田能手杨德山、养牛大户石桩、养猪状元阿民乌日塔、运输大户许留柱、多面手乐喜等富裕户,个人存款都在十万元以上。

  “抓两头带中间”是乌日塔白乙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两头”指的是“穷户”和“富户”。乌日塔白乙常说:“我们既要‘扶贫’,也要‘扶富’,只有一部分农户先富起来,才能带动全村人共同富裕。”

  这些年,乌日塔白乙到底出了多少钱,为集体办过多少事,帮助过多少人,在乡亲们心中永远有一本抹不掉的账。

  “孩子们都能上学,我心里就舒坦了。”

  经济的发展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初中毕业的乌日塔白乙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由于嘎查贫困,嘎查小学仅有的六间破烂危房,檩子断的断,窗户扇掉的掉,雨天漏雨,风天透风,老师学生遭罪不说,上课时还要提心吊胆。没办法,30 多个孩子有时到五保户家中上课,有时到校长家上课。

  1991 年,乌日塔白乙抓住全旗开展“教育年”活动的契机,四处奔波。争取了部分资金准备盖校舍。为了节约开支,4 月份的一天,乌日塔白乙和校长骑着摩托车去辽宁四堡子附近的三家子砖厂买砖。刚走半道,摩托车就坏了,前不着村,后不靠店,只能推着走。好不容易来到一户人家,把车子修好,老天又下起雨来。因为工地还等着砖用,时间又很紧迫,他俩只得冒雨赶路。由于路滑,摩托车车轮胎辐条里也总是塞泥,走一会儿就得停下来收拾一遍。就这样摸黑顶雨走走停停,等到了砖厂时,已经是第二天清晨了。

  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如今哈图他拉嘎查小学已经拥有了按“三室一库”标准建设的教室21 间,全嘎查适龄儿童全部走进了学校。

  乌日塔白乙说:“我们宁可自己苦一点儿,也别苦了教育。孩子们都能上学,我的心里就舒坦了!”村民那苏乌日塔的三个孩子都在读大学,生活不宽裕,乌日塔白乙就发动群众捐款资助三个孩子上大学。他自己带头捐了200 元,大伙你10 元,他5 元,共捐了2000 余元钱,解决了那苏乌日塔无钱供学生读书的燃眉之急。

  就是这样一个只有736 口人的嘎查,已培养出了39 名大专以上的学生。

  为了让广大农牧民也能学到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种植养殖水平,嘎查还创建了一个文化室,投资17 万元建立了农牧民培训中心,配有彩电、放像机等教学设备和文体器材,订购了上千册图书和各类报刊杂志。每到农闲季节,党支部经常在这里举办学习班,向群众传授种养殖实用技术。还经常组织开展球类、棋类比赛等群众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乌日塔白乙说:“教育不只是在学堂里,课本里,要想增长知识,更多地要到社会中去实践。”他鼓励剩余劳动力出外打工,这样既能提高经济收入,还能掌握一些市场经济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外出打工人员把外面的市场经济理念带到嘎查来,让更多的村民从小农意识中解脱出来。

  他让二女儿起带头作用报名外出打工,之后大伙也纷纷将孩子送出去打工。现在,乌日塔白乙的二女儿已在北京成家,还拥有了自己的美容店。嘎查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0 多人,每年可挣回30 多万元。

  在嘎查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记者看到有这样的奖状:1995 年,该嘎查由镇级文明嘎查晋升为旗级文明嘎查;1997 年,嘎查被评为全旗“安全小区”;1998 年以来,党支部相继多次被库伦旗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全嘎查182 户中,“十星级文明户”达150 户。

  有耕耘就有收获。昔日的“硬甸子”已经变成了淌金流油的绿色宝地。近6000 亩耕地田成方、林成网,水浇地扩大到2000亩,人均纯收入较90 年代翻两番。嘎查家家户户住上砖瓦房,喝上了自来水,三、四轮等大小农牧业机械也陆续开进农家大院,彩电、冰箱、摩托车等物品也都进了寻常百姓家。

  “我对得起全嘎查老老少少,惟有对不起我老伴儿。”

  大凡能做大事之人,都给人风风火火、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形象,而乌日塔白乙却给人斯斯文文,和风细雨之感,憨厚而不失精明,自信但不骄狂,谦和但不卑怯。人们敬佩他的经营决策,羡慕嘎查变化之快,他却微微一笑,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好班子”。

  乌日塔白乙为人正直,办事公开,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工作中,他狠抓党支部的政治思想建设,组织作风建设。注重把懂政策、有能力的人充实到支部中来,在学习和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每位班子成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决策上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营造了浓郁的民主议事氛围。一切决策都由“两委”班子集体研究,都要征求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嘎查每个季度都要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心声。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对于集体账目每半年清查一次,全部公示于众,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党组织注重培养后备干部和发展新党员。

  古人说:身不正不足于服人,言不诚不足于动人。作为支部书记,乌日塔在要求别人的同时,更要求自己要给全体班子成员做出样子。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撞时,他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不做向亲护友、营私舞弊的事儿。有一次,嘎查的采石厂要发包,一个亲戚找到他,暗地里和他商量承包的事,并许诺给他好处,结果让乌日塔白乙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他说:“公家的事,就要公开办,大家一起来竞争,哪能看在亲戚的份儿上,办那些偷偷摸摸的事儿!”到现在,那个亲戚还说他“不进盐精儿”。

  为了铺平嘎查道路,嘎查启动了“三纵六横”村屯街路改造工程。由于牵扯个人利益,个别人开始骂街、打横。乌日塔白乙不听邪,结果惹来一系列报复。一天深夜,他家门窗玻璃被飞砖打得粉碎,院里的5麻袋土豆被扔一地,他还多次接到匿名警告电话。面对这种情况,他毫不动摇地说:“我是嘎查党支部书记,只要对乡亲们有益我就坚持到底,决不能被个别人的恐吓吓倒!”

  1996 年,连日的大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乌日塔白乙带领群众抗洪抢险。一处险情,沙袋一放到水里就被冲走。就在大坝要决口的危急时刻,他跳进洪水里,侧卧在口子上堵住水流,乡亲们垒起了沙袋墙,保住了大坝。乡亲们从泥水中把他拽出来后,他又去北甸子检查水稻去了,等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家新翻盖的房子因为屋顶还没处理好,已经漏得不到成样子,屋里的水已经没过了脚面。他的老伴不但没有埋怨他,反而心疼地说:“你累坏了吧?嗨,家里成这样儿了,让你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一句话,让这位拼搏在“硬甸子”上的硬男子掉下了眼泪。他说:“全嘎查的老老少少我都对得起,惟独对不起你呀!等有时间了,一定要带你逛逛商场去。”老伴儿摇摇头,乐了,说:“你这话都说多少年了,你究竟啥时候有空儿啊?”两个人都乐了。

  半世慷慨事,唱来鬼神惊。多少年来,哈图塔拉嘎查的人们是怎样地在努力追求一种和谐与互助。当文明、富裕、和谐的家园建起来的时候,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时候,当党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得到落实的时候,人们感谢党感谢政府,更感谢党的基层好干部乌日塔白乙去践行党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乌日塔白乙的过去如一首铿锵的诗;乌日塔白乙的现在如一曲激昂的歌。那么乌日塔白乙的明天呢?乌日塔白乙的工作日记里这样写到:五年后,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 元;2.养牛业做大做强,奶牛发展2000 头,育肥牛出拦3000 头;3.农牧业比例:畜牧业占60 %,农业占40 %;4.壮大集体经济,改变村容村貌,让百姓过上平安祥和的日子。

  花果飘香染春色,世外桃园又一村。我们期待,这位守望着“硬甸子”的蒙古汉,会用自己的一片赤诚在23400 亩的硬甸子上再一次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凯歌。 (文/李月娟 摄影/张力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