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谐新城乡——市规划局长解析“十一五”城乡建设规划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1日09:21 无锡日报

  编者按:无锡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着力打造“五个名城”的总体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围绕这一奋斗目标,“十一五”城乡建设规划全方位开拓了五大途径,力求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优化城乡建设布局、优化城乡基础设施、优化城乡人居环境、优化城乡产业结构等方面全速推进区域统筹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和集约发展。本报撷取此间精彩篇章以飨读者,不仅是让全社会了解城市下一步发展走向,更是坚定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建设新城乡的信心、决心。

  “十一五”已翻开首页,无锡城乡规划建设的巨浪汹涌而至,机遇和挑战并驾而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升的战略期、调适整合的关键期叠加并横跨这五年,城市之间群雄逐鹿,竞争日趋激烈,空间规划面临史无前例的考验。如何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规划融合互动?

  如何高瞻远瞩先行一步?日前,市规划局局长翁林敏专门就“十一五”城乡建设规划的亮点作了解析。

  首次打破时空限制,对城市和乡村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深远谋划。促进区域协调的“一盘棋”统筹发展策略已经成熟。

  “十一五”期间,城镇化战略将统领整个区域发展。规划部门对该战略进行这样的详解:内涵更新建新区,功能延展建新城,市域提升建新镇,基层优化建新社区,城乡统筹促互动,推进全域都市化。“全域都市化”概括了未来无锡城乡的普遍面貌。

  何谓“全域都市化”?它是指由无锡市全部行政管辖区域构成的一个以若干都市组团为中心、生态郊区为基底的多中心大都市区域。规划部门在仔细勘察和分析后认为,目前无锡沪宁沿线地区、江阴沿江地区、宜兴宁杭沿线地区和其他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地区,可以通过相互间有机专业分工、紧密协作融合、高度通达一体,在功能上构成相互有机组合的城市组团关系。

  都市化推进的步骤已经理清。“十一五”城乡建设规划中明确:未来要通过无锡南长、北塘、崇安中心城区,江阴澄江中心城区和宜兴宜城中心城区的更新改造,实现环境美化与功能提升;要通过中心城区边缘无锡惠山新城、锡东新城、科技新城、太湖新城、蠡溪新城,江阴临港新城、澄东新城,宜兴环科新城、东新城、陶都新城的建设,有序推进城市空间拓展与功能延伸;要通过外围12个新市镇建设,集约紧凑地推进市域都市化进程;要通过基层郊区社区的建设,珍视乡村和文化特色,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空间集约和乡村地区经济发展。

  功能性载体的提出,是规划思路上的重大突破与创新,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功能性载体成为无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依靠。这被视为蓝图与现实成功“嫁接”的希望所在。

  “十一五”期间,“五大名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和“五大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已经确立。怎样的路径才能高速平稳直达目标所在?规划部门思索这样的问题。发展离不开建设,怎么建?建成什么?

  在“十一五”城乡规划中有这样一段话:“整合各类空间资源,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功能性载体,从而带动区域发展,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能级,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围绕“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功能性载体”展开的谋划是这样的:通过集中力量建设藕塘职教园、太湖国际科技园和太湖科教园,提高科技产业化水平,建立自主创新科技体系;通过集中力量建设太湖新城中心商务区、蠡湖休闲商务区、河埒商贸区、中心城商务商贸区、江南商贸物流城地区、新区产业园区,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通过集中力量建设古运河特色片区、凤翔特色片区、广益特色片区、东亭地区、西漳地区、堰桥地区,优化调整空间发展格局,培育和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通过集中力量建设太湖广场地区、空港地区,提升城市窗口形象,凸显现代化都市风貌;通过集中力量建设江阴临港新城、宜兴环科新城,充分发挥港口运输和环保产业特色优势,培育江阴、宜兴核心竞争力,实现“两翼”的新腾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与中央“两会”要求不谋而合的战略思路,早在规划起草之初就被明确载入。无锡农村在经历了乡镇工业的洗礼后,与城市并驾同行的条件已经具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于去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广东、山东之行。引以为傲的是,在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的巨浪中,无锡对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识不曾动摇,反而更加坚定。

  华西不仅是无锡的骄傲,也为无锡更多的乡村作出了榜样。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市提出了“学习华西村争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镇”这一抓手,通过着力发展“三大合作”组织,加快“三个集中”步伐,完善“三项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居住社区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进程,全面完成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十一五”城乡规划首次对农村布局进行了科学严谨的思考。

  规划提出,近期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三集中”,加大社会共享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到2010年争取80%左右的村(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镇)。

  农村原有分散零乱的空间格局将进一步得到整合,而这种空间整合将加速产业的整合与集聚。规划中写道,加快推进乡镇工业向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原位于工业集中园区且规划为工业建设用地的企业进行用地调整,不再进行搬迁;位于建成区附近、属于近期重点建设地区范围内和零散分布的规模小、工艺简单的企业近期先行搬迁。由传统聚居习惯形成的自然村落,也将在腾挪整合中进行调整。规划中说,各类建设工程涉及的自然村落、位于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内的自然村落、户数较少特别是2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基础设施条件差的自然村落、城镇近郊等城市化程度较高的自然村落等五类重点地区,启动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整理工作。根据农业生产需求,条件较好、规模较大、具备一定特色的自然村予以保留和改造,建设新型郊区社区。撤并自然村的农民进入新型郊区社区、城镇集中安置区,或者以购买商品房的形式进入城镇。(章莹、柯玉容)

  !"3.%&456789——功能性区域协调规划

  建立新型三级城镇体系:按照“一体两翼”的总体架构牞以无锡主城为主体牞以江阴辅城、宜兴辅城为两翼,新市镇为纽带,形成一个特大城市、二个大中城市和十二个新市镇组成的三级城镇体系。统筹考虑锡澄宜三地发展,通过城市建设空间与结构性绿化空间的有效控制保障生态安全,推进全域都市化,构建舒展的紧凑多中心网络化的城乡空间结构。

  构建区域城市化发展格局:实施“内涵更新建新区,功能延展建新城,市域提升建新镇,基层优化建新社区,城乡统筹促互动,推进全域都市化”的城镇化战略,构建“都市组团为中心,新市镇为纽带,郊区社区为基础”的区域城市化发展格局。与行政区划和经济发展相对应,市域规划形成七大板块,即城中板块、滨湖板块、新区板块、锡山板块、惠山板块、江阴板块和宜兴板块。各板块近期将逐步形成趋于合理的空间发展格局。

  实施区域空间管制:根据空间的地理、生态状况和发展态势,将市域划分为调整优化区、优先拓展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大类别,分别对这些区域内的开发活动进行差别化的控制引导。市区在空间利用上逐步实现由相对粗放向相对集约转变。基于生态安全和城市特色塑造等方面的考虑,严格保护各类资源和控制生态用地。市区用地按照“两线三区”来进行空间管制。所谓“两线”是指各类资源保护线和生态控制线;“三线”是指各类资源保护线以内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保护区、生态控制线以内的生态控制区、两类控制线以外的建设开发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牶通过自然村撤并牞使1/3的自然村居民并入城镇和郊区社区;对条件较好、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特色的自然村予以保留和改造建设新型郊区社区;搬迁零星工业企业到统一安排的集中安置点,实现工业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产出占乡镇工业经济总量比重在90%以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内的集中经营。城镇集中安置区纳入城镇社区配套中统一考虑。郊区社区按照每千人1000—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用地面积1.4—3.6平方米/人的标准进行公共设施配套,配置相应的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和体育健身设施,中小学、大型公建设施及老年人群、残疾人群等特殊人群的设施与城镇居民共享。(立早)

  途径二:优化城乡建设布局——功能性载体建设规划

  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及行政中心:

  建成集行政、金融、商务三大功能为主体,其他社会公共设施为配套支撑的城市功能核心区。吸引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中国总部和华东地区总部及销售中心、物流采购中心在我市的集中布点,领航现代服务业,提升无锡城市地位和能级,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水CBD。

  太湖国际科技园:园区规划以三大主体功能(研发平台功能、研发商务服务功能、研发者生活休闲功能)为基础,着力为从事研发的科学家、企业家营造一个激发创意的交流场所,把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型、科学型、节能型的滨水科技新城。

  蠡湖休闲商务区:建成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接待服务为主的旅游配套区;区域商务旅游、商贸及信息中心,为居民提供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居住区;环太湖圈沿岸最具魅力的高尚休闲区;无锡旅游和城市的窗口形象区。

  藕塘职教园区:建成集职业教育、职业实训、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职教园区;面向长三角、面向国内外、国内一流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园区和职业教育综合实验区与公共实训基地。

  江阴临港新城:建成充分体现新世纪江阴发展水平、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综合性滨江新城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高度协调发展的魅力城区;显山露水、透绿现蓝的生态城区;实现未来江阴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

  宜兴环科新城:建成国内领先的环保技术中心和环保产业制造基地,集研发、居住、产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环科新城。

  (小章、玉容)

  途径三: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功能性基础设施规划

  综合交通网络规划:涵盖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级公路、机场、航道、港口、货场为主的对外交通系统,以轨道交通、公交客运、公交换乘、公交站场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城市快速路、城市主次干道、支路网、公共停车场为主的城市交通系统。

  ———高速公路。随着锡宜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沪宁高速公路拓宽结束,市区高速公路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尚未形成网络。规划至2006年,建设位于市区东部的东干线以及苏锡连接线,2008年建设连接太湖新城和马山的太湖大桥以及连接线,与沪宁高速公路、锡宜高速公路、环太湖公路共同组成市区的高速公路体系,2010年完成锡昆高速(锡宜高速公路向东延伸)与东干线沟通并向东延伸至张家港,形成市区“环形+十字”型高速公路网。

  提高对外公路的通达程度,扩大过境交通的通过能力,优化市域公路的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公路交通在综合交通中的主导地位。2010年前,五条新建高速公路总里程约88公里。

  ———机场。扩建无锡机场,一期工程跑道长度3200米,新建国内、国际航站楼,年吞吐量达到200-35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0万吨。

  ———轨道交通。争取在2008年前后全面启动建设轨道1号线、2号线,两条线总长69公里,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1号线从堰桥至雪浪,全长31.14公里;2号线从洛社至安镇,全长38.55公里。

  ———城市快速路。规划2006年开始建设市区快速内环和内环向外的射线,2008年基本建成“一环八射”的城市快速路网系统,环路与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联络通道按快速路标准建设或改造,缓解市区向心交通的压力,增强主城区和外围新市镇之间的联系,期间启动快速外环(辅环)的建设。近期重点建设以江海路、金城路、青祁路和凤翔路组成的内环,以中南路、机场路、金城东路、凤翔路等组成的射线,启动快速外环(辅环)的建设;新建及改建城市快速路约99公里。

  ———公共停车场。近期在主城区建设一批社会停车场,同时对非法占用配建停车设施的现象予以整治,提高新建项目的配建比例,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续建建成项目有沈果巷停车场、基督教堂地下停车场,用地面积7000平方米,约200个停车位。新建建成项目有九重天地下停车场、薛福成故居地面停车场、清真寺地面停车场、槐树支路地面停车场、槐树巷地面地下停车场、电信老楼地下停车场,用地面积26500平方米,约700个停车位。

  (小柯、阳光)

  途径四: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功能性人居环境规划

  生态绿地保护:城市建设在空间上的无节制快速蔓延不仅造成了大量农田被侵占,而且还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城市微生态圈难以实现平衡,最终影响城市旧城更新、新城开发等政策的推行。因此控制城市土地开发的无节制蔓延迫在眉睫。

  ———生态隔离带。无锡市区与苏州市、常州市、江阴市之间的市际生态隔离外环,控制保护面积为166平方公里;主城区与外围六个城镇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内环,控制保护面积为76平方公里。

  ———湿地。启动保护梁塘河湿地公园、北兴塘河湿地公园、鹅真荡湿地保护区、宛山荡湿地保护区、唐平湖湿地保护区。完成保护长广溪湿地公园。

  自然风景区保护:无锡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风景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国家级的风景名胜资源主要集中于环太湖山水风景名胜带的锡惠景区、蠡湖景区、梅梁湖景区和马山景区。作为无锡旅游业发展的坚固物质基础,四大景区的进一步保护成为近期建设重点。

  ———锡惠景区。结合惠山、青龙山环境整治,对九龙脊植被、桃乐景群经济林带和青山湾进行植被改造;建设桃乐景群,包括南部茶庄、中部果林和北部景观林。

  ———蠡湖景区。搬迁工业企业及废品收购站,结合金色港湾绿化工程开展金城湾的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东蠡湖南岸景观建设和西蠡湖东湾环境整治及景观建设工程;结合长广溪湿地公园建设综合整治石塘大桥两侧环境;整治蠡湖水体,提升水体景观质量。

  ———梅梁湖景区。对十八湾环太湖公路沿线村庄进行整治,完成建设十八湾牛头背景观标志工程,对山水城双湾地区进行整治。

  ———马山景区。对西半山进行沿湖风光综合整治建设,建设灵山三期、龙头渚三期,全面开展山体覆绿工程,建设东大堤、南大堤和西大堤风光带。

  途径五:

  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功能性产业布局规划

  农业:形成两个城市生态绿地隔离环和六个农业片区,两个生态隔离环为:市区外围的市际生态隔离外环(苏锡、锡常、锡澄),主城区与外围城镇组团之间生态隔离内环;六个农业片区为:斗山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片区、吼山生态景观型农业片区、鸿山特色精品型农业片区、阳山体验参与型农业片区、洛社沿河生态型农业片区和环太湖休闲度假型农业片区。

  工业:实施“城市南进,产业北移”战略,推进“工业出城入园”。围绕大力推进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和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依托,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构建“四园八区”的工业空间新格局,即新区、锡山、惠山经济开发区和滨湖开发区四大省级以上开发区;安镇-羊尖、东港-锡北(张泾)、鹅湖、洛社、玉祁-前洲、胡埭-阳山、硕放-鸿山、山北八大工业集中区。

  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三港”(空港、水港、信息港),“三沿”(沿江、沿湖、沿路),“五大市场群”(纺织服装、粮油、农副产品、不锈钢、小商品),“九大集聚区”(物流产业、科教创意产业、休闲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业、商务商贸服务业以及崇安寺、南禅寺古运河、江阴物流园区、宜兴物流市场)和“十五条特色街”(中山路、健康路、大成巷、东大街、崇安寺、人民西路、湖滨路、青石路、荣巷、小娄巷、红旗路、古运河风情街、槐树巷、惠山旅游文化特色街、南禅寺商贸文化街)。

  推进“三创”载体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三创”载体,促进园区专业化,使其形成规模和特色。各区结合已建成的各类“三创”载体和市、区的产业规划,突出重点,建设符合各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载体。

  市区重点做大做强太湖国际科技园区、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区、新区创新产业园区。

  (章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