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洒满河湟 海东支农工作访谈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9:17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春回河湟。一阵阵暖风刮开了封冻的土地。备耕春耕的热潮漫山遍野地涌开了。

  在田间、在村头,随时可以听到这样的感慨:

  免了“皇粮”,种地国家还倒补贴,这样的好事儿人老几辈子没见过。

  娃娃上学不出钱了。

  这不,庄稼人看病也有了保险。

  庄稼人们赞叹着,种田干活的劲头高涨,致富的信心实足。

  春天的阳光是温暖的,它催绿了河湟山川;还有一缕缕特殊的“阳光”,它催生了河湟农民的希望。这就是公共财政的阳光。

  近两年来,海东地区130多万农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公共财政温暖的阳光。财政如何支持“三农”?公共财政究竟给海东农民带来了哪些实惠?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来到海东地区财政局,对局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

  谈到去年的工作时,地区财政局办公室主任唐海燕说,仅财政支持“三农”这一块,值得点击的有三件深得人心的大事:一是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二是落实了对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资金;三是提前三年实现了新型合作医疗对农牧民的覆盖。

  唐海燕在电脑中检索着有关去年全区财政工作的资料。她说,去年全区财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很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预算任务,全面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财政工作目标。

  海东是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135万,占全区总人口的87%。因此,财政工作的重心在“三农”。如果这一块搞不好,财政工作就无从谈起。我们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紧密围绕“三农”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唐海燕边说边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份资料。2005年,在支持“三农”方面,财政支持各项事业和生产发展项目资金47320万元,较上年增加9923万元,增长26.5%。其中支农资金12747万元,扶贫资金12113万元。免征农业税及附加3242万元,使全区农牧民人均增收23.95元,兑现粮食直补政策资金1066万元,兑现率达100%。

  在对农村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支持方面,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12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非寄宿制贫困生给予生活和学习补助;为全区农村21.1万名中小学生给予免教科书补助,减轻了农村贫困家庭负担。在全区六县全面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115万农牧民得到全部覆盖,提前3年实现了覆盖目标。

  在这一组组数字里,记者看到了地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人们为支持“三农”而殚精竭虑、辛勤工作的身影;

  在这一组组数字里,记者看到了海东广大农牧民感受公共财政阳光的喜悦。

  支农扶贫是海东财政工作的主旋律。地区财政局农财科科长王玉英说,近年来,全区财政支农扶贫工作呈现“三高”态势,支农扶贫项目日益发挥效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王玉英拿着一沓资料对记者说,近几年来,财政支农扶贫工作一年比一年大,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这方面做的工作实在太多了,真不知从何谈起。我就捡重要的谈一谈。

  她说,财政工作离不开数字,只好先提供一些数字。近年来,财政支农扶贫工作呈现“三高”:专项资金投入增高,去年全区共投入各类专项资金24860.8万多元,比上年增长34.6%,重点支持了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扶贫开发工程、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整村推进等工程;地、县支农扶贫支出增高,去年全区支农扶贫支出为调整预算的35162万元,比上年增长23.8%;资金到位率增高。

  从这“三高”中可以看出财政向“三农”倾斜的力度。

  接着,王玉英向记者介绍了几个项目的实施情况。

  投资20万元,于2004年底完成的乐都县辣椒产销协会项目,在辣椒生产经销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协会新建了10个财政服务站,培训种植户和经纪人3500人,拓展销售市场,受益的辣椒种植大棚近万栋,生产的紫皮大蒜畅销国内外,使项目区13个乡镇7000余户的农民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2005年完成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牛羊养殖协会项目,有效降低了分散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效益,230余户农民年增加收入17万元。

  投资100万元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三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成优质油菜繁育基地1000亩,使项目区861户农户户均纯收入增加968元。

  平安县奶牛养殖科技扶贫项目自2004年实施以来,共引进黑白花奶牛40头,项目受益户年获纯收入36000多元,户均4000多元。

  2004-2005年,全区共在146个贫困村大规模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投入资金1亿多元,扶持项目537项,项目覆盖贫困户2.6万户12万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为贫困地区群众稳定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

  “直补”,是党中央国务院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王海莲说,全区2005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已全部兑现,让种粮农民得到了实惠。

  王海莲(地区财政局经济建设科科长)说,对种粮农民每亩地直接补贴的钱不算多,但意义非常重大,对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去年,全区对种粮农民直补资金1066万元,受益农户达30万户、人口133.5万人。地县政府和财政部门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严格把关,使粮食直补工作从资金拨付、发放、兑现等环节环环相扣,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在兑现直补资金过程中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利民、便民。各村对补贴面积和金额都推行了张榜公示。公示15天群众无异议后按照公示面积和金额发放直补资金,并保证将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农民最关注的两个话题。贺建军说,能看得起病、念得起书,农民打心底里高兴。

  贺建军(地区财政局行政财务科科长)深有感触地说,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农民没有不叫好的。全区每年中小学义务教育减免和补助各种费用达3600万元,比农业税减免还多300万元,这不仅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也成了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两免一补”机制运行过程中,海东财政部门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为确保各项资金落到实处,今年春季开学之际,海东行署组织检查组,由行署主管领导带队赴各县检查“两免一补”落实情况。各县财政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全部拨付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在开学之前给各学区(校)预拨了部分运转经费,免费教科书按时发放到了学生手中。化隆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农村学生义务教育实现了零收费。今年春季支付“两免一补”资金1799.4万元,惠及全区农村21.1万名中小学生。

  农村娃娃念得起书了,贫困农民也逐渐能看得起病了。全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稳步实施,到去年年底,参保农民近115万人,参合率达86%以上。这项制度的实施,使农民患病后及时医治的水平有所提高,因病返贫的现象有所遏止,特困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有所缓解。

  今年海东的财政盘子如何转?魏兴源说,一句话,围着“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

  魏兴源(地区财政局局长)谈话显得干练自信,对全区财政工作,他心中装着一个清晰的蓝本。他说,财政工作涉及范围广,也很复杂,但作为一个农业区,要进一步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更好地为“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更好地为构建和谐海东服务。

  他很有信心地说,要更多地为“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服务,首先要抓住机遇,结合海东实际,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大力培植财源,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创新财政管理,做大财政这块“蛋糕”。否则,一切承诺都是纸上谈兵。

  在努力做大财政“蛋糕”的基础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落实中央和省上的财政政策,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结构调整、科技推广、生态保护等项目;支持整村推进和产业化扶贫措施;支持对农牧民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支持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支持落实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兑现奖励扶助政策;支持落实种子和农机补助、粮食直补政策,力争财政支持“三农”的投入较上年有较大增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过努力,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温暖更多的海东农民兄弟,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实惠,朝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稳步迈进。(作者: 甄岩 建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