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道德观察]禁止以爱心的名义相要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1日08:1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日前,北京地铁里一身着唐僧装束的男子,手敲木鱼念念有词,身上挂着两个纸盒子,下面写着一行字:请施主转告徐静蕾李宇春们,有个叫徐冉的孩子不想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正在病床上等待她们帮助呼唤爱心。善哉!善哉!菩萨保佑!据报道,虽然该男子此番举动是以呼唤爱心为目的,却引起乘客的普遍反感。有人直言,“呼唤爱心,也不能扯上明星呀,天下那么多需要救助的人都靠明星,还不把人家累死。”(《新京报》3月29日报道)呼唤爱心,本是善举。然而,如此指名道姓点人名号要求人家献爱心的做法,却实在不值得支
持和提倡。这种举动大抵只能带来两种结果———倘若被点名的明星献了爱心,难免这其中存有几分胁迫、几丝要挟和几多无奈;倘若明星置之不理,恐怕这些名人又会成为社会公众的抨击对象。事实上,我们已经在网络上看到了攻击李宇春的言辞,大众言语暴力的阴影正在悄悄出现。

  细想起来,“精确点捐”的做法也并非始于今日。今年春节前后,吉林省梨树县贫困农民刘福成为给女儿看病,便曾经向施正荣、刘永行、黄光裕、陈天桥、鲁冠球、丁磊等国内六大富豪写信求助,结果当然不算理想。经过媒体的一番炒作,引来了诸多“富豪为富不仁”之类的评论。还好,事情最终有了好的结果,某富豪果真站出来表示愿意出钱帮助孩子治病。只是这种多少沾染着“胁迫”味道的爱心,总是让人的心里不免少了一点感动。

  明星们能够拥有众多财富,离不开众多影迷歌迷的支持。加入慈善事业,适当回馈社会,也是明星们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在“精确点捐”的背后,隐隐透出可怕的“道德绑架”嫌疑,却值得我们好好反思慈善资源理性开发的问题。从女孩为母卖身换捐,到向名人劝捐,再到此次借助传媒力量的“舆论逼捐”,近来民间慈善救助中出现的一系列非正常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公众闻听此类事件的第一反应,也逐渐由同情、悲悯转向厌弃、鄙视,这不能不说是慈善事业本身的一种悲哀。利用不道德手段而得来的“爱心”,必然是变质的爱心。

  近年来,各地慈善机构向社会募集捐赠的能力在持续加强,不仅仅是富豪们对慈善事业兴趣渐浓,不少平民百姓也在积极为慈善事业尽着自己的一份心力。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捐赠送到那些急需帮助的贫弱者手中,如何让需要帮助的贫弱者通过有效渠道获得救助,真正做起来还不够顺畅和通达。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渴望救助者常常一时乱了方寸,所谓病急乱投医,“急中生智”出各式各样的募捐形式。

  因此,在拒绝“道德绑架”的慈善行为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快完善和疏通慈善捐赠和救助的渠道。毕竟,慈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摒弃不道德手段,切实做到理性开发,才会让慈善事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加入到慈善的队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