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武中奇,天堂之上念家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1日02:32 舜网-济南时报

  □记者 赵京桥 实习生 刘彪 周汶霏

  这两天,位于南京鼓楼四条巷的武家小院已经被各式各样的花堆满了,社会各界送来的花篮挽联一直排到门口。

  革命英豪,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的灵堂就设在这里。对武老怀有深厚感情的人们
涌到这里,与这位令人敬仰的老人告别。

  此刻,在武老的家乡济南,人们同样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哀思。

  刘怀义:

  春节一面成永诀

  3月31日下午,武中奇先生的关门弟子刘怀义眼含热泪,在趵突泉公园内泼墨挥毫,为恩师写下了一幅挽联:趵突泉水激难湍悲痛泪,五龙潭展馆从此永纪念。4月1日,刘怀义将奔赴南京,为恩师送行。

  说起恩师,刘怀义满怀深情地讲述了一件又一件往事。

  “我和师傅是在1984年认识的,当时省里正在准备筹建武中奇展馆,我和武老第一次有了实际性的接触。1989年,我正式成为了武老的弟子,每年武老生日我都会专程赶往南京给他祝寿,见到我们这些弟子,他总是很高兴。”

  作为武中奇的关门弟子,刘怀义先生对老师充满了崇敬之情。“得知师傅仙逝,我的心里很难过。”刘怀义心情沉重地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他还专程到南京去探望武老,但考虑到已经住院的武老身体状况不佳,他只作了短暂的停留,没想到那一次竟成了永诀。

  据刘怀义回忆,武老平时虽然不苟言笑,却不乏幽默。对待有求于他的人,他总能慷慨相助。他说,很多人都说武老的字难求,因为武老向来抵制现在泛滥的商业风气,所以他从不卖字,但却是一个很重情谊的人。师母曾给刘怀义讲过一个故事:多年前的一个早上,师母正要出门,看见家门口站着一对父子,说是有求于武老。师母把他们请了进来,谁知父子俩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父亲说自己的孩子在踢球时,不小心把球踢进了一户人家,恰巧撞在一幅武老的字上,对方也不收钱,说就要他们赔字,无奈,父子俩只得来求助武老。武老听了,二话没说,就写了一幅字送给了父子俩,却怎么都不肯收他们的钱。

  “师傅在书法上真的是下了苦功,即便是年老之躯,也依旧严格对待自己的每一幅作品。”刘怀义告诉记者,无论是给谁的作品,他都极为认真,有时一幅字能反复写上五六遍,如果不满意,他宁肯撕掉也坚决不凑合。至于写匾牌、字号之类的作品,一个字写四五十遍都是常事。

  提到十几年前,武老为解放阁题碑文的事情,刘怀义仍是不停感慨。“当时碑文的内容经过了层层审批才定下来,留给师傅创作和制作的时间所剩无几。”在去南京送碑文内容之前,刘怀义先给武老打了电话,武老在电话里十分爽快地说:“来吧!我把一切活动都推掉了,养精蓄锐,为创作这个碑文做好了一切准备!”武老果不食言。刘怀义说,他们在南京等待的三天里,武老每天早上不到四点就起床开始创作,一直到半夜12点才休息,就这样赶了整整三天,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师傅虽然什么也没多讲,但我们都明白这代表了他对家乡的一片情啊。”

  李福新:

  故乡的泉水吸引着武老

  原千佛山公园管理处书记李福新和武中奇先生也有一段不解之缘。

  当记者电话联系到李福新并说明采访意图后,热情的李先生当即表示,像武老这样的泉城名人,纪念他是我们每个泉城人的责任。他表示,愿意亲自到报社谈一下他与武老的交往经历,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武老。李福新赶到报社的时候,还带来了一本名为《养天齐》的书,里面记录了他与武中奇等书法家的交往经历。

  谈起武老,李福新滔滔不绝。“掐指算来,我与武老认识已经有十多年了。”

  那是1993年,武老来到了济南,时任趵突泉公园管理处主任的李福新热情接待了他,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我的印象里,他身体健壮,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而且谈吐清晰,思路非常敏捷。”

  李福新说,四年前的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去拜访武老,武老看到小孩后非常高兴,毫不费力地就抱起了15公斤重的孩子。而当时,武老已经96岁高龄了。

  “不了解武老的人可能认为他很威严,不容易接近,但事实却恰好相反。”李福新说。武老总是把文房四宝带在身边。有一次他来济南,与李福新等四人一起吃饭时,武老给每人题了一幅字,并且还为千佛山公园南门题了字。

  回忆起到武老家做客的情景,李福新说,“生活中的武老是一个美食专家,尤其是他做的牛肉非常地道,十分鲜嫩。他还爱看京剧,因为他认为,梨园通官海,清朝时,上至朝廷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它能够反映民生的疾苦。”

  在济南,武老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但他为何只要身体合适,每年都要来济南?李福新的解释是,因为他喜欢故乡的泉,是济南的泉水文化吸引了他。

  五龙潭:

  数百作品成永久纪念

  武中奇生于济南长清,在战争年代里,革命在这片齐鲁大地上,对家乡有着浓烈的深情。2003年以前他几乎每年都要回故乡一次,2003年非典后就再没回去了。去年在南京采访武中奇时,他的女儿武晓霞告诉我们:“他还是很想回去,但是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我们都不让他回去。”

  武老对家乡的这份赤子之情在他与五龙潭的交往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1981年,74岁高龄的武老准备举办他人生中第一个书法作品展,为此,他苦战了九个月,创作了数百件书法精品。当时,很多人建议他在江苏举办,然而,他首先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其实,谦虚的武老还有另外一种想法,有道是母不嫌子丑,如果办得不好,在家乡父老乡亲面前也不会觉得丢人。就这样,武老带着作品回到了家乡。

  游子满载而归,家乡的父老乡亲给予了热情的接待:群众争相观览,媒体竞相报道,作品展一炮打响。随后,武老又在江苏、北京两地举办了两次展览。展览结束后,他便把这批作品全部无条件捐给了济南市政府,现在这些作品都陈列在五龙潭的“武中奇书法展览馆”里。

  了解五龙潭历史的人也许还会记得那座潭西精舍,它始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临水构筑,设计精巧,布局紧凑,原为研究学术、筹备借书园之处。这样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百年古舍也正适合收藏武老的作品。于是,有关部门在其旧址上又建起了园中园,1985年辟为武中奇书法展览馆,馆中陈列着武中奇先生无偿捐献给济南人民的书法作品168件,皆为精品。

  院内80多米的回形碑廊中,嵌碑刻35方,为武中奇先生手书的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曾巩等大家的诗词文章。西北侧三厅于1985年辟为“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室”,陈列着武老的多件作品。

  去年11月底,由市里出资,五龙潭公园对武中奇书法展览馆进行了一次大的整修,目前工程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安保设施的施工。至于武老在五龙潭畔一处曾经居住过的小院,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已经将其封锁。

  人,也许永远不能忘记的就是自己的故乡了。武老在时隔十年之后,即1994年9月18日,又在五龙潭公园举行了武中奇书法篆刻新作品展,把自己的新作奉献给了家乡的父老。此次,他毅然决定将700余件书法珍品捐赠给抚育自己成长的泉城济南。

  一位与武老在抗战时期就相识的老人写了一篇与武老交往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其中的一段经历或许会让我们多少感受到武老“不服老”的性情:“他满面春光爽朗地说,‘我生理年龄是88岁了,但是我不服老,心理上还是童心,还可以和年轻人比试比试……’说时,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伸出右手和我握拳相争,我这比他小20多岁的人甘拜下风。”

  但是现在,这个不服老的人却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