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课:老师只拎密码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9:29 解放日报

  

上课:老师只拎密码箱?

  黄曾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彭薇摄

  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一个中学老师,上课只拎个密码箱。

  教参没有,课本没有,也不布置作业,可结果却令人震惊———

  近三年来,在他的指导下,200多位学生获取专利近400项,平均每3天一项专利诞生。在2005年世界工程师大会“未来工程师分论坛”上,为学生所设的26个奖,他指导的学生就拿走9个;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研究课题竞赛设奖48个,他的学生获得28个……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上课的密码箱到底有什么秘密?日前,记者偷偷旁听了他的一堂课……

  台下学生张大了嘴

  这老师名叫黄曾新。

  向明中学高一(九)班,一说起这位科技指导老师,学生们雀跃,“我们都要听他的课。”

  学生葛瑞喜滋滋地对记者说:“四个字,有趣、轻松。没压力,没课本、没作业,上课只要看他的实验,似乎还没有考试……”

  铃响了,只见头发已有些花白的黄老师,拎着一个密码箱昂首进来了。

  “那是他的百宝箱,每节课都拎,不知道他今天变点什么出来。”葛瑞悄悄说。

  推了一把眼镜,同学们就笑,黄老师却开门见山一个下马威,“同学们,抓紧时间。这节课,我们有20多个实验要做。”一句话引得大家倒吸一口气,“天那,这得多大强度。”

  “啪”地打开密码箱,黄老师拿出的是两块条形磁铁,一碰,磁铁牢牢吸在一起。“大家都知道,磁铁的这个‘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物理现象。按你们所学,这两头能吸在一起的,应该是异极,调个头就应该排斥了?”黄曾新一边说,一边演示,把一块磁铁换个头,谁想“啪”一声,两块磁铁又吸住了。同学们不由叫了一声,奇怪了。

  “什么原因?”台下的学生张大了嘴巴。黄老师解释道,“问题就出在这两块磁铁磁性不同,有一块是强磁。当一块磁铁的磁力远远大于另一块时,有可能改变另一块的磁场分布,原本同极也能相吸。做这个实验,我只想告诉大家,看似已成真理的知识,也是有条件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今天的课就来讲磁。”

  话音未落,他又从密码箱里掏出一块条形磁铁。说来也怪,磁铁一般的磁极都应该在两头,但这块磁石的磁极检验后却在上下两面,“其实也很简单,工厂里就能经常见到这样的磁铁,有时候需要磁铁的磁极这样分布,就把一块普通的磁铁平放在两块通上电的强磁中间,就能让磁极重新分布,这个过程叫充磁。”

  接下来的黄老师,忙得不亦乐乎,指南针、马蹄形磁铁、磁粉、电线等等齐上阵,磁畴、软磁、硬磁、半硬磁……一个个崭新的名词听得同学们连连点头,黄老师更是眉飞色舞。

  “知道为什么给你们讲磁?过去105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是研究磁的,现在很多问题中有关磁的问题还没解决,谁都有可能发现新的磁现象,得诺贝尔奖。”

  “其实,世界万物都是有磁性的。医院里的核磁共振听说过没有?那是什么原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检测你们脑细胞中的微小磁性变化,来判断细胞是否生病的。”

  “家里的电饭锅,为什么滚着沸水却一直不跳闸,米饭刚焦一点就跳?这还是磁。磁铁遇热到一定温度后,会失去磁性,这个温度叫居里点。电饭锅下面是一块磁铁,它的居里点是105摄氏度,沸水只有100摄氏度所以不跳,但米饭一焦,就过了。”

  从工厂到家庭,一个个的实验贯穿整个课程中,从课堂讨论,到实验,再到提问,又到一个新实验。黄曾新拿着实验器材满教室走,看得学生啧啧称奇。

  40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下课,七八个学生围住了他。记者问旁边的学生王欣感受,“以前根本没这么上过课的,过瘾,真过瘾。”

  他要学生“自找麻烦”

  下课后,黄老师把我们领到他在学校的宿舍。没想到,进入宿舍前,还得穿过一个实验室,黄老师的宿舍就在实验室的最里端。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唯一的书柜上堆满了资料,一张单人床。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来找他。

  说起教育,黄曾新的喜怒哀乐立刻无比生动。“我父母很注重教育方法,从不压制我的爱好。我那时喜欢逛商店,每个商品我都把用途、性能搞清楚了才罢休。”

  黄曾新1967年从复旦附中毕业后,随父母一起支内去了安徽黄山的跃进机床厂。生活的变迁并没有改变他爱琢磨的脾性,10年里,他熟悉了厂里车钳刨磨铣锻等所有工艺。“1975年,我有了第一个发明。其实也很简单,我就改进了一个在机床高频淬火过程中的感应加热圈,让以前只能在机床上固定淬火,变成可手携式的。我只是嫌老机床太麻烦才改,谁知道竟然填补了国内空白,国家热处理协会都为我开大会。那时候,我开始明白,发明的关键,是要敢于‘自找麻烦’,向常规挑战。这也是我现在一直告诉学生的。”

  就这样,黄曾新先后发明了“可变频感应加热炉”、“全屏蔽装置”、“双水内冷同轴电缆”……因为成果突出,1978年他作为上海代表出席了全国科技大会。两年后,黄曾新决定自己开发各种家用电器,自办企业。到1999年进入向明中学做校办厂副厂长时,他已有了100多项专利,并获得上百个发明创造奖。

  “后来学校要开设研究型课程,校长找到我,让我给学生开一门‘创造课’,结果一发不可收拾。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他们了解发明创造产品化、商品化的流程,如何申请专利,如何体会到发明创造的乐趣。”

  “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老师教的,家长希望的,学生学的,都还围绕着一个高考走,不考不学,这其实非常功利,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而我要告诉他们的是,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其实和生活息息相关,大有用处。生活中发现了问题,要敢于‘越雷池’,哪怕最后不成功也不是失败。在我的课堂上,可能考试完全用不到,但这种全新的体验会一辈子忘不了。这就是我授业的目的。”

  “异想天开”源自好奇

  正是因为黄曾新的课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于是就有了这一项项“异想天开”———

  用来洗包粽子叶片的粽叶清洗机、用来处理禽畜粪便的禽畜粪便烘干机、能自动追踪太阳的日晷、能为你自动翻乐谱的乐谱架、便携式家用电器测漏电仪、又能遮太阳又能通风的窗帘、为小狗洗澡的机器……

  现为上海交大大二学生的蒋晓,就曾是黄老师的学生。她发明的“便携式家用电器测漏电仪器”曾获得2004年全国英特尔创造发明大赛二等奖,她也被评为上海“明日科技之星”。

  “说来也是巧。高二时物理老师布置课外作业,就漏电问题寻找思考题。回家后我看到家里的老电饭煲就想,这老电器漏过电,还电过我呢。有没有一种便利的仪器,一下就测出它们是不是漏电。”

  小蒋去请教黄老师,黄老师立即说这个想法好,并告诉她,目前只有检测机构才有测漏电仪器,这种仪器需要高电压才能“激活”,而平时生活中无法获取,如何寻找高电压激活物,将是整个课题的难点,并介绍了一些指导书。

  按照黄老师的引导,蒋晓臖开始留心自己生活中的高压替代物。“一开始想用家里的电蚊拍,但发现电压不够;后来看书,又想到用手摇式发电机,但电压还不够,而且耗费人力。就这么坚持找了一个多月,越来越觉得难,当时我已初步感到探索的艰辛了。”

  回味当时的情形,蒋晓臖觉得,“整个寻找的过程是最艰苦也是最有趣的。黄老师始终能鼓励我,和我一起实验,和我一起‘淘’零件,让我坚持下来。”

  终于,一次偶然看到电视中警卫手拿电警棍,小蒋心中一动。“能不能用这个做?向黄老师一说,他马上和我试,终于成功。真不敢相信,这种学习的方法和课堂太不同了,没经历过你是无法想象的,虽然很苦,但苦中有乐。”

  女生刘文洁,平时喜欢养小猫小狗,却常为替它们洗澡费时费力而头疼,于是动脑筋研发出一种集清洗、梳理和烘干于一体的宠物自动清洗机,一举获得第五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在向明中学,拦住两位高三女生,她们张口就说,“黄老师?高一时他的那些实验,很能开拓思路,至今记忆犹新,现在仍受益匪浅。”

  这点让黄曾新感到骄傲,“能让学生对一个实验终身不忘,学后感觉到学有所值,打破了哪怕一点点惯有的思维,这就是我的成功。而学生们的创造力一旦被激发,潜能是不可想象的。”

  校长许建苗对此深感赞同。今天的向明中学聘请了10多位科技老师,开设20多门科技类拓展型课程,组织29个社团,让学生自主选择,带着兴趣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因为,“学生通过创造,初步体会了什么是研究、什么是做学问,因而学会去关注自己的领域,这就是教育的成功。他们终身都会对此充满感激。”

  要有更多黄曾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少年儿童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曾担任教育部副部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认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必然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大力提高中国国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培育创新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

  可喜的是,早在2000年,上海就已经开始在普通高中开设研究型课程,推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

  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路教授告诉记者:黄曾新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脚踏实地,将研究型课程上到了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唤醒他们的创造潜力。所以,上海今天需要更多的黄曾新。

  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傅禄建也表示认同:“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每位老师的职责。而目前上海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也要求老师转变观念,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对此,傅禄建建议,教育要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爱好入手;其次,上海不乏研究所、科技馆、博物馆等优秀的社会资源,创新教育的“生长点”要积极延伸到校外。说到底,教育是全社会的事。

  本报记者 彭薇 梁建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