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媒:民进党要走出低迷 陈水扁须交出权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1:56 中国台湾网

  人民网3月31日电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社评指出,不断反省、批判及改革,一直是民进党创党十九年来,不断茁壮、进步的关键。目前有人以选举考量、权力分配,甚至派系恶斗,来解读民进党青壮派“立委”要求“党是会议”的诉求。无论如何,只要这波改革运动能够集结更多的改革力量,进而推动民进党内新一波的维新,就值得肯定。

  社评说,民进党这一波低迷景况当然事出有因。2004年台湾“总统”大选险胜后,
党政的主其事者并未体察到人民望治心切,仍一味以“新宪”、“正名”等政治口号动员群众。当年底“立委”选举惨遭“滑铁卢”,绿营声势立即急转直下。随后,陈哲男事件重创民进党清廉形象。更不可思议的是,当绿营已退守到十多年前欲以地方包围中央的防卫固守态势时,执政高层与党内菁英仍不知反省。执政高层以更激进的两岸路线固守自己的权力基本盘;泛绿政客如杜文卿、林进兴及邱永仁者流,则以粗俗苟且的心态,坐享执政利益。陈水扁的满意度与政党的支持度,于是如江河日下,一蹶不振。

  现阶段民进党所面临的不仅是支持度屡创新低的“危机”而已,更在于执政菁英与支持者所共同面对的“困境”;“危机”可用手段技术,甚或议题的转移来加以处理,但“困境”所造成的,却是集体焦虑与手足无措感。也因此,林为洲通篇的退党声明虽然悲壮感人,却未对民进党的未来提出任何具体可行的方向。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昨天的“党是会议”筹备会,除了程序问题,这场筹备会还标举不出任何民进党的兴革方向。

  社评表示,尽管如此,年轻“立委”敢于集体向民进党高层“呛声”,仍显示这个政党依旧有其民主活力。从脉络上,“党是会议”其实与半年前罗文嘉、李文忠等人发起的“新民进党运动”如出一辙。但不同于“新民进党运动”,这场清一色由新科“立委”出面号召的“党是会议”,成员更为年轻,几乎是一场民进党版的“后排议员”造反,其声音更为清脆响亮而弥足珍贵。

  半年前的“新民进党运动”最后无疾而终,有其结构因素:一、罗文嘉推动“新民进党运动”的选举考量过于明显。二、罗文嘉与李文忠两人派系色彩过于浓烈。三、高层冷漠以对,导致运动终于无以为继。由于距离最近的全国性大选仍有一年半时间,加上十多名新科“立委”横跨民进党各派系,“党是会议”在先天条件上,的确较去年的“新民进党运动”更为有利。也因此,民进党能否在这波新科“立委”号召的改革行动中翻身转进,执政高层,尤其是陈水扁的态度依旧举足轻重。

  社评提出,犹记半年前陈水扁在台北宾馆接见党籍“立委”时,即消遣自己的子弟兵罗文嘉,“不要分新旧(民进党)”、“好像冠上新的(新国民党连线、新国家连线),都没有好下场”。陈水扁不愿正面回应“新民进党运动”的诉求,立刻让罗文嘉等人身陷派系权斗重围,导致该运动无以为继。而此刻的陈水扁声望更低,民进党的处境更形艰难,难道还要以同样的手法打压党内改革运动,捍卫自己的权力高地?

  面对党内一波波呼吁改革的声浪,声望屡创新低的陈水扁的确更有权力流失的焦虑不安,但与其拉着民进党陪葬,死守自己的权力禁区,陈水扁不如正面回应“党是会议”的改革,让这股力量有机转化,形成自己执政的助力。“握紧拳头,你将一无所有,张开双手,可能拥有全世界。”曾经叱咤台湾政坛十多年的陈水扁,应该更懂得这个道理。

  社评认为,“党是会议”的主其事者可能经验不足,政见生涩,不过,这股素朴的改革声音,其实正是民进党存在台湾社会近二十年,却得以不断成长壮大的主因。台湾“总统府”及民进党中央表达参与“党是会议”的意愿,算是好的开始,但这还不够。当陈水扁等党政高层愿意交出权力、分享权力,谦卑地倾听人民的声音时,才是民进党得以走出低迷的关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