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的EMBA学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6:21 新世纪周刊 | |||||||||
-闫娜 这个EMBA课程与其他的培训不一样,因为它的授课对象不是企业主管,而是幼童 某个周日上午,在上海市中心的金融区
开讲的EMBA课程,与其他旨在培训商业领袖的课程设置没什么不同。这个颇受欢迎的EMBA班于两年前开办, 已经有1500名学员来此深造,负责人刘女士说:“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树立自信的方法。” 不过,刘女士的EMBA课程与其他EMBA不一样:当经济学或人际交往学的课程稍微多些时,她的学生会哭着嚷 着要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因为该项目的授课对象不是企业主管,而是幼童,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也只有6岁。公务员何家晨和 妻子都是成人MBA课程的学员,而他们3岁的儿子则是这个幼儿EMBA的学员。他说:“我儿子学得不错。他不怕在课堂 上发言,喜欢在集体活动中当带头人。” 孩子的标签性意义 对孩子抱以高度期望在中国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了掌握基础识字水平的几千个汉字,许多活泼的孩子都被变成了闷闷 不乐的学习机器。孩子们被皱着眉头的老师、严厉的父亲和母亲逼着学习的场景是儿童教育的经典镜头。 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承担了父母太多的期望,在中国图书市场上《神童》、《60招成就 天才儿童》等培养孩子的书籍都是畅销书。在中国的大城市,有60%的家庭将收入的1/3用于子女教育。 李虹彬5岁的女儿上的是北京一家私立托儿所,一周5天,每天从上午8∶30一直到下午5点,这还不够。李女士 还把女儿送到周末补习班上阅读、数学和音乐课。20多年前,很少有6岁的中国孩子能够阅读或做算术题。现如今,一流小 学录取时都要求学生至少认识1000个汉字,还要能背诵乘法口诀表。她的女儿“一星期做100道数学题,还能做速算” ,她本人对此也感到惊讶。 这种对待子女的方式,与强调家族荣誉和个人面子的亚洲伦理密切相关。印度德里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阿鲁那·布洛塔 说:“许多父母都想炫耀自己的孩子。他们会对人家夸口,‘我儿子是班上最棒的’或‘他要去外国留学’,孩子成了父母身 份、地位的象征。” 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亲戚朋友的孩子,他们都承认,“我们经常会忍不住比较”。近年来中国发生的 巨大变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正在经历从贫穷到富有的转变,那些原来养鸡种菜的邻居现在在大公司工作,还有的 私营企业在等待IPO。在这样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年代,许多人认为,只有傻子才甘心落后,只有最漠不关心的父母才对自 己的孩子放任自流。 如果现在的父母不督促自己的孩子争分夺秒,他们可能会遭到社会的非议。在香港,10岁的郑和鸣每周呆在学校的 时间是34个小时,并且还要上8小时网球课和3小时其他理科类课程。即便这样,“还是有人说我不负责任,因为大家认为 孩子学得不够多。”母亲张女士说。 进退两难的家长 整个亚洲的家长都像在经历一场战役,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好,认为加倍努力和一流的教育能提升孩子成功 的概率。现在孩子压力和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了媒体讨论的热点话题,许多家长对于自己的渴望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也非常担心。 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这样的冒险也是值得的。上海的家长杨梁涛说,“我是个学生的 时候,我每天只学习半天,下午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玩耍。”他认为给孩子安排满满的时间表“是太残忍了”,但是他的儿子同 样过着这样的日子,每天从早上6点一刻,到晚上10点都被排满,周末还要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参加国际化学比赛的培训和 练习英语。 那些不让孩子参加学习班的家长面临着社会的不理解,香港的美术设计师JOHN让孩子转出贵族学校的行为就让亲 戚感到非常困惑,“许多人把进入香港华仁书院看作是中了奖,但是我的儿子今年才有7岁,每天都要学习到晚上11点。不 仅搞得他很疲惫,我也很累。”他的儿子现在在一所国际学校学习,而且“看起来比以前更快乐”。 现在有许多亚洲的家长跟JOHN一样,认为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并不是培养孩子的最佳途径,但是,他们中的大部 分人对究竟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没有信心,在经历过困惑之后,经常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我真的不知道怎样做对我的孩子最 有帮助”。 转变要从“心”开始 近年来,许多日本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怀疑日本的教育体制,日本教育部最近几年采取措施,减轻学生的压力,采取轻 松的教学政策,减少学生在学校的时间。 这个教育政策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大量的公办学校的学生转学去了私立学校,在过去的四年中,公立学校的入学率下 降了3%,而进入私立学校的学生则上涨了10%。“家长对孩子的投资越来越多,而且进入私立学校的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 ”,一所私立学校的副校长说,“如果家里承担不起私立学校的费用,他们会让孩子参加课外培训。”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的 家长大都是因为对公立学校的教育方式不满意。于是,国家减轻学生负担的努力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有销路的”技术,这并不是个经济术语,而是午饭时间和晚上睡觉前每个家庭都会 谈到的主题。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家长是用非常古老的视角在看待这个问题。他们认识不到,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真正的成就应该 是创造性的,而不被限制在传统的职业范畴之内。只有这个观点广泛地被亚洲父母接受后,教育的改革才真正可能实现。 对日本的教育体系做了众多论述的HirohitoKomiyama说,经历过填鸭式教育的孩子经常会EQ得分 很低,那些没有学会与人沟通的人同样无法在当前的社会中取得成功。韩国的教育学者补充说,以前,教育是人在社会上出人 投地的惟一方式,现在的孩子家长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但现在他们所做的是把20世纪的价值观强加 给21世纪的儿童。 南洋理工大学的学者EstherTan说:“虽然有个学习很好的孩子让父母自豪,但我所看到的家长都由衷地希 望自己的孩子幸福,而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中国的儿童教育能否发生变化,关键在于,家长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在中国,已经有人开始意识到给孩子施加的压力过大,每一个人——包括父母和孩子,都非常有必要让自己歇一歇、 喘口气。北京市亚运村第二幼儿园园长冯淑兰表示,她屡次拒绝了家长要求加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的请求,她认为这对孩子的成 长没有好处。冯女士说,“我跟他们说,跟孩子多聚聚对孩子有很大益处,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快乐。如果忘了这个,上再多的 课也没用。” 资料来源:《时代周刊》亚洲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