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向毛主席诉求自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6:21 新世纪周刊

  对话“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主编萧延中教授

  -本刊记者/张凡

  毛泽东是被画了引号的政治符号,对他的解读其实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体现的是人们对基本平等的普遍诉求 在

  正在热销的《毛泽东传》只是今年出版的

  《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从》的七分之一。作为丛书的主编,萧延中教授深谙毛泽东热背后的社会动因以及中外学者的研 究异同。

  西方学者眼中的毛泽东之谜

  新世纪:国外关于毛泽东传记的版本有很多种,为什么选择这一本传记作为“毛泽东研究丛书”系列的一种?

  萧延中:数年前,在最初策划《国外毛泽东研究丛书》的时候,我们大概提出了近30本国外学术著作以备遴选。我 主张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不应当被排除在“学术著作”之外的道理很简单——叙述也可能深刻。那种认为似乎只有“论证” 才能达到“深刻”,而叙述只能反映浅薄表层的想法,其实才是错觉。

  在西方世界,仅就传记体的毛泽东传一类的著作,不下二十本,选择特里尔的《毛泽东传》,是因为作为一位当代中 国问题的研究专家,特里尔体悟毛泽东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找到了一个既非纯政治、纯哲学、也非纯心理、纯文学的恰当的结 合点。特里尔不仅是一位记者,更是研究毛泽东的专家,是一位学者型的传记作家,这是选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的研究 在国际上属于一流的水平。特里尔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作为人的毛泽东。他是站在两者之间,有一个非常好的角度。 他的语言非常有特点,也很有洞察力。

  新世纪:那么在西方世界研究者的眼里,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萧延中:基本的看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在西方的研究者看来,毛泽东是一个有支配力、很有权威、甚至是很专制的大 政治家。

  在与西方中国问题专家的接触中,我经常感觉到,在他们心目中,其实一直存在着一个难以抗拒的问题诱惑,那就是 :毛泽东凭什么从一个农民、一个师范毕业的小知识分子,仅用了20几年的时间,居然推翻了强大的政治统治势力,而一举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叫“天翻地覆慨而慷”!

  从1949到1976年的这段时间,毛泽东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如果没有一种智慧,没有一种力量,没 有一种策略,那绝对是达不到的。他们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破解这个深度之谜。特里尔的著作回答的也是这个问题。西方 大量的毛泽东著作其实探讨和研究的都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新世纪:中外研究毛泽东的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

  萧延中:中国人在研究的时候,可能会带着我们的经历,带着我们洗不掉的痕迹。这样观察他的时候,实际上带有我 们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在里面。

  但是西方人,在一定意义上是局外人,他们不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所以可能更少的和具体的利益相关联,也没有那 么多禁忌。通过他们的视角,用他们的研究和思想和我们的研究作一个比较,看看不同的政治环境下所成长起来的学者,当共 同涉及到同一个毛泽东的文本的时候,对同一个形象,他们得出结论有什么不同,也是对我们研究的一种参考、检验和借鉴。 另外,他们没有更多的介入中国的政治环境,西方的教育背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无法替代的新视角。他们认为毛泽东不仅是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不仅是中国的大政治家,也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最重要的一个政治家和思想家,要放到一个长时段 的时间上来看毛泽东。所以要在全球化的空间内做长时段的考察,这是一个纵横的毛泽东研究的坐标,也可以此来评价一本书 的好坏。

  解读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需要

  新世纪:毛泽东热在中国前后兴起了好几次,在这几次热潮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动因,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萧延中:中国人研究毛泽东,和西方不同的地方,有一种亲身的经历,有丰富的经验,这都是西方人达不到的。最终 研究毛泽东的突破,恐怕还是在中国。西方研究毛泽东,给中国的突破提供一些参考、借鉴以及全球化的视野。另外一方面, 中国的研究者,也有自己固有的局限性,因为无论是研究者,还是老百姓,其实每个人都是毛泽东的评论家。他们对毛泽东的 解读是不同的,这种解读在很大程度上所投射的是他们各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

  新世纪:现在好像特别明显的一个现象是,在网络上对毛泽东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形成两大阵营,甚至互相攻击。

  萧延中:其实,网上两派的评价都是对的,毕竟在潜意识里他们都承认毛泽东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之所以人们今天仍 然乐此不疲和毛泽东对话,有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有人对毛泽东的权力高度集中持激烈的批评态度,实际上体现的是他 们对政治自由真诚的向往。有些人对毛泽东支持小人物、打倒官老爷给予热烈的赞扬,他们体现的是对基本平等的普遍诉求。

  今天,人们评价毛泽东的这种一左一右,表面上看是非常矛盾的,是水火不相容的,但实际上无论他们持那种观点, 都是非常真诚的,都难能可贵。毛泽东对当今社会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无论你承认或者不承认。所以我说这种向往和这种诉 求,是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晴雨表。

  毛泽东是一幅政治地图

  新世纪:怎么理解这个晴雨表呢?

  萧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已经不是过去的,作为一个实体的人。他应该是被画了引号的政治符号。人们对于 政治符号的解读,实际上体现的是自我的一种愿望、诉求,甚至是不满或者别的什么,总之是一种自己的情感。

  今天社会所真正需要的,不是划到左或右的阵营里,而是要寻求二者之间的一种基本的平衡。这就是政治自由的真诚 向往和基本平等的普遍诉求之间的平衡。

  对毛泽东评价的社会意义,实际上是给我们解读当代社会提供了一个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从这个系统当中,我们能 更清晰的看到我们这个社会缺乏什么、需求什么,以及我们应该通过这种现象分析出将来应该如何做。

  应该说,这两种平衡,不但毛泽东没有做到,即使在我们的改革开放时代,也没有完全做到。所以就导致了人们要么 强调毛泽东的一个方面,要么强调毛泽东的另一个方面。实际上,人们内心所渴望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由和平等的平衡。

  今天,从人们对毛泽东的基本看法中,可以让我们更多地读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图解。对毛泽东的一种完全不同的、 多元化的评价现象,实际所透露出的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的一种丰富的、不完整的、有缺限的政治地图。

  对政治符号关怀是负责任的表现

  新世纪:这种评价和这种对话所形成的毛泽东热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

  萧延中:现在的毛泽东热,和文革期间的个人崇拜不是一回事情。我把它叫毛泽东“myth”(

神话)。毛泽东“ myth”和个人崇拜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个人崇拜在于那种对活人,对伟大指示莫名其妙的个人追随。这种追随包含着个 人明确的或者潜含的一种利益,一部分人认为毛泽东是一种理想的化身、真理的化身,跟随毛泽东是为了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 途径。另外一部分人不排除受某种影响,是不得不为之。

  毛泽东已经去世30年,那些限制性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起作用了。网络时代,人们可以匿名发表任何真实意 见。所以,现在的毛泽东热,是人们想通过毛泽东的经历、政治措施以及思想与之对话,来解读自己对现代人际社会的一种答 案。无论这个答案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人们也要通过和一个政治符号的对话,去实现这种需求。通过对他的赞扬和批评这样 一种途径,来曲折地反映人们对于这个国家的发展,对于国家将来的一种趋向的关怀和诉求。

  新世纪:您怎么看待毛泽东热?

  萧延中:毛泽东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在这个新时代里,还是需要毛泽东的思想政治遗产的滋养,这种遗产其实 包含着很多政治智慧。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一般的民众,对毛泽东的政治符号的关怀,是对这个民族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特里尔说“毛泽东是中国的一面镜子”,我认为毛泽东是一面多棱镜。毛泽东不仅在今天,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 内,都会被中国人津津乐道,都会成为中国人评价当下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一个参照系,一个晴雨表,或者是一种间接的象征 形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