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毛学:国外渐冷,国内正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6:21 新世纪周刊

  ——本刊专访《毛泽东传》全译本译者胡为雄教授

  -本刊记者/张凡

  国外毛学已经冷下来,写传记已过时,更多人开始研究邓小平、江泽民,而国内只要是毛泽东的书就好卖

  毛泽东热正经历着什么样的社会变化?

  中西方又有何不同?全译本译者胡为雄教授向本刊介绍了这方面内容。

  建国后的评价有变化

  新世纪:这次全译本的出版中,原作者罗斯·特里尔先生对原传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和第一版的时候相比较,某些 地方的改动变化很大,在这些改动中反映出了一些什么变化?

  胡为雄:《毛泽东传》更多地是从思想、政治角度来记述毛泽东的一生。这次的全译本在建国前这一部分多少有一些 变动,但是不多,变动的主要是事实和个别的修辞。建国后的修改比较大,个别章节修改幅度比较大。在1980年版和19 99年版中,注重毛泽东政治思想发展和政治活动的特点都比较突出。不同的是,1999年版似乎更注意进行精神分析,更 留心毛泽东的个人生活方式。

  在20世纪90年代末,特里尔脑中的毛泽东形象似乎有了一些改变,故他对1999年版《毛泽东传》作修改时, 其中尤以对毛泽东在建国后活动的描写改动为多,有的章节的篇幅增删达1/3以上,对文化大革命的分析也有了一些变化。

  他认为,毛在20世纪60年代并没有真的“失去权力”,也不是通过文化大革命“重新获得权力”;并认为江青在 文化大革命来临时所扮演的角色比他在第一版时所能描述的重要得多。

  此外,由于受佩伊(Pye)观点的影响,特里尔在新版中更注重心理上的分析。在书前面的序中,特别指出毛泽东 是“一位半知识分子”,他一方面认为毛泽东是中国几个世纪以来最非凡的政治领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中国的 缔造者,另一方面又把毛泽东看作是一个结合着多种中国传统的复杂人物,并且认为毛泽东身上更多的是人类的一些本性。

  新世纪:关于毛泽东传,国内外有各种不同版本,新译版本和旧版本也有不同。能不能比较一下这些各版本的毛泽东 传?

  胡为雄:国外比较有名气的还有1988年出的施拉姆的《毛泽东传》,但施拉姆写得理论性很强,他本人是一位大 左派,某些程度上像个党委书记,他给青年学生演讲时说,你不能否定毛泽东。在所有的外国人写的毛泽东传里,特里尔的这 本书是最好的,最有深度,也是最有思想性,文笔也好。

  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传》更侧重于中共党史的研究,也是比较权威的一个读本,但是关注个人性格和心理研究 方面的比较少。

  这个新译本和旧版本(1988年)相比,更加准确。当时河北人民出版社第一版本出来后,因为抢时间,所以里面 有很多错误。举个例子来说,“fires”这个英文词,有“开火射击”的意思,也有“放火”的意思,其中有一段说到了 军阀为了镇压学生运动,就开火扫射,但是翻译出来却成了“放火烧他们的身体”。

  我当时在中国文化报上写一篇文章,《毛泽东传:一个糟糕的译本》指出了其中的好多问题。后来,河北人民出版社 又来请我审译了一次,修订的版本在1990年出版。这一次全译本中有一些标题更接近于原作的精神,如“破碎的梦”改为 “残梦”。“树大招风”变为引用原文的“峤峤者易折”。

  国外毛学渐冷 国内热度不减

  新世纪:国外的毛学研究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国内和国外在视角上有那些差异?

  胡为雄:国外的毛泽东学已经冷下来,成为历史,再写传记已经过时了。研究毛泽东思想现在已成为极少数学者的事 ,当作一个政治现象来研究,国外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达到一个高潮,现在国外开始研究邓小平,江泽民。毛泽东研究,日 本是在50年代开始,美国在60年代开始。日本是真把毛泽东当成一个神。《毛泽东全集》是日本人编的,中国还没有一个 全集。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是捧,60年代则是贬,现在也趋于平淡。而国内热跟政治没有多大关系,从80年代以来,只 要是毛泽东的书,一直好卖。

  外国的毛泽东研究更偏重于个人的、心理的研究,国内则更注重于党史和思想的研究。外国传记有很多毛泽东个人生 活的描述,以此来体现毛泽东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但国内的可能对这方面略有欠缺。

  新世纪:毛泽东热反映出的社会动因是什么?这一波的毛泽东热还会持续多久?

  胡为雄:1994年毛泽东热最高峰的时候我就分析过毛泽东热的成因。毛泽东热大概可以概况为五种,一是对毛泽 东生平及事业的探寻心理构成的“毛泽东热”。这种热范围最广,且来势迅猛。

  二是对毛泽东人格的敬仰心理构成的“毛泽东热”。这种热范围也很广,它体现出人们真挚的感情并反映出某种情绪 。毛泽东憎恨以权谋私,决不让子女亲属享受特权。他生活俭朴,不贪享受。这种崇高人格和廉洁清正的作风,在党风失清、 腐败现象较为严重的今天,普遍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追忆,也就不能不形成热潮。

  三是对毛泽东的眷恋心理构成的“毛泽东热”。这种热主要表现在曾普享毛泽东浩荡恩德的高龄人层中。

  四是对毛泽东的理论学说探讨或再认识的心理构成的“毛泽东热”。探讨热主要表现在对毛泽东理论学说不孰悉或知 之不多的青年人身上。再认识热主要表现在理论界和政界人士。

  五是把毛泽东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心理构成的“毛泽东热”。这种热可说是一种文化热。

  毛泽东热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心理的折射。它折射出人们自身的品质、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也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的看 法,对理想的追求和种种生活愿望。这种混沌的热,既充满感性又充满理性。在改革的阵痛中,人们去寻找毛泽东,表面上是 对毛泽东本人的眷恋,实质上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更是对社会良好秩序特别是良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热切呼唤。

  今天的“毛泽东热”已不是昔日的“毛泽东热”了,更不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那种盲目的狂热。它主要以广大人 民群众自发的形式出现,具有广泛的、多层次的群众基础。所以,“毛泽东热”不会昙花一现,而将持久不衰地继续下去。其 作为一种文化的代表,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义所在,一种智慧的象征,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占据应有的重要的历史地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